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为提高青海云杉旱作林成活率,分别使用保水剂、干水、造林粉及地膜覆盖等方式对云杉幼苗进行处理,开展不同保水措施造林试验。试验表明,不同保水措施对青海云杉幼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海云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在荒山造林、树种更新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受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叶锈病、立枯病等病害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严重影响到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充分掌握青海云杉叶锈病、立枯病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促使青海云杉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云杉是青海地区的主要树种,在当前的生态建设中,云杉在造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不利于云杉的造林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青海地区的环境效益.基于此,本文就青海云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玉米种植中,旱地玉米播种面积较广,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3。旱地玉米产量对我国玉米总产量有着重要影响。简要分析了旱地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赵海燕 《山西农经》2020,(9):74-74,77
林业工程造林技术能够改善当地的实际环境,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认真分析林业管理过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基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提出了覆膜造林技术、整地技术、容器造林技术、合理密植技术等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造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我国林业发展,需要充分重视林业造林技术和育苗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入地创新性研究,使林业造林技术和育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更加有效地适应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分析了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一种常绿乔木,经常作为主要造林树种。营养杯育苗是一种新型育苗造林技术。分析了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为油松育苗造林的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是塞罕坝林场中非常重要的树种,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塞罕坝地区改造退化林和低效林的质量。本文以樟子松为例,探讨其造林时间、林地选择以及造林技术等等,希望能够为樟子松造林质量的提升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造林是整体项目,需要科学规划,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选择多样的品种,根据苗木品种优良性状,精耕细作,科学发展规划。为了提高人工造林的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了发展人工造林技术,笔者进一步讨论如何合理运用高品质,高效率的造林技术,本文介绍了人工造林技术、抚育技术等,以期为林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蓄水保墒作用,可以有效抵御干旱和冻害,为小麦优质高产的品种最大限度发挥增产潜力创造条件,可确保旱地小麦稳产高产。介绍了旱地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生产相应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供旱作区小麦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荒山造林是环境重建、防风固沙以及荒山改造的必然措施,它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基于此,在进行荒山造林过程中,应熟练掌握相关绿化技术,实现荒山区域林业发展的目标。以荒山造林为切入点,根据实际荒山造林绿化经验,提出了实现荒山绿化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1987年8月18—20日在甘肃酒泉地区金塔县召开了西北五省区深栽造林技术推广协作会议。会议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发起和主持。代表们总结和交流了各地推广深栽造林技术的经验,讨论了继续推广此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林科院林研所1980年由意大利引入深栽造林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青海、甘肃、宁夏地处我国高寒干旱、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其林改革工作十分艰苦。林改中产权到户、补贴到户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政府组织造林、发展自主经营的造林方式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同时,还存在林改工作经费缺口大、生态补偿标准低、基层林业管理服务不足、灌木林管理立法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自荒山绿化造林工程在山西大同市兴起以来,直接促使山西大同市在有关造林苗木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文章将此类经验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由此大力提升造林工程中,苗木的成活率,促使造林苗木获得良好的生长。首先针对影响造林植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由此推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为此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小距离法的RADARSAT-2遥感数据旱地作物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进行作物识别是当前作物遥感监测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进行旱地作物识别的相关研究较少,该文以RADARSAT 2雷达遥感数据对两种旱地作物玉米和棉花进行识别。以河北省枣强县为研究区,对其区域内的玉米和棉花进行识别。首先分析了与卫星过顶时刻同步采集的作物参数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植株高度、生物量、作物含水量、叶面积指数这四个作物参数中,植株高度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作物含水量;同时,通过最小距离法应用多时相、多极化雷达遥感数据进行作物识别,其精度可达到85%,通过与资源三号光学遥感数据结合,其作物识别精度提高到了93%。研究结果表明,雷达遥感数据应用于旱地作物识别是可行的,雷达遥感数据与光学遥感数据的结合能提高旱地作物识别的精度。该研究为应用雷达遥感数据进行旱地作物识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要提高林业苗木质量,必须积极采用有效的育苗技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提高造林水平提供有效保障。详细研究造林方法,明确造林过程中采取的综合措施,确保林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云南中部旱地玉米土壤水分数据,对作物生长的最佳灌溉量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建立了计算机模拟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提出了丰富的决策信息,从而选择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沙棘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既发挥着造林与保土固沙的作用,还具备较高经济价值,是青海省分布较广的一种树种。针对青海沙棘产业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打造品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旱地夏玉米营养钵矮化育苗移栽比直播夏玉米一般增产幅度在50%以上,投入产出比提高41.6%,单位产量成本降低29.6%,亩新增纯收益48.86元。该技术为山旱地夏玉米抗灾夺高产开辟了一条新途经。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食醋相比,青海地产食醋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其化学组成尚不清晰.本研究以4种不同类型青海地产食醋成分为主要实例,分析了食醋中各种微量元素对整体风味和主体成分的不同影响.采用了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青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