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乡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命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先后经过了以乡支城、以城带乡和城乡融合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总体呈现出从单向流动到双向循环的发展趋势。以马克思城乡发展设想和中国共产党城乡思想为基础,深刻理解新时代城乡关系发展的嬗变逻辑,进而以人民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践履双向循环城乡发展的思路,无疑对新时代建构城乡融合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矛盾分析方法有助于理性认识人类社会城乡关系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我国城乡关系发展政策的演变,有助于科学把握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因与外因.本文以贵州省为例,辩证分析其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现状,从激发内生动力视角出发,提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  相似文献   

3.
新征程时代背景下探究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对协调我国城乡关系、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沿革及其认知,分析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为典型代表的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经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国外城乡融合思想源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构想,而我国城乡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指导下经历了由分割到融合的转变,正在步入深度融合发展时期;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表现为城乡互促发展、乡村主导发展、城乡等值发展、以城促乡发展、新村建设发展等典型模式;通过政策比较分析得出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以完善法律制度与资金保障、农业发展与农民利益优先以推进农村综合全面发展、突出效率与公平机制以构建城乡和谐发展环境等经验启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于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以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组织保障、强化县域主阵地作用以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支撑、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以确保城乡融合发展要素畅通。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信念-目标-情境-工具”的制度分析框架,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逻辑。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921-1948年,以救国为目标,塑造农村包围城市的城乡关系;1949-1977年,以兴国为目标,构建农业支持工业的工农关系;1978-2011年,以富国为目标,形成农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2012年以来,以强国为目标,进一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及相互融合的工农城乡关系。第二,总体而言,21世纪之前的工农城乡关系主要表现为以经济为重心的发展格局,而21世纪之后的工农城乡关系则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第三,中国工农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守信念,在制度目标的设定中坚持长期目标的一致性和目标实现的阶段性,在制度工具的选择上则注重实施策略的互补性与土地制度的中心性。第四,新发展阶段的制度目标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工农城乡关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制度工具选择的起点是破除二元分割,前提是开放村庄,重心是发展县域经济,路径则是深化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榆林市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代生产力的表征——工业化城市化为主线,考虑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影响,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关系的主要方面,即城市发展变化、城乡经济互动、城乡利益关系、城乡政治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城市化作为工业化水平、社会生产力状况的空间表现形态要经过城乡关系机制不同的3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城乡经济互动、城乡利益关系随着城市化阶段的更替,经过了偏向扩大——部分纠正——相对协调的变动过程;城乡政治关系则随着城市发展变化、城乡经济互动、城乡利益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即经历对立加深——缓和这样一个过程。上述城乡关系的变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即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对城乡关系的变化也有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城乡关系变化的时机、速度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测定、变动趋势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别于传统的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分析法,本文以乡村和城镇两部门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方法,以更好地测定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呈弱化趋势,引致二元经济结构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乡村第二、三产业发展;1992年是中国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的分野点,1992年之前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是统一的,但从1992年开始城乡关系开始与工农关系分离,经济上的工农关系已不能代表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经济》2014,(4):22-26
党的十八大中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笔者认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就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旨在以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环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金融发展为视角,基于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两个层面,对1987-2006年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作为衡量指标,全国和东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服从Kuznets倒U型曲线条件,而在金融发展效率方面却未发现类似现象;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均不成立.不同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取决于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站在国民经济的大背景中通盘考虑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着力打破二元结构,解决制约“三农”问题的体制性、政策性矛盾,逐步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我省城乡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多维度、多角度研究信阳市城乡发展数据,分析信阳市城乡发展现状。通过对典型、成功地区案例的深入剖析,比较不同地区的禀赋特点和制度差异,提炼城乡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要点和特点。结合信阳市发展现状,提出信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为后续政策制定指明方向,以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了非常清晰的蓝图,这就是"以工带农,以城促乡,城乡一体,建立一种新型的工农和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决策目  相似文献   

15.
张艳萍 《农业经济》2018,(12):68-7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刚刚过去的第28个全国土地日,以"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为宣传主题,让公众再度接受了一次"爱地、惜地、节地、护地"的系统教育,也促使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核心在于理顺城乡发展关系。能否以新的发展理念重塑城乡关系、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影响甚至决定着城乡空间的布局和城乡土地利用的格局。如果片面强调城市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市朝阳区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正在以打造超大城市近郊城乡融合发展样板为抓手,加快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价值实现路径。未来,亟需进一步统筹好城乡发展,聚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新理念、新路径,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新型城乡关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南部崛起提出的背景北京市朝阳区农村地区面积350.5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与新型城乡关系研究,是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七五”期间社会科学的重点课题之一。“六五”期间,以费孝通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江苏省小城镇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取得较大成果。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城乡社区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项研究巳突破了小城镇研究的原有范围,形成了以小城镇研究为突破口,继而探讨我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的变化的研究趋势。小城镇与新型城乡关系研究的现实意义,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追踪研究“开放、搞活”,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停 《农村经济》2020,(4):91-9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并不平衡,其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化发展态势。鉴于标准新古典经济理论、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在解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非均衡发展等现象时的无力,作者独辟蹊径,以消除人地依附关系为突破口,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次探讨农地金融创新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地依附是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农地金融创新是解决人地强依附关系的关键。模型演绎和经验验证都证实了农地金融创新可弱化人地依附关系,并有助于劳动力永久性迁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下,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70年乡村治理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70年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失衡、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历史性阶段,"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先后成为主导城乡关系基本格局的战略性安排。具体到乡村治理演变上:"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使乡村以人民公社为组织载体的集体化治理成为"城乡分治"的逻辑延伸,党、政、社、经高度合一的整体性控制和动员成为该阶段乡村治理的支配性逻辑;1978年后,因应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体制逐渐建立,党政社经相对分离,但计生、粮款征收、维稳等刚性任务压力较大,压力型体制和乡村治理的行政化逻辑成为主导逻辑;2006年以来,伴随农业税取消、大规模"以工补农",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逐渐成型,传统任务压力大幅减轻,压力型体制向"三治合一"体系的转变,行政化逻辑向公共服务逻辑的转变,成为乡村治理演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