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股价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曌 《当代财经》2004,(7):42-45,61
大量的研究检验了MBO的股价效应,发现MBO公告期存在显著的正异常收益。而关于MBO为股东带来异常收益的可能来源存在以下解释:高额利息支付带来的税收节省;从债权人向股东的财富转移;管理层的私人信息显示;代理成本的减少和信息公布费用的减少等。本文以我国MB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告日前后的股价效应,发现存在相对较小的异常收益。而这一异常收益的可能来源,并不能被税收节省效应、财富转移效应、信息显示效应和代理成本减少效应所解释。由于我国MBO公司并不退市,因此也不存在信息公布费用减少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融资,管理层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但是承担融资风险的却是整个公司,或者说管理层在MBO的实施期间,所承担的风险与可能获得的收益不成正比,这显然对购买流通股的股东们不公平,而且管理层本身不背负风险,或者少背负风险,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容易产生类似于“所有者缺位”的现象,盲目融资,忽视融资的风险,实施后如果整合不力,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有必要在MBO的实施中制定切实的规则,使管理层获得的收益与背负的风险联系起来,防止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益智 《财经研究》2003,29(5):45-51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MBO),从方式、定价、资金来源、财富效应以及公司绩效等诸方面进行了全样本实证分析,并结合国外的理论实践作了对比评论。通过对累计异常收益CAR、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计量,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MBO并未提高公司绩效,股东财富效应也不显著,且存在违反“公开、公平、公正”三公原则的行为,同时指出目前有关配套措施亦不完善,从而得出慎行上市公司MBO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国有企业都在运用MBO这个工具,进行着产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用之解决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而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则是用之解决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即"产权归位"的问题.笔者却认为,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没有推进到一定程度,即不能解决实现MBO的制度障碍问题,则在中国实行MBO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本文正是基于此来探讨目前在中国实现MBO将面临哪些制度约束,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制度约束,以确保用最小的风险来获得MBO这种制度安排为产权改革探索带来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5.
时下MBO话题,正在风靡整个中国大陆资本市场。难怪有人称2003年是中国的MBO年,虽说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MBO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随着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加大了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力度,使得MBO在中国蔚然成风。 一、MBO的概念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通过大量举债融资,即增加财务杠杆的方式筹集资金,来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MBO得到广泛的利用。 由于目标公司大都是公众公司,要完成收购所需的资金量很大,因此公司的管理层通常会依靠借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管理层通过融资收购自己所服务的公司的全部或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利光 《经济论坛》2003,(13):69-70
一、前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组织杠杆收购的投资者有许多种,而当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了管理层收购(MBO)。MBO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一般说来MBO具有以下特点:1.MBO的目标公司…  相似文献   

7.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行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支持好的创意并促进知识技术产业化,在美国中小企业局的支持下,风险投资渐成规模,而风险投资目的达到后,必然会考虑退出问题,作为风险退出机制的一种,MBO70年代由美国KKR公司发明,并在很多公司得到实施,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部分公司中也逐渐开始尝试MBO。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然而融资的问题却成为MBO的瓶颈。本文于是重点探讨了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理解和认识中国的MB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的MBO及其发展现状MBO在中国的发展是近两年的事情 ,但其在中国的燎原之势的确让企业界和理论界为之一震。MBO (ManagementBuy -outs) (管理层收购 )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借贷所融资金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 ,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美国 ,企业进行MBO时一般都是整体收购 ,发生在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层收购也都是绝对控股收购 ,许多达到 90 %以上 ,收购时履行要约义务 ,收购后摘牌变为非上市公司。但是在中国 ,目前大多数MBO的收购主体不仅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 ,也包括中层人员和主要业务技术骨干 ,甚至包括员工 ,使MBO演变成类似于员工持股计划 (ESOP)。MBO的一般理论基础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委托—代理理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中必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主义倾向 ,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如何尽可能地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相一致是公司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终极目标 ,于...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挖掘企业的资源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当前,我国企业应对国内经济管理体制与产权形式的急剧变革,MBO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与手段。通过对MB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MBO在英美等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充分说明中国MBO与国外MBO的不同,以及中国MBO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研究结果对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产权组织形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