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和交通便捷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两栖老人大量出现,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普遍注目的群体。城乡两栖老人经常往返城市、乡村两地,人户经常分离,对其进行管理不便,给起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带来很大难题。应当全面考量多种制约因素,结合城乡两栖老人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划定社会保障责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法律治理、人文关怀,努力充分保障城乡两栖老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保机制的社会认同感、支持度,有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定居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城乡两栖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在人口的城乡两栖状态下,居民一般在城市定居、工作和生活,但户口却在农村,在农村有耕地、宅基地以及其他权益。人口城乡两栖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将两栖状态下居民在农村的权利和义务纳入法制轨道,既可以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顺应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也可通过依法督促其履行相应职责,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国应立足城乡两栖常态下城镇居民的城乡权责状态,分析其法律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户城乡"两栖占地"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的严重浪费。"两栖占地"农户退地存在着制度障碍,必须在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振兴关键在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其中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健全发展是基本手段。目前,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年轻人或在城市购房定居,或常年在城市务工,使得农村人口城乡两栖成为常态。人口城乡两栖状态造成农村劳动力、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流失,并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加,对农村经济振兴构成冲击。对此,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应当充分重视,并采取对策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5.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藩篱日渐松动,加之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在城市和乡村流动居住的"城乡两栖农民",其思想动态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同的特征,对农村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需善加引导,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互动共进。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城市化虽已得到较快提高,目前已达到31%,但仍然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滞后于国家工业化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亦是跨入21世纪的重要战略决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本质和重要途径,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乡政策的限制,出现大量"两栖居民",形成政策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和农村政策,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土地政策,以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实现,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剖析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补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差异化补偿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元无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补偿偏好,依次是现金补偿>申请宅基地优先>购买商品房享受政策优惠。(2)年龄越小、家庭户口人数越少、城镇住房数量越多和宅基地面积越大的城乡“两栖占地”农户,更愿意选择现金补偿作为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方式。(3)家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越多、现有居住满意度越低和村庄所处地形越平坦的城乡“两栖占地”农户,更愿意选择“购买商品房享受政策优惠”作为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方式。(4)宅基地已经确权颁证、服从所在村小组搬迁和所在村靠近城郊地区的城乡“两栖占地”农户,更愿意选择“申请宅基地优先”作为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方式。研究结论:对于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补偿,应针对不同农户群体采取差异化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斗转星移,哲人的结论不断被人们的实践所打破。如今,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无锡人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农村,让城市更向往"。从城乡分离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融合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从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5:1,到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927:1,全国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从"人在村里,村在画里"的江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城乡协调是要让人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自由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说法并不完整,农村建设得好也可以让人向往。当下中国农村的资源要素在不断外流,又没有新的能带动农村发展的要素注入,造成了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农村如果能把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服务,他不一定会离开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要让乡村和  相似文献   

10.
成本收益双重约束下的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本文提出的城市生活能力分析框架,在转移成本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即期城市生活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可持续性工资收入瓶颈、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等成本收益的双重约束下,劳动力的长期城市生活能力很低,由此形成了当前中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形式,但这显然不是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理想模式。为此,本文提出,劳动力的代际转移是一种可行的次优路径。当代劳动力"两栖"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其子女的代际转移提供非人力财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维的原始动力。同时,必须为代际转移的顺利实现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当务之急是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率先市民化提供一揽子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在今后的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结构还会有变化,总的趋势是"城"的比重会上升,"乡"的比重会下降。"城"和"乡"都要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城乡结构不变,并不意味着城乡这两大板块维持现状。"乡"要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要靠"城"的现代化的带动。所以,我们提乡村振兴千万不要把人都留在乡村,把目前城乡板块结构固化。乡村振兴会涉及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集体所有制的社区封闭性和人的流动性这种平衡关系要把握好,农村的地要"用起来",而不是要"炒起来"。要防止把城市地价上涨、房  相似文献   

12.
两栖占地不容忽视两栖占地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在城镇工作生活占用了城镇建设用地,在农村又不退出宅基地所形成的双重占地现象。这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由于进城农民无法享有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无法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因而还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维的"资本三循环"理论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带来的城乡分割以及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并提出新型城镇化及"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战略思想,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但是,由于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权能的缺失,中国资本三次循环均局限在城市,无法实现资本从城市向小城镇和农村扩散。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打破这种资本困境,引导资本从城市进入农村,创造新的资本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对于我这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研究农村的人来说,有着说不完的兴奋!回想我国的城乡发展关系,建国初期是"城市优先"并通过制度将城乡隔离,直到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城乡隔离的藩篱才切开一个口子,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以此推动  相似文献   

15.
顾骅珊 《农业经济问题》2013,(2):99-105,112
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已出现城乡"双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经济结构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认识这种结构的形成和转化。浙江省嘉兴市在破解城乡"双二元结构"问题上有值得总结的经验,该市采取的核心思路是以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以解决"人""地"的城乡统筹为中心环节,以优化城镇体系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为驱动力,并匹配以相应配套政策体系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完成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郊型经济是在城市和农村结合部形成的一种结合型的独特的经济格局,它壮大、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优势聚汇点最有潜力的结合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排头兵"和突破口。一、城郊型经济的特性在于城多融合、优势互补城郊一头连着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城市,一头连着广阔的乡村。我们认为,城郊型经济的形成及其运行特点,在于城乡相互融合、优势相互补充。(一)"城市膨胀"与农村发展融合。"城市膨胀"的核心和支撑点是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城乡结合部的城郊是"城市膨胀"的主要载体。同时,广阔的农村既是城市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城市工业的原料基地和"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郊正是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道路选择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城乡融合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其核心取向是以人为中心,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历史进程发现:自传统社会以来,城市和农村便走向分化与对立,与之相伴的是城市的日渐繁荣和农村的日渐衰落。21世纪以来,城乡关系出现转折并开始走向一体与融合,"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文章认为只有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以人为中心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和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要立足乡土社会内生的多样性来加强生态建设,在城乡统筹中推进城镇化。如果能够把投资重点转到"人的城镇化"而不是维持过剩的城市产业,通过生态恢复和乡土社会重建来改善地方治理,农民就不至于背井离乡,农村也能增强吸引力。这种城乡体化当是未来方向。客观上看,城镇化确实有利于化解产业资本过度集中的城市形成的生产过剩压力。方面,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五通(电、水、路、电话、网络),提供给中小投资者和城乡劳动者"搭便车"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成立于1985年,建区之初,天河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由于城市建设的东移,天河区的农村由城市郊区、典型的以农村经济社会形态为主体的城乡接合部和边缘地区逐步发展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农村和城市属于两个不同的板块,这两个板块融合时必然会带来村民"农转非"以及"去"与"留"等一系列问题和利益冲突,产生了体制改革的强烈需求和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江阴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总目标,牢固确立"没有城乡一体化就没有基本现代化"的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化"的总要求,扎实推进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城市带动、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形成了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城乡面貌整体提升、公共服务全民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阴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