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也亟待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实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从高校会计培养方案的研究出发,分析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改进以适应新的环境的要求。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小语种+会计"型人才以及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等措施建议,以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暂缓和德勤财务机器人出世的消息在我国的会计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基础会计人员工作逐步被财务机器人取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在这场变革中应如何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必将面临的问题。本文在财务机器人出现的背景下,从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法务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因会计纠纷引起的法律诉讼逐年递增,市场上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本文对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美国、加拿大的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由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组合而成的BOPPPS模式,是一种高效、活力十足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探讨BOPPPS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并提出根据教学反馈改进教学方案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智移云时代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突破传统培养人才的方式,根据大智移云提出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大智移云时代的会计人才,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会计人才需求能力、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构建基于大智移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阐述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重要性,探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教学方向、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优质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普遍加大了招生力度。丰富的生源为高职院校的良性、稳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高职会计实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会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相关人员应深入实训人才培养过程,优化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成才、学校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的到来给商科专业带来了挑战,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成为必然。会计专业是新商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培养是发展新商科的根本,因此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新商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商科理念为背景,研究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和契机,重构了会计人才培养思路,从参与式培养、委托式培养和共生式培养角度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最后,通过修订以“商科+技术+思维+思政”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和能力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多维协同平台,建设网格立体化竞赛平台及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复合化,不仅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会计人才与国际接轨,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技术、金融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成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但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现状来看,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单一,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以及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缺乏逻辑梳理,导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课程结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深刻认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需求革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企业培养出“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多元化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应从三个方面革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基于社会、企业对复合型、多元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以会计专业模块课程为基础,积极引入新领域、新技能的知识模块,丰富课程内容,并构建多学科、多技能、多领域的模块化课程;二是高职院校应均衡分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两个模块的课程比例,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重点加强会计实务、职业素养等实践类课程教学,并将会计实务技能、职业素养等实践类课程贯穿理论知识教学全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2.
社会进步速度极快,对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教育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关注,怎样高效地在大学学院中培育一些技术型人才,在教育模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近几年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被引入到大学会计培训之中,这将引发对大学会计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时代的趋势,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是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其次提出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帮助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顺利转型,促进企业经营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渐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本文结合社会需求以及会计领域现状,对现有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国际认可度最高的管理会计认证——CMA和CIMA,并对南京两所本科院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创新进行研究,最后对高校如何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农村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力量整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农村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新型财务处理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专业的新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重点探索的工作。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山西农经》2020,(2):115-115,117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及效率提升。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会计工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也促进了会计从业人员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的转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应该及时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对会计人才在技术和思维上的转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是高校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改革。对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充分认识当前会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合理、有效的创新思路,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校企合作被提升至国家职教人才培养层面,“行企校”共建复合型涉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要保证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传播与共享快捷且高效。互联网金融和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改变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对优秀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论述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