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甘肃省经济粗放经营的主要特征甘肃农业生产基础依然比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甘肃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1994年夏干旱严重,夏粮减产约10亿公斤;1978年人均273公斤粮食,到1994年人均300.7公斤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跃上 了新的台阶,粮食年年丰收,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初 步解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民奔向“小康”创造了 良好条件。但是,当前农村经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 业基础地位尚很脆弱,经济效益较低的状况还未根本 转变;由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扩大,农民收入增 幅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据统计,1978年农民 与城镇居民收入比为1:2.4,1985年下降到1:1.7, 到现在又回到了1:2.4以上。这些情况表明,加强农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2(8):120-121
新农药开拓者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要用占全球7%的土地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粮食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耕地面积不能增加甚至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要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只能依靠提高粮食品质和单产来实现。而要提高粮食品质和单产,农药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曾有数据显示:如果没有农药,农作物第一年可能减产40%,第二年可能减产60%以至绝产。全球使用农药后,挽回了35%的农作物损失。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年,甘肃省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及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仍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以1998年为例,人均占有粮食仅为350公斤,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及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农业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一、农业资金投入减少,发展后劲乏力在今天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要素的投入具有独特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近年来,甘肃农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缓慢,农民收入增长有限,这是甘肃农业长期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杨丹 《老区建设》2008,(9):30-31
吉安县位于江西中部,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6万公顷,辖11镇8乡,人口46万,其中农业人口37万,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江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我县把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挖潜与节约并重、整治与管理同步,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张伟 《发展》2005,(9):53-53
一、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1.继续巩固农业产业的基础地位.从农业内部看,第一,种植农业不放松.从现在开始必须重视陕西、甘肃两省粮食生产严重不足、大幅度减产,粮食增长速度低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问题,由于西北地区的自然、历史、人为因素,使种植农业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占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出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7.
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用了一大段文字讲粮食问题。他指出:"对于我们这个有12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在目前粮食总量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尤其不能忽视和放松农业。今年粮食较大幅度减产的情况再次提醒我们,我国农业的基础还很脆弱,抗灾能力不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  相似文献   

8.
叶世隆  张伟 《特区经济》2014,(5):136-138
独立以来,作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历届政府都极其关注粮食问题,从尼赫鲁政府的土地改革到后来的绿色革命等,印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一个最显著的成果是到20世界70年代末,印度在低水平上实现了粮食自给。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印度独立以来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分析其成败得失,不仅对印度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也可丰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社会的基本保证,始终是被摆在第一位的。这就是说,农业发展仍将长期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为根本目的,农业产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一社会目的,保证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从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地区生产活动的主要前提是以社会效益为主,高产农业区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而我国财力有限,不可能象发达工业国那样拿出大量资金来贴补农业,加之这些地区都是近二十年来农业增产幅度最大的地区,农业增产潜力释放接近极限,投入产出边际报酬已降到很低,要持续实现粮食的稳定增长,必然占用更多的投入,从而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压力,其他产业发展受其影响,必将延误经济向更高阶段的演化。因此,如何在保证高产农业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不仅成为这些地区也成为国家和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造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使之走向现代化,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数量巨大,农业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十分有限,资源约束条件刚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支撑,离不开现代物流与商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宋廷山  常博 《山东经济》2012,(1):96-100
农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脉搏。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年,经历了粮食主产区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的扩展形式,分析粮食生产资料(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投入现状及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翻番”与问题 新中国50多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主产品供需基本可以保证总量平衡。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人口增长翻番、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了一半的情况下,仍实现了粮食产量翻番:分别从1949年的410亿斤/4.5亿人,增加到近年来的1万亿斤/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对于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保证。2022年,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成效明显,有效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有力支撑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为经济发展爬坡过坎、持续前行夯实了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面对国内外诸多困难和挑战,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还有一些问题亟待加大力度予以解决,建议从保供给、促增值、畅流通、稳贸易、强科技五个方面下功夫,牢牢确保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投入是得到令人满意的产出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投入结构中,什么最重要、什么次重要,何者摆第一、何者摆第二,这是每一个经济管理工作者应当回答、必须回答却至今没有很好回答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一、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重大问题往往靠科技解决1、农业:我国农业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占世界7%的土地上,基本上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温饱问题。但目前人口增加趋势不可逆转,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为了使人均占有粮食不至下降,“九五”期间我国粮食总产必须再新增1000亿斤。但如何增产1000亿斤呢?国际权威预测表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对农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全球产品增加量5/6将依靠科技进步,只有1/6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既然我国耕地逐年减少已成为一个不可逆  相似文献   

15.
吴国庆  丁贤 《浙江经济》1997,(11):48-50
提高粮食与食物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人增地减、高产低效、产需失衡”是未来粮食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三大矛盾。因此,从实际出发,探求建立适宜的食物改革目标和实现食物供需平衡进而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有利于全省跨世纪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处理不好会出乱子。几年来粮食生产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笔者作了一些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及掌握资料谈谈几点看法。一、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各国发展农业的根本政策。世界各国为加速发展本国农业,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上都分别制定了发展粮食的政策。美国在1933年制定了《农业调整法》,1959年颁发了“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日本公布了1975—1985《农产品需要与生产的长期计划》;法国在1962—1965年间制订了《农业法》;英国1967年也修订了《农业法》;此外,德国制定了《农业指导法》,苏联也制订了《食品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政策。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采用了农业计划政策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滁州市的风阳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现在滁州市在安徽的农业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市总人口443.96万,农业人口347.85万,比例高达78%,粮食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7,收购量占全省的1/4,人均粮食产量位居安徽省首位.  相似文献   

18.
王慧娟  胡今 《辽宁经济》2009,(12):34-35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业内部质与量的比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优化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迎接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面临世界粮食危机和我国余粮下降,农业基础不很稳固,三农问题仍很突出的形势,研究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问题,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谢君  樊伟 《北方经济》2011,(18):90-92
重大工程项目,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任务,通过整治农地、复垦废弃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施节水灌溉,提高高产农田比重,增加商品粮产能。为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  相似文献   

20.
以科技为支撑加快甘肃节水灌溉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忠 《发展》2008,(5):47-48
我国西北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无灌溉即无农业,半干旱地区降雨量虽可以从事旱作农业,但由于降水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农业仍高度依赖于灌溉。目前,西北地区耕地总面积2.71亿亩,人均2.95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07亿亩,人均1.16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