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物价》2008,(12):41-42
阅读: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一份由财政部牵头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多方征求过意见,并提交到网务院等待批复。财政部也已在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专门负责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人员已初步到位。这意味着,学界多年关注的所谓“开前门、堵后门”,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的改革大思路.正在被官方采纳并逐渐浮出水面。允许地方政府举债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据统计,目前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而一直以来,我国对地方政府举债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通过借债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越来越多,随着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黑洞"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经审计署与2013年8月对全国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目前地方地方债务"黑洞"已经突破20万亿元,部分债务结构风险较大的地区和城市已超预警线。探究其相关对策,财政部、银监会等机构希望通过推行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的方式规范地方融资冲动。对此,本文通过多角度论证,对在我国推行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一、当前地方债管理现状(1)地方政府债务举债主体多元化,有效管理困难化。就本溪而言,地方政府债务由国内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外国债务及其他相关债务组成,四类债务的举债主体分别政府部门、财政部及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中央政府和公用事业单位,"债出多门"现象屡见不鲜。本溪如此,全国范围内更甚。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财政部通过下达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稳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随着债务置换工作的深入进行,地方政府债务集中还款压力开始得到缓解。同时,一些问题需引起关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通过借债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越来越多,随着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黑洞”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经审计署与2013年8月对全国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目前地方地方债务“黑洞”已经突破20万亿元,部分债务结构风险较大的地区和城市已超预警线。探究其相关对策,财政部、银监会等机构希望通过推行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的方式规范地方融资冲动。对此,本文通过多角度论证,对在我国推行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3月12日,财政部首次确认了第一批地方债务置换额度为1万亿,6月10日,财政部再次批复了1万亿的第二批地方债务置换额度。在此,有必要全面梳理今年以来以置换地方债务为主要目标的地方债券发行规模、类型、期限、利率等概况,探讨当前地方债券发行面临的主要问题,预估今年下半年新增地方债券发行的规模,据此提出下一步地方债务置换和地方债发行的政策建议。一、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相似文献   

7.
将地方债分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并强调要制止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趋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表示,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将地方债分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并强调要制止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趋势。惠誉国际评级日前警告称,今年可能下调中国本币债务评级,具体要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 [1 999] 30 3号经国务院批准 ,对地方商业银行转贷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专项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上述专项贷款 ,是指由人民银行向地方商业银行提供 ,并由商业银行转贷给地方政府 ,专项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贷款。本通知下发前各地已征收入库的税款从以后纳税期的应交营业税款中抵扣。1 999年 1 2月 3 1日关于对农村合作基金会专项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债务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方债务的成因问题,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但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不足以说明地方债务产生的真正原因.从公共选择角度看,地方债务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对财权与事权分配现状的"漠视";地方政府的预算与效用最大化追求;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已成为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和成因出发,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债务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和债务监督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4,(3)
<正>目前似乎是我国推出资产证券化的好时机大量急于做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各类企业进行了大量借贷,还有包括房贷在内的民间消费贷,银行隐性负债上升,一些地方分行不良率快速蹿升,核销速度加快。形势在逼迫资产证券化。根据审计署去年底公布的地方债务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合计为17.9万亿元。2012年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当年财政收入11.72  相似文献   

13.
城投公司因为有政府信用背书,所以一直是银行重要的资产客户之一。自2014年以来,国家开始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将城投公司信用与政府信用严格隔离。近期,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8〕23号),从规范国有金融企业的角度进一步细化要求;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搭建完善,城投公司第二财政职能逐渐弱化,其债务负担持续加重,信贷风险不断加剧。针对城投公司现状和日常业务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区域、客户、项目、产品等多维度提出了银行授信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为响应国家政策,不断扩大融资规模,进行举债建设,致使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大;同时,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基础设施带来的持续的投资需求也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不断增大,而潜在的债务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应对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出发,立足现状,分析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而提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正在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地方各级财政的运转,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因此,正视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积极寻求有效的化解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相关配套融资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务院近期公布的43号文件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了规范管理,首次提出PPP模式,此后财政部下发的《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成财务硬约束,PPP模式被明确提出。2014年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PPP进程正逐步加快。本文主要结合国外PPP的发展经验,对国内PPP发展做进一步研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范旭东 《现代商业》2014,(5):180-181
当前伴随着各个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建规模不断扩张,政府融资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通过举债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来加大基本建设的投入的方式已被各地方政府普遍采用,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调查表明: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政府债务问题,中西部10省市的49个县平均债务余额3.3亿元,部分地方呈债务上升态势,不仅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存在政府债务,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沿海地区同样存在,甚至数量更大。由于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财政的债务风险日渐显现,因此,高度重视,积极防范地方财政的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地方政府需要慎重应对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地方政府举债债券化,采用总体部署、阶段实施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地方政府债务走向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以金砖国家及G20为代表的转型期国家,普遍都会通过政府举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欧盟、美国、日本及巴西四个国家或地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共同点是: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举债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限定资金用途;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门机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我国应结合国情,借鉴不同国家的有益做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举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符合本国国情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门机构,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这是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整个上市公司群体有着重要影响。2010年财政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