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工收入之间的关系,说明提高农民工收入的关键是提高其文化教育程度,并分析了农民工受教育现状及其对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从农民工自身视角揭示当前影响农民工收入增长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并以农民工收入增长为目标,提出了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民工收入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呈现出多角度共同努力的模式.当前,旨在加强农民工自我管理的自组织在农民工现实生存环境中开始逐渐兴起,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农民工自我管理面临现实障碍.为此,加强农民工的自我管理应从政府和农民工两方出发,通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农民工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和体制建设,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农民工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外的社会第三元,农民工消费极具潜力,农民工消费群体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民工消费面临收入水平低,身份、就业及民生保障乏力,消费环境约束性强,消费文化二元分割等因素影响。继而提出了构建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升农民工消费能力;加强市民身份、就业及民生三大保障,提振农民工消费信心;优化农民工消费的技术、政策及市场环境,提高农民工消费质量;加强农民工消费教育,引导农民工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等提升农民工消费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6年福建省1476个农民工有效样本,应用描述性方法从教育、工作经验、健康和培训等维度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现状及其群体差异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农民工未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水平的高等教育,但他们对子女教育却有较高的期望;将近七成的农民工认为子女就学受到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歧视感知尤为强烈。农民工平均务工年限将近12年,但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就业流动性较强,工作经验积累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数农民工健康状况较好,相对于本地农民工,迁移对外出农民工所造成的健康损耗更明显。农民工有较强的参加培训意愿,但也面临较大的经费负担,农民工在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偏好上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最后,本文提出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农民工回乡建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回乡建房的总体发生概率为46.91%。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在"生存时间"里回乡建房概率比老一代农民工家庭高,被视为是"逆城市化"的行为或已在我国悄然发生。而建房前家庭外出人口占比越高,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就越低,因此鼓励举家迁移更有利于农民工优化城乡住房配置。城市失业风险越大,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也越大,反映出农村住房是农民工应对风险的保障。而"建材下乡"补贴的建房鼓励政策对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解决农民工城乡住房矛盾,建议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同时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满足农民工基本的建房用地需求,引导农民工依法合理适度建房。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排斥农民工也无法完全覆盖农民工,农民工个人对待购买社会保险态度各异,农民工工作地点的高流动性和农民工双重身份注定了其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冲突.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日渐积累:特别是农民工日渐老龄化,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与农民工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起国家养老保障全覆盖的个人社会保障记载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保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形式.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本文从农民工的职业待遇保障、医疗保障、劳动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市农民工一手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会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变量中,农民工的原始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间接促进农民工工会参与行为。提出了应有效利用农民工的原始型社会资本进行工会的宣传活动,加强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业视角的中国农民工转移就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规模扩大和城市失业人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使传统的乡村—城市外生转移模式难以满足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需要。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创业的机会成本较低,创业意愿强烈。农民工创业通过社会网络的传导功能,形成强烈的创业示范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将农民工转移就业内生化。尊重农民工创业的自主性、优化农民工发展型创业环境、拓展农民工社会网络应成为政府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工与农民工、农民工与务工企业、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并以四川省返乡农民工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南方农村》2021,37(4)
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201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收益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农民工而言,农地收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应留城的概率下降0.7个百分点。土地保障、土地依恋、融入障碍、生存压力以及地权不安全都加深了农地收益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抑制作用。建议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落实农民工的农地权益,适度提高农民工的工作待遇,不断加强对农民工培训与辅导,尊重农民工的合理文化诉求,破除农民工留城的相关阻力,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放式问题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获取1339名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信息,将农民工利益诉求分为个人利益诉求和社会利益诉求两类,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就业视角定量分析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待遇、工资拖欠、纠纷、就业歧视感对农民工利益诉求有显著影响,影响着农民工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需求程度;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农民工对社会利益的关注度在提高,对被关心和关注的需求强烈,重视自己是否被公平对待,关心政府职能和全民福祉问题,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趋势明显,且存在鲜明的代际差异。面对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及其变化,应该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创新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畅通和得到及时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江苏省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收入水平、社会资本和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在城市融入程度的不同分布水平上,受教育水平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的差异更大,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作用更大。因此,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必须考虑两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影响因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未来5~10年是我国人口城镇化转型与改革的关键时期,重中之重是创造条件尽快"让农民工成为历史",使农民工及其家属融入城市。从总体上看,农民工市民化到了临界点,全面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时机、条件已经成熟,尽快"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关键在于下定决心,在国家层面统筹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政策与体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发生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有所差异。中上层农民工落户在大中城市的意愿最强,成本和代价并不高,中上层农民工在大城市落户问题是当前户籍问题的首要。底层农民工更倾向于定居中小城镇,他们对农村户籍所附加的土地、生育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依赖性很强。发展中小城镇经济,为底层农民工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渐进式地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土地、生育等剥离是底层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居住环境、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六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处于"半市民化"阶段,尚未完全实现市民化;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略高于新疆农民工和全国农民工水平,主要是其居住环境、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水平较高,但其就业和收入方面处于劣势,并低于新疆农民工和全国农民工;第一代和新生代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相差不大,这一点与新疆农民工和全国农民工的趋势有所差异;与第一代相比,新疆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阶段与水平,为更好地"补短板"和"促提升"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伴随着较为普遍的农民工返乡现象,我省农民工返乡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当前辽宁省农民工返乡的新情况、新动态特开展此次调研。旨在通过调研,了解各阶层对农民工就业的建议,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并找出我省目前在返乡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应该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为辽宁省统筹城乡发展,改善返乡农民工就业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年进城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身份五个维度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并不理想,多数人没有建立"城市人"身份认同;在户籍制度障碍下,农民工工资歧视、社会保障程度低、子女教育受限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农民工对定居城市的积极性较高,但他们并不愿意以农村土地作为交换的筹码;群体异质性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特征,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或外来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或本地农民工的融入程度更高。本文提出赋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探索农民工跨地区服务管理体制、发挥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乡村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进城社会资本的缺失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农民工乡村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进城社会资本缺失的补救.目前与农民工有关的城市社会资本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有关的正式制度安排,农民工很难利用,农民工进城社会资本严重缺失.补救办法;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引导;除政府组织外,倡议建立一些帮助农民工的社会组织;鼓励发展一些服务农民工的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20.
引导在大中城市务工农民工返乡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镇,实现就近就地转移,是未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研究运用推拉理论对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辽宁省三县市的回流农民工数据,对农民工回流市民化进行考量,发现90.98%的回流农民工已成为回流县镇的永久迁移者,所有回流县镇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程度为78.72%。文章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镇居住条件及扶持回流农民工创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