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雳 《金融博览》2021,(24):18-19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刺激政策生效和供应链修复缓慢,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迅速升温并屡超预期.美欧主要央行行长们几乎一有机会就会提示,通胀是"暂时性"的.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的作用下,通胀压力变得更加难以判断. 全球通胀的原因及特点 首先,本轮全球通胀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能源. 伴随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推进,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全球经济生产处于复苏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央行长期维持量化宽松政策,有力助推了实体经济的复苏.然而在流动性异常宽松的环境下,需求推动的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供给短缺推动的能源价格飙升,主要经济体CPI出现趋势性回升.全球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政策打击了传统能源供给,极端天气给能源的供需两端带来冲击,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又人为扩张了能源需求,由此引发全球能源供需失衡.这种失衡扭曲了能源市场价格,推高了原材料、制造、运输成本,并将价格最终传递到消费端,引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艰难复苏。疫情引发的全球供应链不畅、发达国家劳动力供给短缺等因素使全球通胀高企,推动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新兴经济体加息潮蔓延,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疫情后,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加快,低碳转型成为疫情后国际合作的亮点。中美博弈持续,中美关系仍是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不确定性。文章梳理了2021年国际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并对2022年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媒体头条     
《证券导刊》2011,(34):5-6
美财长呼吁再度刺激经济美财长呼吁再度刺激经济美国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敦促政界人士和央行官员们抛开"政治瘫痪(以及)对通胀和道德危险的不合时宜的恐惧"。目前的预测似乎显示,全球最富有的一些经济体可能在今年余下时间继续停滞。  相似文献   

4.
回望2011年,从全球经济来看,发达经济体虽仍在经济危机阴影中挣扎,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低水平、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较快的同时面临通胀压力。不过,专家预计新兴市场国家周期性通胀缓慢见顶。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资》2009,(12):2-2
5月份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有喜有忧,喜的是当月新增信贷环比再超预期,忧的是CPI、PPI同比仍呈双降,外贸出口仍然低迷。但是这并不影响索罗斯、巴菲特以及外资投行唱多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万马齐喑相反,中国等新兴市场则蓬勃向上,原本在美国避险的资金正在快马加鞭地流入中国市场,而受益于各大央行释放流动性而被推高的通胀概念股,正是这些机构所看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以来,疫情反复暴发等因素引发全球供应链不畅、能源价格高企等问题,并引起了各界对全球经济复苏开始放缓、通胀是否为暂时性现象、是否存在滞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经济治理理念调整和绿色转型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热议。全球经济复苏整体放缓,各国经济分化加剧相较于前期经济的有力反弹,2021年年中以来全球整体复苏已经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出台了积极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向市场注入了较多的流动性。由此,许多人担忧全球通胀会卷土重来。从中国的情况看,通胀预期日益强烈,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市场人士对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出台了积极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向市场注入了较多的流动性.由此,许多人担忧全球通胀会卷土重来.从中国的情况看,通胀预期日益强烈,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市场人士对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争论不休.究竟如何认识通胀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频现,新兴经济体饱受通胀困扰的今天,如何协调世界主要经济体间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实现全球稳定而持续的平衡增长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向好与主要经济体基础货币累计投放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通胀”成为当前困扰各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已通过使用以提高利率水平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为核心特征的滞胀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滞胀风险的成因发现:经济基本面、政策面、结构性因素和预期共同驱动通胀高企,持续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使核心服务价格成为美国通胀中最“顽固”的部分;在全球总供给“逆风”的时代,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美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短期看,全球滞胀风险会降低新兴经济体的产出,恶化其债务情况。随着金融动荡从外围国向中心国传导,滞胀风险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中长期看,全要素生产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面临趋势性下移,低增长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常态。面对全球滞胀风险的外溢效应,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防范中心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将扩内需放在首位,着力应对“滞”的风险,促进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全球通货膨胀持续下行。2008年大危机之后,通胀维持低位。主要央行或明或暗地将再通胀定为政策目标,市场也不再为通胀风险定价。然而,在被遗忘的十多年里,通胀也正在积蓄力量回归人们的视野,曾经压抑通胀的力量已经掉头向上成为通胀的牵引力。2008年是去全球化的节点,价值链分工面临天花板,效率优先的全球化备受质疑,边际上已再难成为价格下行的力量;全球人口结构出现拐点,劳动力不足是长期矛盾,再叠加偏紧的劳动市场,工资菲利普斯曲线或再次倾斜;通胀目标制的建立为中央银行赢得了通胀斗士的美名,将预期通胀的中枢牢牢地定在2%的水平,但平均目标制的建立,已成为背离初心的第一步。工资的停滞是通胀缓和的重要解释,这又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等因素有关系,但美国《提高最低工资法案》或成为自下而上打通通胀链条的“梭子”。通胀是一个未知领域,虽然技术进步、服务贸易和债务负担等仍然是压抑通胀的力量,但下一个十年,通胀中枢的上行或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
明明 《中国外汇》2023,(5):32-35
<正>短期内美国就业市场将保持较强劲增长,中长期劳动力需求或缓慢下降。美国就业市场较难降温将增加美国通胀粘性,导致美联储紧缩更为激进、降息时点推迟。美国劳动力市场状况是全球市场投资者和经济研究人士重要的参考,近期公布的2023年1月美国就业市场数据超出市场预期更引发热议。那么,自新冠疫情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期数据超预期背后有怎样的原因?未来形势及影响将会如何?以下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经济对疫情的适应能力已显著增强,经济走势将逐渐趋于正常化,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疫苗接种进展积极与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财政政策推动下强劲增长,风险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美元指数出现震荡。2021年下半年,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导致疫情再度蔓延,全球供应链出现严重瓶颈,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上升,呈现“类滞胀”走势。多家央行发出货币政策紧缩信号,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呈现出“高通胀、高利率、高杠杆、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新特征。文章分析了此新特征的形成原因、表现和影响,指出对“工资-通胀”螺旋的担忧隐现成为各国政府与央行关注的核心问题;全球央行紧缩潮下,流动性整体收紧引发了资产的普遍弱势等异象;宽松环境考验全球宏观金融稳定性,制约美国财政扩张;提前做“衰退交易”的预案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及瑞士央行宣布将现有的双边临时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为长期互换协议,将该六国央行彼此之间的双边互换协议构建成一个货币互换网络,并允许在彼此签署特定双边互换协议所规定的必要市场条件下,网络中的任何一国央行可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向其他五国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如果说此前的临时互换协议有助于减缓金融市场流动性压力,减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长期互换安排则将作为一个审慎的流动性支持手段,继续行使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为均衡全球经济发展,切实便利双边贸易与投资,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经济体央行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安排。本文分析了发达经济体央行建立货币互换网络对全球以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引发国内通胀预期升温。文章参考2010年利率走势,就当前市场较关心的通胀上行后的利率走势,及央行政策应对考量等问题做出分析,并借此探讨下一阶段市场交易机会。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迅速,引发国内通胀预期升温,市场比较关心通胀上行后,利率将如何演绎,尤其是央行是否会采取加息来应对。本文参考全球金融危机后期利率的走势及影响因素,尝试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球流动性的规模、结构、流向和币种构成等变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和金融稳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对全球流动性概念进行厘清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机制和经验分析的角度探讨不同维度全球流动性对通胀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差异化影响,分析主要国际货币在全球生产和金融循环体系中的跨境流动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央行流动性是全球流动性的核心,跨境流动性主要影响他国债务和金融市场稳定,私人资产和跨境流动性的顺周期性变化将放大央行流动性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欧美等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将货币超发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经济呈现“高全球流动性、低通胀和高金融资产价格”特点;工业出口国和大宗商品出口国货币跨境使用较少,金融资产价格除受本地流动性影响外,还受跨境流动性影响,波动较大。实体经济货币活性下降、资金分流金融市场、私人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空间下降、新兴经济体出口价格低廉等因素共同作用,弱化了发达经济体央行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当前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加大。对此,应搭建系统、全面的流动性统计监测框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政策储备,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第三季度,受欧债危机和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同步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全球通胀下行,各国央行纷纷启动新一轮的宽松政策,金融市场有所受益,但新兴市场表现逊色。展望第四季度,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还将加码,应严防全球经济急速恶化的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险》2024,(1):19-22
<正>随着紧缩货币政策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将进一步放缓,主要经济体增长分化。中东地区冲突升级则加剧了潜在的下行风险。尽管预期通胀压力将持续缓解,但预计发达市场通胀水平仍将高于央行目标且更具波动性。包括绿色转型和产业政策在内的结构性趋势将推升结构性通胀。我们预计发达市场2024—2025年的实际利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