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基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及结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原因、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以及户籍制度等问题。很少基于个体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就业能力,所以本研究主要就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晶晶 《农业经济》2015,(6):111-112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基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及结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原因、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以及户籍制度等问题。很少基于个体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就业能力,所以本研究主要就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辽宁省三类城市的656名在城务工新生代农民的创业选择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与其人口学特征、个人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网络状况、务工经历中的人力资本提升等4个方面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面积、外出务工的朋友个数、有亲朋好友担任公务员、教师、医生以及与当地人的融洽相处等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农民工不同年龄阶段、是否拥有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参加培训、月工资收入水平与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负相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型就业意愿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群体的显著特点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努力促进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的背景下,本文系统考察了就业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首先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纵向和截面两个维度出发,使用更换就业城市的频率、更换工作单位的频率、现职的就业持续时间和劳动合同签订等指标对就业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界定,并通过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完成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更换就业城市频率的降低、现职就业持续时间的延长、劳动合同的签订均从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显著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而更换就业单位的频率仅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的城市融合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生在农村,读书在城里的农村人.其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在详细调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制度保障、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具体举措,切实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辽宁省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去向进行分析,从而为她们的城市就业状况提供素材。研究发现: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总体比较差,表现在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工资低等方面,受教育年限是影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去向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工作年限次之。  相似文献   

7.
持续不断加剧的"民工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技能缺乏、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制度化壁垒稳固、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改变需要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消除就业壁垒、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2011年针对辽宁省沈阳市96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前接受培训情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显著因素.同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水平、不同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相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流,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已经成为相关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为此,笔者提出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优势和作用,持续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和谐发展.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0.
以花垣县两河村为例,在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就业困难的现状下,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探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路径,以实现城乡多元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柳钦 《南方农村》2011,27(2):30-33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面临社会性排斥、生活无保障、就业福利差、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等等。因此,政府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着缺少技能、就业信息不对称、不懂法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度。分析了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现行策略,根据农业劳动力市民化的一般理论以及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和当前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矛盾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的就业困境,也严重地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现有的就业政策,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援助,规范就业秩序,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造新的有利条件,进而缓解目前用人单位"用工荒"的困境,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市民化,不但取决于其市民化意愿,还取决于其市民化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农民工在市民化方面表现出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强烈反差,科学构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量评价,对明晰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及城市融合等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江西省1 056位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总体偏低,不同维度的市民化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市就业能力最强,土地退出补偿能力次之,城市融入能力最差,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月工资收入、交往对象、住房类型、土地流转数量和土地征用数量等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水平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除九江、南昌、赣州和吉安等4个地级市达到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地级市都在平均水平之下;大多数地区不同维度市民化能力都趋于一致,发展较为均衡。最后,分别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土地制度和空间分异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认为要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能力水平,实现地区均衡,就必须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改革城市就业制度,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能力;通过提升社会资本,降低城市融入成本,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退出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晓军  陈浩 《农村经济》2012,(1):98-102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造成其城镇就业的劳动技能缺失,直接影响其在城镇的就业机会、就业行业和工资收入。从培训市场、培训投入和培训管理方面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缺失的因素,进而提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前提下,发挥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培训运作的市场化、培训投入的多元化和培训管理的规范化,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非农就业和向市民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力军。但是,在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各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生代农民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和就业环境影响,要想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需要提升非农就业能力,转变非农就业思维定势和方向,探索经济改革时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非农就业存在的困境与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表明,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动因、心理定位、身份认同、发展取向、职业选择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分治的就业制度仍在,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利益结构加快调整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针,制定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突出矛盾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发展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也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分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以及与上一代农民工的差异和变化,对调整、完善我国农民工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素琼 《南方农村》2014,(10):75-78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其正处于婚恋、生育的最佳时期,婚姻家庭是新生代农民工生活领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本文从婚姻家庭观念、婚姻状况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从外出流动对农民工生育行为、理想子女性别结构的影响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等方面对农民工生育行为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低,职业归属意识弱,加之社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正规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技能认证,使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低,职业发展和职位晋升空间狭窄,最终影响了其就业质量。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优化为视角,构建基于学习成果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利用学习成果全面性、层次性、相通性和单元性等特点,促进职业资格的认证、转换和积累,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资格的衔接度、互认度和获得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