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检验了单个家庭的医疗支出是否受到社区或村落内其他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OLS模型及工具变量法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户主、家庭、社区或村落等相关变量,考虑到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家庭医疗支出依然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估计结果稳健.同一社区或村落家庭的平均医疗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家庭的医疗支出增加0.114个百分点.追求更满意的医疗条件、更高的医疗水平和名医是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实证检验邻里教育环境对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因果影响,探究教育在社区层面的代际外溢效应。利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各省分阶段实施的准实验,我们发现,给定自己母亲的受教育水平,社区其他母亲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对青少年认知和非认知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男生、农村、家庭收入较低以及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受邻里教育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教育代际邻里效应的作用机制并不限于孩子间同伴效应,还会通过社会互动或榜样效应影响家庭的教养环境和教育期望。  相似文献   

3.
解垩  宋颜群 《经济管理》2021,(6):190-208
本文从社区邻里效应视角解释中国当前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收入阶层分化的现状,并为减少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借鉴国外学者做法,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的推广方法来纠正自选择偏差,检验了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纠正自选择偏差后,收入的社区邻里效应显著存在,稳健性检验同样能够证实该结果,即优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积极影响,劣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消极影响;(2)社区平均学历、社区平均收入和社区贫困率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3)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其可通过社会交互机制影响个体收入,社区邻里环境可解释个体间收入差异的50%以上;(4)社区邻里效应加剧了收入阶层分化现象,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集聚在不同档次的社区,且同一社区个体的收入表现出趋同化。未来扶贫工作应当关注社区邻里效应,以此来尝试减少相对贫困,促进不同收入阶层流动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0-2016年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住房财富对中国不同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发现住房财富促进家庭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但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财富的影响不同,住房财富对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中显著,对高收入家庭影响较小.同时,住房对家庭教育支出也存在挤出效应,但只在中等收入...  相似文献   

5.
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城乡差异和职业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齐良书 《经济研究》2006,41(11):16-26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居民自评健康与家庭人均收入和社区内收入不均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特征,本文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分开处理;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计量方程中引入了代表职业地位的变量及其与收入和收入不均的交互项。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关系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是:收入与健康的关系、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都存在城乡差异和职业差异,这说明在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十分重要。要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要设法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本,并逐步取消各种造成城乡分割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概率,扩大了农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规模,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进一步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进行教育投资的概率和人均教育投资规模明显增加。机制分析证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减轻农村家庭医疗和养老负担的方式提高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性别比失衡的竞争性储蓄动机解释了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文章把子女结婚这一自然事件作为处理变量,通过婚前和婚后的家庭储蓄变化识别出"婚姻效应",为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和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以及家庭特征后,相对于已婚家庭,未婚家庭储蓄显著更高.在排除地区性差异、教育储蓄动机、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样本匹配等问题之后,未婚比已婚家庭具有更高储蓄水平的结论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分析识别出了城市和农村异质"婚姻效应"和婚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发现"婚姻效应"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都产生了影响,但"婚姻效应"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抑制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婚姻市场的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  相似文献   

8.
增长中的分化:同群效应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泽  邹红 《经济研究》2021,56(1):74-89
理解消费增长中的分化现象是更好发挥消费主引擎作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本文基于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假说,利用2010—201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城镇家庭消费波动与分化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同群效应可以解释家庭消费性支出19.8%的变化,对衣着、食品、居住、教育支出变化的影响分别为37.7%、32.2%、25.1%和21.7%。同群效应对特大/超大城市家庭的衣着、手机等可见性支出有显著影响,大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在教育支出中面临更大的同群竞争压力。同群效应的"追赶琼斯"机制是造成消费选择和消费水平分化的主要原因,同群风险分担机制能缓解消费冲击带来的福利下降。致力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应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降低低收入群体消费风险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同群效应在消费升级中的需求牵引作用;解决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对结构性稀缺,以优质供给激活消费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评价互联网普及的经济转型效应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中国互联网普及的制度背景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集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和城市层面的互联网普及数据,采用省份固定效应模型,经验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具体表现为提高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户非农参与以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替换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和使用其他微观数据集进行稳健性检验,均显示上述结论稳健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家庭、高硬化路面占比、存在非农业经济的村庄以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城市,互联网普及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促进效应更强.此外,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增强信息能力、拓展社会资本和降低风险厌恶程度三种渠道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检验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类型家庭住宅需求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在住宅权属选择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具有负的影响效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拥有住宅;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受到不确定性的冲击大于其他类型家庭。在住宅结构特征需求方面,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有更高的消费偏好,受不确定性的影响也相对较弱。而在住宅邻里特征需求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存在弱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家庭教育投资中,除现金性的显性教育支出外,家庭也会通过放弃潜在收入并增加子女陪护时间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这种看不见的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理解中国家庭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子女升学压力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外生冲击作为识别框架,估计了母亲由于子女教育压力而放弃的潜在收入,为识别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证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升学压力会使母亲月收入显著下降19%,同时父亲收入没有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学历、非国有行业、育有男孩或独生子女的母亲收入更容易受到子女升学压力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子女升学压力下母亲会通过降低劳动参与率、降低工作时长以及增加家庭照料时间等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进一步利用地区重点高校录取率反映地区升学压力,发现子女升学压力越大的地区,母亲收入下降幅度越大.本文研究识别了子女升学压力下的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为更好理解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8)的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样本,考察了同胞数量、出生顺序和儿童所获得家庭教育投入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虽然在家庭教育的经济与非经济投入上存在同胞稀释效应,但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加,该效应总体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特别是在非经济投入的亲子监督指标上,稀释效应遵循“阈值模式”,即只有当同胞数量达到某特定值时,稀释效应才会显现。此外,在经济投入的基本性教育支出指标上,同胞稀释效应在不同出生顺序样本上存在异质性,即年长子女更加受到同胞稀释效应的影响。本文为同胞稀释效应相关研究贡献了最新的证据,并从生育配套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投入决策的视角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世代交叠模型(OLG)分析框架,研究了环境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即追求健康水平的消费动机,并利用CGSS2010年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居民是否关注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越严重,家庭消费支出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关注环境问题的居民的幸福感越低;环境污染是否严重不会改变不关注环境问题的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环保意识不会影响其环保意愿,但会影响其环保支出意愿,不关注环境问题的家庭有"搭便车"倾向;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类型的环境问题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收入差距会改变人们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消费扩内需将发挥基础性作用。减税是降低市场主体税收负担、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证据,考察减税对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应。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地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了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升级指数,具有扩容提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营改增”从供需两端刺激居民消费,遵循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收入机制的消费升级效应更为持久;“营改增”政策在不同收入组别家庭间的消费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扩容提质效应更大。因此,建议降低企业负担,助力居民就业和增收;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激发社会消费潜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优化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供给。  相似文献   

15.
李剑 《财经研究》2015,(8):90-104
文章在最优跨期消费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居民的借贷约束和预防性动机,推导出检验房价波动对消费的直接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和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实证分析框架,然后根据不同渠道作用机理的差异,利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03年以后,房价上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具有微弱的财富效应,从影响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预防性储蓄渠道,其次是流动性约束渠道实现的,而直接财富效应并不明显.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额耐用消费品支出以及支配自由度较大、往往具有享受特征的消费支出的促进上.这一时期房价上升带来的财富增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对不确定性的谨慎程度,缓解了居民在面对大额刚性支出时所受到的流动性约束,从而降低了消费对当期收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社会网络这一变量引入Eeckhoudt和Kimball的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收入波动会显著增加家庭商业保险需求,而这种影响会受到社会网络的调节,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平衡面板数据的微观检验进一步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在微观检验中,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收入波动显著增加了家庭商业保险需求.从家庭层面来看,以"送礼支出占比1"衡量的社会网络显著降低收入波动对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主要存在于低受教育水平和未接触互联网的家庭中;以"兄弟姐妹数量1"衡量的社会网络也显著降低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从社区(村)层面来看,以"送礼支出占比2"和"兄弟姐妹数量2"衡量的社会网络也显著降低了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背景风险影响保险需求的研究视角,为保险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省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劳动力不同受教育水平对贫困的影响和家庭子女上学与贫困的关系,回应和剖析"教育致贫"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农户子女上学显著增加了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特别是家庭有2~3个上学子女时对增加贫困的效应更为明显。"教育致贫"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家庭教育刚性支出所导致的消费支付性贫困,属于暂时性、支付性贫困。最后,针对西部地区"教育致贫"的实际情况,从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资助政策等方面提出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广义帕累托洛伦兹曲线模型以及洛伦兹曲线与收入密度函数间的理论关系,构建了一种利用分组数据测算贫困指数的新方法,并使用统一的贫困线标准测度我国农村FGT贫困指数。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各项农业政策的减贫绩效,研究发现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户贷款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但由于贫困者在资源获得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贫困与非贫困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贫困群体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在不断扩大,而增加农村教育支出能够保证贫困群体更多受益。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资源聚焦服务乡村振兴背景下,文章基于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识别了个体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参与是否存在邻里效应,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依次控制户主、家庭和群体等一系列特征变量后,邻里效应对个体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参与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问...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封闭资本市场条件下,基于农户追求家庭资产最大化的假设,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农户家庭资产积累模型,对农户保险支出、教育支出以及资产与劳动冲击对家庭资产积累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结论显示,保险支出对农户长期家庭资产积累的作用不大;教育支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家庭资产积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另外,对以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来说,农户的家庭资产积累对劳动冲击更加敏感。该研究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检验了系统动力学在农户家庭资产积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