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三次改革,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存在许多缺陷,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为农地国有制,农民拥有长期使用权。  相似文献   

2.
3.
何谓农地物权制度、何谓农地产权制度,分别应当作何界定及其分别所具有的特点、内容、局限性是什么,彼此间有何关系,是研究农地产权制度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别探讨两种农地制度的演进,认为内地法系的土地物权制度过分强调了所有权的优位,影响了农地的社会化利用,普通法系土地产权制度不过度追求物的归属与全面支配,但重视农地的实际占有与利用,当前,农地物权制度与农地产权制度呈现出交融互鉴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荣材 《全国商情》2009,(6):72-74,78
农地产权制度因其内在的缺陷而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性困境,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从当前农地产权制度运行状况来看,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路是.建立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土地产权制度.确立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的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并从制度设计上确保土地产权制度的平等和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5.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我国农业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必须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替使用才能降低变迁成本和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长期实施诱致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强制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当前,应选择回应性的、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地方政府参与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以解决急需的强制性制度需求,使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弊端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方式的不同,制度变迁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自身存在的外部性和“搭便车”以及谈判成本高、实施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制度供给总是少于制度需求,因此强制性制度变迁占据了制度变迁的主导地位。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能较好地解决制度短缺以及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等问题,但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之。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工业、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现行农地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必须对现行农地制度在适度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革。根据对土地产权界定的成本收益分析,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应遵循层次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农地制度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制度环境、制度创新主体、路径依赖、创新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制度供给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诱因和阻滞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宜的农地产权制度不仅能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保障。关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变革的方向,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论点:农地国有化、农地私有化及完善论。在对各种论点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应该认为,农地国有化与农地私有化都不可行,应继续坚持当前的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并看牢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完善当前农地制度的关键还在于强化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各类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恰当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并进行配套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民在土地被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中,被迫失去原来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就业机会。当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农地产权制度的规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社会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农地产权制度的规定及其缺陷进行分析,从深化农地产权制度入手,改善农地承包关系,更妥善地解决当前中国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不可能不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起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聚焦于广袤辽阔的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钢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核心应是重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重点应是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使用权改革,突破口应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改革。要保障依上述思路进行的这轮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必须构建起和谐统一的集体土地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弱化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加强政府对集体土地的监管和调控等。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整体利益增进的预期,制度变迁的本质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建立起更富有激励机制的利益格局,从而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制度变迁的理想结果是所有人都受益,而变迁结果往往是在增进整体福利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受损。利益受损的根源在于产权残缺。对受损者的正当利益进行合理、适时、适度的补偿,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包法的颁发与实施是为了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地产权,以加快农地市场流转,促进农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农村土地政策在实施上长期过度依赖于农村集体,因而出现偏差。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地交易费用越低。中国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要求,继续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立法进程作为中国渐进式制度变迁的一个案例,本文从中国农耕社会的习俗、双重制度规则、传统价值观念和放任的小农经济等方面剖析我国制度变迁渐进性特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制度与文化的渊源关系出发,论证了正式制度变迁受到的惯例、习俗和价值观念这些非正式制度限制,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不同国度和民族制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特征及其制度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变迁是由外部利润引起的变迁需求与供给主体引起的变迁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家族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变迁在变迁需求的诱致和变迁供给的约束下,将经历一条演化之路。在此过程中,企业主的探索和国家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7.
产权制度是影响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经济环境和金融体制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了全方位的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从改革模式、改革路径、改革实践和改革效果等四个方面对以往的诸多文献进行了比较与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做出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产权清晰"的提法不够准确,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误导.因此,提倡"产权合理化"可能比"产权清晰"更符合改革要求.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权合理化比产权清晰更能完整地包含产权的内涵;二是产权合理化不仅包括产权归属清晰,还包括产权的严格保护与自由顺畅流转;三是从整个国有经济布局来看,产权合理化是指合理调整国有经济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做到有进有退,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分析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制约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农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