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如今,每个人的包里都会有几张银行卡,银行卡固然很方便,但如果不正确使用和保管,也会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我们为持卡人提供一些有关银行卡的知识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2.
小彤 《云南金融》2007,(8):51-51
如今,每个人的包里都会有几张银行卡,银行卡固然很方便,但如果不正确使用和保管,也会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我们为持卡人提供一些有关银行卡的知识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3.
李铀 《金融纵横》2010,(12):3-7
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非现金支付工具。然而,银行卡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和谐的现象,对银行卡持卡人的利益造成了侵害,给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在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推动银行卡产业规范发展方面需作出的探索,提出进一步规范银行卡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银行卡冒用,一般指持卡人卡片被他人持有并使用,可分持卡人知晓(包括事后知晓)和不知晓两类。前者主要指借用和亲友擅自使用;后者主要指因遗失、被盗和被抢等被盗用。一直以来,银行卡因遗失、被盗和被抢等而被盗用是银行卡冒用的主要形式,但近来因借用和亲友擅自使用而导致持卡人否认交易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由于银行卡冒用常常以非法套现的方式出现,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银行卡作为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支付工具.随着银行卡使用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实施银行卡诈骗,给广大持卡人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银行卡诈骗的种类、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给广大持卡人及相关机构以警示,加强防范,共同促进银行卡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银行卡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银行卡的风险是指银行卡在使用过程中,发卡银行、特约商户或持卡人遭受非正常经济损失的危险性.银行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客户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发卡银行对银行卡申请人的信用评估不准,向信用不好的申请人发放了银行卡,承担持卡人恶意透支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持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已透支的款项,也会给发卡银行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银行卡联网通用之后,市场上的银行卡终端实现了通用,给使用银行卡结算的持卡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银行卡的发卡数量、交易额、交易笔数都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外卡受理也在迅速增长,银行卡交易成功率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与形象。为此,各商业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提高银行卡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一)优化和改善用卡环境,提高银行卡使用效率。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持卡人对银行卡功能的认知度。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银行卡业务知识,可以采用网点柜台讲解、街头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民众宣传普及银行卡知识,对银行卡具有的现金存取、转账结算、消费信用功能,给持卡人带来的安全、便利、快捷的交易服务等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9.
银行卡作为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工具.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和持卡人数的增加,近来诈骗分子开始盯上银行卡,采用种种手段骗取钱财,坑害持卡人,成为一大“公害”。笔者将八种银行卡骗术及防范对策提供给大家,以供大家及时识破骗术,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拓展以及使用频率和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活动给持卡人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风险。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银行卡犯罪的特点,了解银行卡犯罪的主要手段,分析银行卡犯罪存在的风险,找出防范风险的对策,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纠纷民事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不法分子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伪造银行卡,并使用伪卡盗取持卡人资金,持卡人发现资金被盗后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的案件,发案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伪卡欺诈类案件还出现了对银行尤其是发卡行越来越不利的局面。一是欺诈防控难度  相似文献   

12.
宗文 《金融博览》2008,(6):29-31
如今,银行卡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但与银行卡相关的各种费用却在不断增加,年费、开卡费、挂失费,还有部分银行开始收取的小额账户管理费。人们的钱包里,放满了林林总总的各种储蓄卡、信用卡,一年下来,持卡人会花去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如果掌握了使用银行卡的窍门,就能做到用“小智慧”换取“大实惠”。  相似文献   

13.
如今,银行卡已开始进入全新的收费时代,办理银行卡收费,异地存取款收费,银行卡日均不足300元收费,本地跨行取款收费等等,收费项目名目繁多。持卡人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在使用银行卡理财时,少花费用巧省钱呢?现在,理财专家向持卡人推荐三良策,让持卡人花最少的钱办同样的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在经历了美国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的震惊和国内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带来的不安后,正逐步接受和熟悉银行卡的国人在安全用卡、保护持卡人自身信息安全方面的神经紧绷起来。与此同时,利用磁条卡安全漏洞进行银行卡欺诈的案件仍不时侵害着持卡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安全用卡,在与伪卡,盗卡交易的博弈中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使用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让持卡人有个放心、安全的交易环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银行业处理争议交易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华南金融电脑》2009,(11):59-59
为了防范和遏制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近期,银监会向公众发布安全使用银行卡提示。提示一:投机套现≠无息贷款 套现行为使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一是如果持卡人个人资料被“黑中介”出售给他人从事非法活动,或私自用于申请其他信用卡贷款,持卡人将面临法律责任、债务催收、声誉风险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用卡》2007,(3S):41-41
随着银行卡刷卡消费增多,各类银行卡欺诈案件将进入-个多发期。一些犯罪分子针对持卡人银行卡知识欠缺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的弱点.采用各种欺诈手段进行银行卡诈骗.盗用持卡人资金。为此.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日前发出温馨提示.请广大银行卡持卡人注意防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冬 《金融电子化》2005,(10):86-86
近年来,银行卡为民众生活、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针对银行卡所进行的诈骗活动也呈上升趋势,给持卡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在大多数银行卡犯罪案件中,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是导致案件发生的最普遍原因,然而同时也暴露了国内用卡环境在技术、制度、法律方面所存在的很多漏洞。下面,笔者将通过分类总结一些银行卡犯罪类型,分析除持卡人主观因素外的一些导致银行卡犯罪的客观原因及消除这些客观因素、改善用卡环境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银行卡业务属于银行的零售业务,银行卡零售的营销主要就是扩大有效的持卡族群并促进卡的使用。因此,银行卡的广告宣传就应在研究持卡人的消费行为、持卡目的和动机的基础上,采取以持卡人为重点,针对持卡人的需求、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宣传,进而引起潜在持卡人申卡欲望并鼓励其刷卡的策略。   近期,笔者观看到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一些报章和电视中关于银行卡的广告,细细品评,感觉十分值得我国的发卡银行借鉴。港台地区银行卡广告的特点,首先是“多”。每天、每一台电视频道、每一份报纸基本都有银行卡广告,这与这两个地区的发卡银行多有关系;其次是“大”,版面都很大,时段也较好,且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从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一些“卖点”。……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人们的钱包里,放满了林林总总的各种信用卡,年下来,持卡人会花去笔不小的开支。但如果掌握了使用银行卡的小窍门,就能做到用“小智慧”换取“大实惠”。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电子化》2007,(9):37-37
银行卡的交易安全全凭用户设置的密码,这也是银行确认用户合法身份的重要环节。只要密码不被不法分子所掌握,即使银行卡被窃也不会给持卡人造成资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