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杨燕 《商业科技》2014,(18):38-39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主要形式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测度与辨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打破地区性行政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维护市场有序竞争重要一环。本文论述了地方保护测度的三种方法,并采用相对价格法对2004-2013年间我国29个省(市)的商品进行了市场分割程度的测算,发现市场分割程度趋势相对稳定,并给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收入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实质是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矛盾的不严格转化。地区间差异化拉大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牵制关系集中体现在商品市场的无法出清问题上,高收入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需求饱和而出现供给过剩的同时,低收入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出现供给过剩。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二元分割与共存,从浅层次上来看,是我国实行金融进入管制与利率管制等金融抑制政策的结果;深层次来看,是我国农村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多样性程度所决定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化、多层次化、内部与外部不平衡性就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政府作为金融外在制度的设计者与供给者,其制度安排应是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协调,是金融制度与农村社会内在制度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我国地区间职工工资存在差异且差距呈扩大趋势,这一方面影响毕业生的择业倾向,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我国地区间职工工资差异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我国的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不仅受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即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财政收入、教育水平、失业保障、地区生产总值、资本投资、三大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因此,应继续深化产业结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投资力度;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以缩小地区间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收入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实质是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矛盾的不严格转化。地区间差异化拉大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牵制关系集中体现在商品市场的无法出清问题上,高收入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需求饱和而出现供给过剩的同时,低收入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出现供给过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部门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侧技术效率损失与消费侧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现象在中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两个因素导致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程度远低于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比重、创新投入比重的提升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现象;而地方保护导致的市场分割、过度投资将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将会弱化对外直接投资对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因此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弱化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消除市场分割,加速建立中国统一的消费市场,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中国工业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7.
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中华 《财贸经济》2000,(1):13-17,2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业结构及投资结构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结构。需求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产业结构和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我国需求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城乡分割制度造成了农业投资需求不足以及对工业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城市收入分配结构及消费品供给制度不合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公款畸形消费;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投资需求不足。为了优化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消除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分割,提高农民收入人均水平;改革城市居民的消费品供给制,扩大私人消费领域;构建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将竞争机制引入基础设施的供给中。  相似文献   

8.
制度距离与外商直接投资--一项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镇 《财贸经济》2006,(6):44-49
利用2000-2003年间69个投资国和地区的国别资料,本文分析了制度上的差异与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包括法律完善程度和私有财产保护程度在内的法律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贸易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管制政策等宏观经济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政府干预程度、工资控制程度和市场规范程度等微观经济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金融深化与地区国际贸易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开放度的非均衡分布,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从金融效应的视角分析了地区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并试图引入了财政分权改革下,金融发展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分析框架。我们发现:(1)金融深化有利于地区开放度的提高;(2)地方政府对于金融体系的干涉不利于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3)我国部分地区出口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正式金融。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成果以全国各地均质性为暗含的假设前提,关注产业间以及税种间的税负差异,而地区间税负差异几乎成为主流研究的盲点。我国按产业升级导向设计的现行税制和分税体制具有合理性,但在各地既有产业结构下,加大了地区间财税收入的差异,导致区域间财政经济失衡、各地间税负不公,地区税收和税负错位,从制度上阻碍了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本文基于我国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拟破解税制导向的悖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我国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外商投资、市场分割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基尼系数均有所增加,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其次,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就业结构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国际贸易效应来影响东道国收入差距,FDI的收入分配效应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并存在区域差异;再次,地方政府对各产业的保护程度不同,因而市场分割因素将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其收入分配效应同样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市场分割通过限制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的流动以及技术溢出,抑制FDI的收入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结构改革的背景下,要素资源的不完全流通性加剧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本文使用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产出效应的影响,认为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产生了抵消作用。而后对比东中西部地区抵消效应发现:在扩张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资本品需求规模和收益率更高,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再配置空间更大的东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消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李丹丹 《商业研究》2020,(3):130-137
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变化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2001-2016年中国工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省份-行业数据,考察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工业经济变动特征,并实证分析劳动生产率收敛趋势,比较和分析其收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非国有经济的收敛驱动了整体经济的收敛。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创新激励等,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要慢于非国有产权企业的。而私营企业能更好的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充分匹配适宜的技术,收敛速度要优于外商和港澳台企业。为实现经济发展均衡,政府需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优势,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何雄浪 《财贸研究》2007,18(6):11-17
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是专业化劳动分工本身的产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由此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的形成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从而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省级层面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分割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基尼系数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地区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前“知识溢出”效应超过了“技能溢价”效应,创新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市场分割不仅会加剧地区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阻碍技术创新间接弱化创新对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地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贸易依存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工业化率的提高则会加剧地区收入差距,财政支出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惯性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贸易结构及趋同性等方面考察了全球和各区域1982-2005年两者发展的协调性,同时使用标准差和差异系数来衡量协调发展的程度。由研究结果可知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采取产业结构加权得出的非协调性总体比未加权时要大,近年来一些区域的不协调性还有着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遵守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并不能导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相反差距却是在拉大。这是因为泛珠三角大部份省的资源禀赋结构相似性很大,产业趋同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现有的及潜在的比较优势难以实现,而且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泛珠三角经济收敛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实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泛珠三角各省区在参与合作的同时,应深化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改善区内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8.
投资软环境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投资软环境建设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从对外开放、投资软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看,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过程中三者间所存在的内在一致性。软环境建设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从政府体制、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改善信用环境等方面对于如何完善东北地区投资软环境建设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 SF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指数,通过可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发现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要比现有研究结论严重得多,工资扭曲程度呈加重态势;西北偏远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重,东部沿海省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轻;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劳动力市场分割将加剧工资扭曲程度。因此,逐步消除各省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可有效缓解中国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78—2012年山西省11地市的相关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和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山西省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化能力。研究发现,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度是呈现上下波动态势,但波动程度差异较大。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在2000年前后变化相对较大,但趋于变小,表明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用数学模型分析山西经济单一的原因,指出要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涉及的产业结构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