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今年60岁了,过去曾当过会计.我当会计时,有个难忘的教训,事情虽然过去4O年了,但是有两张“五同”单据报销发票我仍然保留着.事情是这样的.我于1955年完小毕业后,就被社员推荐当上了高级社会计,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群众吃食堂,自己种的粮食自己不够吃,还要上边供应粮计划买粮吃.有一天到粮站购了两笔5000斤大米(同日期,同数量,同品种,同单价,同金额).初当会计,没有经验,在单据发票上没有注明“五同”的原因,我就记了账.事情过去15年以后,“一打三反”运动开始了,查核我过去的账,发现了这两笔“五同”发票单据,金额是960元,核账组认定是重复单据,是我贪污了这笔公款要我承认贪污.天哪!当时我才20岁,是个贫下中农的“苦苗子”,刚当会计两年,哪有这么大的胆,贪污这笔“大款子”.我心中无“鬼”,不能认账,组织上说我在事实面前拒不坦白,于是把我隔离审查“监管”起来,非逼我认罪.我这里既然不认账,又交待不出“五同”发票单据和一万斤大米的来龙去脉,真急死人哪!认账吧,肚子里冤枉,不认账吧,政治罪难受,逼得没办法,我终于想出  相似文献   

2.
大伯与算盘     
九十高龄的大伯离开我们永远地走了 ,大伯临终前静静地把一把算盘推到我面前 ,艰难地吐出 :“要当好一个红管家……”大伯生前与算盘的一幕幕往事 ,浮现在我脑海里。大伯少年时 ,由于家贫 ,是一个财主家的放牛娃 ,每次放牛归来 ,总是默默地站在账房门外的角落里 ,全神贯注听账房先生教财主儿子打算盘的声音。天资聪明的大伯边听边用手揣摩打算盘的动作 ,并把账房先生废弃不用、残缺不全的一把小算盘 ,用细竹杆修好算盘档 ,再用废砖石磨成算珠 ,中间钻一个洞 ,套在细竹杆上 ,这样就成了一把奇特的小算盘 ,从此也成了大伯的启蒙之师。土改后 ,…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月,我来到广西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任第一书记。村里有一位李姓少年,自小因父母分开,由大伯和奶奶抚养长大,虽然家庭条件不算好,但是他不少吃不少穿。少年的父亲常年喝酒,吃着国家的低保,很少管他。大伯、奶奶也就是管着吃穿。未来在哪里?学习怎么样?他们不知道。少年15岁上初一那年就辍学了,不是因为经济原因,主要是听不懂跟不上不想学。在外面闯荡了一阵子,2016  相似文献   

4.
风雨会计人     
大伯和堂哥都曾当过会计,可谁都没能当到底。大伯还是在大集体时当的大队会计。那时农村识文断字的人少,大伯读过几年私塾,为人公道正派,就被乡亲们选为了会计。大伯算盘打得好,是个“铁算盘”,一遍准。他两手齐用,同打两把算盘的本领更是一绝。村里的老年人至今仍能记得大伯左右开弓、大显身手的场面。那一般是在年底算账时,大队部挤满了人,拉呱的、说笑的、抽旱烟的,四下里烟气腾腾,吵吵闹闹,屋顶都要被掀翻了。看看忙不过来了,大伯就会站起身来,在桌上又添了一把算盘,再叫上两个口齿清楚的人站在两边报数。只见大伯身子前倾,双目半闭,气…  相似文献   

5.
“人是铁,饭是钢,吃得好,身体壮,多改善,多变样,大突击,有保障”。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二农场六连食堂在墙壁上公布一个月没有同样饭菜的单子上写的几句顺口溜。真是名不虚传,这个食堂从一九五七年起到现在,一贯保持了全场的上游食堂,连年获得食堂竞赛一等奖。从去年十二月到现在,每天三顿饭,有二顿吃菜就不要钱,每人每月伙食费由十八元降低到十五元,战士们反映:“我们真是吃得好,化钱少。”  相似文献   

6.
我场养猪生产发展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劳力少、投资大、任务重、时间短,为了更快地发展养猪业,必须采取革命的措施,跳出旧圈子。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场职工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先后建成猪食堂两座,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圈养猪方法,养猪员变成了猪食堂的“炊事员”,过去是工人一担一担向猪圈挑饲料,而现在是猪跑到食堂吃食,大大提高了饲养员的劳动定额,  相似文献   

7.
<正>打我记事起,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把粮食看得无比珍贵,特别爱惜粮食,淘米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洗米水倒去,生怕有一粒米从洗米水中流走,有时在洗米水中不经意间加杂了几粒米,马上俯下身子把洗到地上的米粒捡回来。每次吃饭,父母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我们姊妹起初吃饭的时候,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父母就一颗一颗的把饭从桌子捡到自己的碗里,当看到我们吃剩下的饭和吃完饭的碗边还粘了不少饭粒时,父母就把我们的饭碗端过来,把我们剩下的饭和碗边粘的饭粒赶到自己的碗里吃。他们时常给我们讲粮食  相似文献   

8.
舒兰的发现     
1980年,18岁的舒兰市水曲柳村村民孙秉承背着铺盖卷踏上了进城打工的路程。25年后,43岁的他却返回了水曲柳村。这次孙秉承不仅承包了土地开始种粮,而且还投资购买了舒兰市信用联社自然人股,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股东。“第一次种地,第一次当股东,这新鲜事儿都叫我赶上了”孙秉承憨厚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与此同时,和孙秉承同村的王晓光则正在参加舒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暨第一届社员代表  相似文献   

9.
这辈子读了十几年的书 ,听了无数堂课。可有一堂课 ,让我终身难忘。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 ,我有幸参加了绵阳地区粮食局在江油县彰明场举办的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是各市县粮站站长、县局股长 ,给我们上财会课的是地区粮食局财会科一位老科长 ,我只知道他姓龙 ,给我的印象是一位精明能干的瘦老头。   培训班在彰明粮站内 ,教室由几间旧平房改造而成 ,教室和食堂紧挨着。那是个寒冷的冬天 ,我们几十号学员吃过早饭正从食堂走出来 ,看见龙科长拿着碗筷往食堂里走。在食堂门口 ,龙科长盯着大门旁边放着的一只潲水桶 ,停下脚步 ,顺手从桶中把…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赞扬快递小哥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而在四川省西昌市,有这样一位“快递小姐姐”,不仅把快递送出了学问,还把土特产卖上了好价钱。她就是中通四川西昌公司部门经理孙光梅。“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把大凉山的土特产品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发往世界!”孙光梅说。2010年,孙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可在我们合肥,冬至这天除了吃面,还延续着吃南瓜耙耙的习俗。我的老家在农村,每年春天,家家户户都会点上几眼南瓜,南瓜秧苗好养活,无需打理,如乡野里的孩子,撒着欢儿地长;夏天来了,秧苗上开出娇黄娇黄的花,那花也开得大气,喇叭样向上敞着,赤裸裸张扬着,全没有小家碧玉的娇羞,整个一村妇泼辣的形象。花谢以后,结出一个个青嫩嫩的南瓜,那瓜虽无人管理,可却不菲薄自己,只顾了疯长。  相似文献   

12.
我场对职工家庭农场实行的是大包干分配形式。“交够国家企业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彻底革除了吃“大锅饭”的弊端,把职工的劳动收益同经营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农业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1984、1985两年中增产粮食2,700万斤。增加农业利润56.6万元,平均每个农业职工年收入增加430元。农业成本自  相似文献   

13.
<正>草原上有座美丽的城,那是我可爱的家乡——赤峰。她,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第一龙的故乡,是北方民族文化的摇篮……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发生在农发行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支行。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支行的小院儿,食堂,就开始了一天的变奏曲。厨师为员工精心准备着可口的早餐。小咸菜、煮鸡蛋、三鲜包子、热汤面……一样一样,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在食堂吃早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 面条好像裤腰带 关中盛产小麦,面条是关中人的主食。面条的种类繁多,有棍棍面、拉面、扯面、臊子面等。关中人最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像条裤腰带那样。这种面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真可谓“既好吃又饱肚”。 三个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吃辣椒比起湖南人、四川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川人只是把辣椒作为一种调味品,而关中人则是实实在在地把辣椒当菜来吃,三个辣子一道菜足以见证。关中的辣椒色红个长头尖味极辣,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令人食欲大增。  相似文献   

15.
洲上种芦苇,吃亏不讨好;芦苇让给草,牛羊带来宝。昔日抱着1100亩外洲守穷的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孙梁村,如今“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地畜牧业已成为240多庄户人家的致富之源。孙梁村地处长江之滨,有1100亩的天然大牧场———外洲。前些年种植芦苇,因市场价格和水灾频繁,村里因此“倒贴皮”。近年,该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瞄准地域优势搞调整,村里毅然决定退苇还草;沉寂了多年的贩养牛羊业又热闹起来,前来要货客商络绎不绝。目前,全村共养牛1000多头,养羊1500只,户均5000余元。16位农民还当上了牛羊“外嫁”的“红娘”,吃“经纪”饭的收入每年在…  相似文献   

16.
那是在江苏省仪征县委机关第二食堂吃饭时的事.那时我九岁,哥哥十二.我们都在城中小学读书.那个年代,饥饿感已深入骨髓,大人小娃、女的男的,都是骨瘦如柴,文艺节目甚至找不到一个胖点的演地主.我舅爷爷看着可怜兮兮的我说:“舔碗吧,孩子!这不羞!也可以用手指曲起来刮碗,毕竟还有点稀粥粘液在碗上啊!舔碗,不是你们的错!”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以一个上级检查者的身份出现在她的面前时,我被感动了。她工作的地方叫寺郎腰分社,离小浪底有二十公里,在一个山疙瘩上,常年缺水。出纳的儿子住院了,由分社主任兼任出纳,她是会计,每天有二百多笔的业务,多数是贷款,额度不大,但手续繁琐,柜台外常常站满了老乡,他们毫无节制地大声喧哗,而柜台内的她则静静办着一笔又一笔的业务,轻声慢语地接待着一个又一个的顾客。等老乡们都走了,已是下午一点了,没有炊事员,她就在办公室里插上了电炉,把早上多做的米饭热了,就着酱黄瓜。午饭没吃完就又有人来办手续了,她的一顿饭是吃了停、停了又吃。我翻阅着那厚厚的凭证,惊诧于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那么完美,对于每一项制度执行得都是那么严格。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8.
正我出生时,正赶上"大跃进"特殊时期,从朦胧记事起,就经常听父母亲讲述砸掉饭锅炼钢铁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疯狂历史。我两岁时就跟着大家吃上了集体食堂的"大锅饭",过上了"共产主义"生活。紧接着便是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匮乏到令人难以  相似文献   

19.
在河北省邢台县杨庄信用社,一提起炊事员冯喜东,职工们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是好样的。 今年52岁的冯喜东1989年被信用社雇用为炊事员,他虽年过半百,但精神、身体状况仍很健康,一年三百六十天,不休一天假,不让职工动手做一顿饭。为让职工吃饱吃好,安心工作,他尽力调剂伙食,改善生活,做到粗粮细做,细粮精做,饭菜多样化,职工们喜欢吃啥他就乐意做啥,大家爱喝家乡的豆沫汤,他不嫌麻  相似文献   

20.
父亲爱鱼头     
小时候,妹妹常常指着我说:“你呀,是小姐身子丫环命.” 这是因为我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吃水果一定要削皮,不然就咽不下。小时候日子穷,吃个水果不容易,别的孩子捧着狼吞虎咽,我却要削净了皮才肯吃。当母亲责怪我“为什么非要削了皮吃?”我会答:“削了皮才能吃出水果的甜美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