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劳动力转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流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在劳动力异地转移过程中,流动的劳动力同时实现了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农村人口的非户籍迁移是主流,形成“候鸟式”劳动力迁移模式,东部对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尚未形成明显的选择性移民倾向。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部地区是否能承接东部沿海和外国的产业转移,如何对产业转移进行选择和吸收,关键在于产业承接能力。本文选取1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价,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互动影响,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面对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对我国乡镇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农业部最近下发了《关于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确定在区域结构、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6个方面加快乡企调整步伐 ,力争到2015年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和优势突出的目标。农业部要求 ,东部地区乡镇企业要在提高上下功夫 ,加快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尽快有序地将传统产品、高耗能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中部地区乡镇企业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五大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为评测指标,对中国经济区划的四大板块2005-2014年采掘业产业转移进行测度,同时利用变异系数研究省域尺度下采掘业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我国采掘业产业转移的整体趋势是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向西部地区转移尤为显著;2西部地区是采掘业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3在省域尺度下2005年以来我国采掘业空间格局呈现出一定的分散趋势。建议:(1)实施区域差别化产业政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2)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优化资源开发布局;(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资源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为推动中西部发展、实现和谐发展而制定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同时产业转移也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承接产业转移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是国家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专门性规划,安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西北五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境内区外资金(RIT)、泰尔指数组间差距为变量,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定量研究西北五省2000-2014年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北五省通过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显著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当考虑人力资本变量时,发现该区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着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差距存在"U"形关系。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西部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一个生机勃勃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热潮正在兴起。这一潮流因这次金融危机、大批农民工失岗,会变得越来越热。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成为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产业创新发展是通过创新阶段循环中产业集聚与产业梯度转移力度的相对强弱决定的。文章采用区位熵和产业集聚指数判断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所处的集聚和梯度转移阶段,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基本处于产业集聚衰退阶段,迫切需要产业转型;中游地区产业创新发展两端分布,一为创新集聚,一为创新动力不足,需培育新的产业;下游地区产业创新在四个阶段呈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1.
南通沿江产业发展对支撑长三角发展、拓宽上海发展区域、引领北长江、辐射中西部地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南通沿江地区生态与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实现南通沿江地区生态与产业双赢。  相似文献   

12.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最核心的内容.依托资源产业政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即资源市场失灵理论,累积因果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增长极理论,梯度转移理论.依据这些理论,通过对我国资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评价,提出了如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资源产业政策建议.即:加快中西部地区资源产业结构调整,合理组织资源产业、完善资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强产业关联,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品附加值,发挥资源型城市的作用,加强东西部合作,建立并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新趋向推动培训工作转向就地就近服务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主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逐步转变为向东部地区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所在地内部同时转移。一是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力度的加大.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研究棉纺织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分析行业形势、探讨应对措施、了解中西部投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等,对于中西部和粤北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经济结构调整重在发挥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即:形成关中加工工业和国防军工基地;建成全国能源重化工和有色工业基地;建立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陕北黄土高原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上海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一直走在我国的前列。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结合上海自身的特点,科学的选择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对于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选择模型,并对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选择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3月,国务院决定在陕西杨凌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发展的重心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举措。同时不难看出,国家设立示范区并非仅仅要解决一个杨凌的发展问题,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试验场”探索出一条更具生命力的农业产...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战略支点。研究产业转移的动因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动因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以产业转移动因的理论依据为出发点,分析产业转移的现实动因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1、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中国正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基地。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高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工序及非核心技术部门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趋势呈现出三个新特点:转移环节呈现制造、研发、服务等环节联动转移的趋势;转移方式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依托大型开发区,呈现地区集聚化趋势;就地区而言,国际产业转移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加速转移。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