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新增长期借款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检验我国债权人是否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企业新增长期借款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即盈余管理越高,企业新增长期借款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银行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紧密的联系,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在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同时,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本文以盈余管理概念为出发点,结合新会计准则体系,深入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遏制,以及新增盈余管理的途径,得出企业盈余管理必须有个"度",从而指导企业财务人员在新准则下运用与把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行为广泛存在于国内外的经济活动中,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十分丰富。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方面整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上市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较以往更加完备,大大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能更加全面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会计政策选择、会计准则成了盈余管理的工具,会计制度与盈余管理两者相互交替,循环发展。不同的会计制度,会产生不同的企业盈余管理方式。本文就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企业仍可从中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对于正确引导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性,具有重要想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2008—2018年我国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调节盈余,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此外,相比于较差的法制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削弱真实盈余管理对商业信用的影响。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出发,提示外部信息使用者在融资决策时要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效识别,也为监管部门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必要的,这种必要不仅体现在可以为企业谋取合法的利益,使企业健康地持续发展,而且合适的盈余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成熟经营,使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成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特点和盈余管理手段,提出针对盈余管理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采用的是适度分离的模式,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在计算口径上存在许多不一致。应税收益具有一定刚性,与会计收益相比具有不易操纵的特点。国外很多研究表明,从会、税差异信息中能够捕捉到管理当局操纵利润,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将分析会、税差异在识别企业盈余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盈余质量的高低。以前的很多研究采用JONES模型来检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有关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方面分析了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从产权性质、研发投入平均水平、审计质量3个角度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创新投入能够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活动,而且在高研发投入水平即特别注重研发创新的企业中更加明显;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非国有控股企业研发创新投入越多,越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与审计质量高的企业相比,审计质量低的企业研发创新投入越多,越能够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盈余管理的目的,比较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关系,得出针对企业盈余管理应趋利避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管理层个人利益与企业、地方政府利益的相互作用,盈余管理行为将主要表现为虚增利润。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塑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形象,深层次的动机是提升管理层的预期政治前途、在职消费和福利等隐性报酬。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采用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使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客观地说,一定的盈余管理有利于增强公司在风险环境中生存和应变的能力.但在现实中,盈余管理往往突破了"限度",降低了盈余质量,变会计利润为"数字游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增强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防止落入盈余管理的陷阱.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对盈余管理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以来,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盈余管理手段基础上,提出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企业盈余管理方面有了诸多的新限制,并扩大了可利用的操作空间。本文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指出企业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最后提出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理论界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源于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关注。在失真的会计信息之中,一部分是由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会计舞弊行为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由盈余管理所致。尽管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盈余管理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因此,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不能仅局限于会计领域,它和企业行为,尤其和理财活动密切相关。在西方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采用实证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的。这些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对会计实务的发展和公认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采用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使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客观地说,一定的盈余管理有利于增强公司在风险环境中生存和应变的能力。但在现实中,盈余管理往往突破了“限度”,降低了盈余质量,变会计利润为“数字游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增强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防止落入盈余管理的陷阱.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对盈余管理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上市资格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许多ST公司为了避免退市风险,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使投资者作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盈余管理的手段在不断增多,使得监管部门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研究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对企业自身、投资者、监管部门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上市公司营商市场,盈余管理是公司为达到“保壳”所常用的方式。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修订退市制度,要有效防止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净化股市市场劣势股,提高我国股市的质量水平。本文以百花医药为案例公司,重点分析其盈余管理动因和手段,并归纳上市公司防范盈余管理相关建议,希望为企业治理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表现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就越低。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而言,ESG表现的抑制作用会更加明显;相比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抑制程度最大;在区分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ESG表现抑制了正向真实盈余管理,促进了负向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0.
刘蓉 《绿色财会》2013,(7):46-48
在引入股权性质这一虚拟变量的基础上,研究监事会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以2007-2011年间我国1264家上市企业为样本,深入研究了不同股权性质下监事会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监事会发挥了其监督作用,对控制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非国有企业监事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对控制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丰富了监事会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