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贫困地区多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能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出发点,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落后状况不断改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如何加快农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科技和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培养技术人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贫困地区人民依靠科技开发当地资源,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由于科技进步可以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因此,拓宽贫困地区科技开发之路不仅是加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贫困地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最佳选择。(一)反贫困已成为我国90年代的攻坚战。单纯从经济实力上看,90年代我国已完全具备了消除贫困的条件。如在1994年我国的GDP就达到43800亿元,从…  相似文献   

3.
党教工作是党完成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我国人口80%在农村,目前尚有10%未解决温饱问题。“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因”。因此抓好贫困地区的农村党员教育,使广大党员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如何搞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的党教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应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制约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体育资源开发滞后问题,需要从农村贫困地区体育资源发展实际出发,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制约因素的对策和办法,不断满足农民贫困地区群众对体育健身的现实要求,加快农村贫困地区体育发展,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存在的现实差距,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贫困地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我们进行全国性比较时,贫困地区今后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将与经济发达地区大不相同。强调贫困地区政府的经济行为,实际上是强调政府经济行为在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决定作用。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我国贫困地区政府经济行为以及行为转化模式作一初步探讨。一政府经济行为,是指政府在经济环境变化时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以及政府控制、管理和指导本地经济发展的能力。贫困地区治穷致富,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增加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投资成功率。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生产力的转移一般是一个梯度推进的过程,即技术、产业在区域间是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级转移,就一个地区而言则表现为该区域由低向高的发展趋势。这一规律要求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时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循序渐进,走阶梯型发展之路。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高鸿宾同志指出:贫困地区"兴工致富"此路不通。我国十年来贫困地区办工业,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因此,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不可片面认为"无工不富",乱铺摊子,乱上项目,  相似文献   

7.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的减贫增收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我国贫困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因此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有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纳入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不二选择。但由于地理环境、劳动力、农业技术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等问题的制约,导致贫困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不足且收效甚微。本文剖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优、劣势条件并指出了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具体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9.
198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不稳定。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文化教育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又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教育扶贫作为中国特色扶贫的重要有机组成,肩负着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对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教育扶贫是决胜脱贫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湖南省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的发展,总结提炼出武陵山片区湘西州的发展特征以及该地区的教育现状,发现湘西州在教育扶贫中政策着力偏向,但仍然存有教育人才乏力、基础设...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全面脱贫节点即将到来,我国贫困地区也将全部脱贫摘帽,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然而如何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撑,人才力量不可或缺。如何使贫困地区在摆脱外在贫困条件限制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农民专业素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是脱贫后顺利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人。教育和医疗是公民的根本权利,也是鲤鱼跳龙门、寒门出贵子,改变贫困命运的希望所在。农发行基础设施贷款支持贫困地区学校和医院的新建、扩建和迁建,有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让更多的人们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增强生存发展的底气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孙秀岭 《中国改革》2004,(11):57-57
贫困地区为什么办不出好教育?10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以此为题,对“穷地方办穷教育”的农村教育困境进行了报道。文中有这样一句比喻:现在我国的城市成了农村贫困地区人才的“收割机”,让人深思和忧虑。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面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果实,大量被城市收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教育改变命运”是一个真理。在贫瘠的乡村,面对异常艰难的物质生活,枯燥乏味的文化环境,寒门学子及其家人向往繁华的城市生活没有错,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迫切心情令人理解。在巨大的城乡差异面前,众多考上大学的孩子为什么要返回落后的农村?就这…  相似文献   

15.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生产力,成为历史发展的不可阻挡的主导趋势、加快发展农村贫困地区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观念,调整思维,建立现代化的思考方式,就是要用信息通讯技术这个新的生产力来加快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这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思路。从现实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看,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化的具体工作思路可设想为: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收入的多少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紧密相关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上,我国在发展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以及调整收入方面多在全国范围或是我国中东部的个别省市进行重点考察,并没有普适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果简单的将在试点地区得出的结论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到贫困地区,则会收效甚微。因此,探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相对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视角,对相对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事业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我国贫困地区政府经济行为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特殊性。我们强调贫困地区政府的经济行为,实际上是强调政府经济行为在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决定作用。贫困地区要治穷致富,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贫困地区市场机制尚处于初始萌芽状态,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在地理交通、要素流动、产业结构、制度等外部约束和农户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缺失等内部约束的双重制约下,导致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一个低水平恶性循环当中。但同时,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等优势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成为其突破发展约束的重要基础。现阶段特色产业扶贫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就不同的发展类型而言,囿于特色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导致其扶贫效果会有所不同,因而贫困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贫困农场科学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解决贫困地区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解决贫困地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黑龙江垦区历经60年开发建设,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建成了我国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