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近年我国钢材进口的主要贸易方式进行介绍,分析了2008年我国进口钢材贸易结构,以及主要钢材品种进口依存度情况,并总结了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钢材的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侯言超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0,16(3):13-17
国内原油资源总量不足,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国际市场上不同原渍的价格波动快慢、幅度各不相同,蕴藏着无限商机。对于企业来讲,在生产中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燃油装置结构选择合适的原油加工结构,并挑选合适的时机购买原油,对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作用。从长远看。国家建立原油战略储备,既是对国家安全的保证,也是增加财政收入,降低行业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装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情况,并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包括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政策、国内企业研制先进装备及功能部件所需进口关键零部件的实行税收先征后返政策、以及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新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护贸易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保护贸易的过程。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其本质是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政策。本文简述二战后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探讨了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本文以进口企业常用贸易融资方式——信用证下进口押汇及海外代付为例,对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八钢贸易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贸易融资赚取利率差和汇率差,达到促进贸易发展与降本增效双重目标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蔡恩明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6,(1):36-38
受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处于景气上升周期、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拉动。2005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1.11月份,全行业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8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299.4亿美元和50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40.5%;尽管出口增速大大高于进口,但贸易逆差仍在扩大。前11个月累计贸易逆差791亿美元,同比扩大13.4%。从全年走势来看,下半年贸易额高于上半年,但是由于2004年同期基数较高,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2005年1-11月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5.
煤炭行业是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那么站在政策导向角度探讨当前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路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包括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的特点、煤炭进出口的现状以及煤炭对我国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政策在煤炭进出口贸易中的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最后,针对煤炭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6.
17.
耿楠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0,(12):7-10
贸易政策特别是出口导向型政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压力下,美国等国家指责人民币汇率低估,认为这是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的根源,使得我国贸易政策的空间受到制约。而产业政策通过提高现代产业部门的相对利润促进经济增长,避免了与汇率低估以及贸易顺差可能存在的直接联系。因此更好运用产业政策,既有利于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又可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1.继续调整进口结构,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不能供应或供应不足的产品进口,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口的设备,企业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时,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全面合理的权衡设备的技术水平、性能和价格并运用竞争机制,货比三家,择优选购,政府有关部门的进口管理工作,要为企业进口国内不能制造的先进设备提供方便,简化手续,缩短时间。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在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的同时,初步调整了关税结构,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内不能制造的产品进口实行低税,生产需要进口的零部件关税大… 相似文献
19.
沈海虹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6,(5):44-45
1月份,在国际贸易环境活跃、国内市场环境利好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开局良好,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大幅增长,进口贸易增势强劲,出口贸易保持平稳,进口贸易增速远高于出口贸易,造成贸易逆差明显扩大。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显示,1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9%,其中进口贸易额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出口贸易额47.6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之前,推销进口纱的时候,很多工厂都感到不可思议,觉得中国棉纺这么强,怎么可能需要进口纱呢?因此当时推销很费劲。可是短短几年,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