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军 《时代经贸》2007,5(6X):25-26
目前我国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已陷入困境。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护弱势群体,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公共产品供给出现问题,说明政府没有很好的履行其职能。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可以很好地解读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叶文辉 《财经研究》2004,30(2):80-88,1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推动农村税费体制向城乡统一税制变迁的同时,高层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权进行根本性调整,更多地承担义务教育和基础设施的供给责任,鼓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创新和村民自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祃海霞  刘彬 《经济论坛》2006,(23):127-128
公共产品是和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具有消费上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农村公共产品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如农村环境保护、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交通,也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如江河治理、大型防护林工程、农村电网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并不合理,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不利于其持续发展。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1.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建国初期,国家通过“剪刀差”实现了农业创造价值向工业的成功转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依靠农…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性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文献证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低绩效的、而目前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价值的选择上,很少有人提出一整套的量化指标体系.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绩效评价指标的新理念为核心,采用标准化评分方法,创新性的构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西部某省一些县乡取消农业税后公共产品供给情况的调研数据,代入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反映出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而且可以说明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合理与否,为以后展开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产品是一个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产品供给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政府必须帮助公众提供需要的公共产品.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高效提供公共产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产品供给是支撑农村居民共同理想信念的重点之一.一种产品或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属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应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来提供,形成正外部效应内在化,市场机制在这个领域失灵.在当前,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需要政府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支撑,建立起有效运转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实行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制度安排。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与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身份的不同,我们对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作以下制度安排。一是中央政府主要涉及两类公共产品的供给:第一类是与公民的基本人权相关的公共产品,如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8.
公共产品的供给一般由政府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主体提供,然而对于某些准公共产品,政府财政无法有效覆盖并供给.而通过社会各类主体的自愿捐献,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此类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本文通过真实案例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旨在总结介绍公共产品捐献供给相关理论与数学模型,并为今后可能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毛满长  刘燕华 《经济问题》2008,(11):63-65,126
“政府包揽、社区包办”是我国传统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其缺陷导致一种困境:社区居民公共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将政府的供给主体职能与居民的协助供给功能相结合,政府与居民合作供给,是解决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行为缺失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与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严重不足。政府供给行为缺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文章就政府供给行为缺失进行分析,从制度安排上提出了规范政府供给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服务应由政府免费提供并为社会公众所享有,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歧视是指其不能享有与市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子女义务教育和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由政府免费提供,政府也为保障性住房的提供给予了较大的财政补贴,两者都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于市民,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受到诸多限制,教育质量也相对较低;农民工在城镇的居住条件较差,符合申请城镇保障性住房的标准,他们相比于市民没有城镇户籍,不能申请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缺乏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的生活质量低下问题,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充足供给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地方政府有意愿,一是地方政府有能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媒介意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经常脱节.显性原因是财政体制不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缺失;隐性根源是大众媒介对农民的俯视效应,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大众媒介的利益驱动导致农村居民媒介信息上的劣势,也使得其无法有效地影响政府的经济人动机,也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不足.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受众的教育、增加接触媒介机会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河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的调查数据,考察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满意度和对公共产品期望优先供给的排序,发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政府仍存在“缺位”——供给不足,并提出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处于主导性地位,要明确规范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发挥农村基层政府的意见中转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本性公共产品受益跨期性和公共产品供给超前性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基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对纯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为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券侧重于为资本性公共产品建设筹措资金,通过设立偿债基金落实公共产品供给成本的受益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指导下,构建统筹城乡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是建立在六个基本假设前提上的,首先论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情况,然后放松几个假设前提,分别论述城市偏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统筹城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通过此理论框架分析得出,基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大力倡导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作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向农村倾斜后,尽量不减少城市居民福利的替代选择。而以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主导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路供给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财政分权度提高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增加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民主深化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效率效应"和"可见效应",但是总体上仍有助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媒体意识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可见度,进而有助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通过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财政分权、民主、媒体意识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李森 《当代财经》2008,(2):29-36
由于受交易成本的制约,管辖范围小、涉及人数少的"小政府"作为降低公共产品供给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首先得以形成.而后,为降低受益范围超出小政府辖区的公共产品供给的交易成本,更高层次的政府得以出现.政府级次化降低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横向交易成本却增加了纵向交易成本,当横向交易成本的减少额与纵向交易成本的增加额在边际上相等时,政府级次达到均衡.由此看来,基层政府具有"逻辑先在性",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来构建财政体制是值得商榷的.财政体制的构建从逻辑上讲应该是"自下而上"授权而不是"自上而下"分权.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的框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改革与调整.解决好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做好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建立有效的公共决策配置机制,完善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改革政府职能和财政分配体制,将会为农村的各项配套改革提供基础性保障,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农村财政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在于政府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有限,农民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应由"依靠农民自身"转向"以政府为主"的模式,并通过补偿性供给等方式,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伴之以降低农民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农村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框架体系,以改善基层财政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