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别及理解用户忠于特定城市的内在机制,成为用户行为研究以及城市品牌研究的关注点。研究构建了感知真实性、城市品牌依恋、品牌信任与城市品牌忠诚模型。结果显示,社会化媒体感知真实性对城市品牌依恋产生积极影响;社会化媒体感知真实性、品牌依恋对城市品牌信任产生积极影响;社会化媒体感知真实性、品牌依恋、品牌信任分别对城市品牌忠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不同社区信任源的视角出发,探究和比较了社区感知、社区信任对农户品牌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社区感知对农户品牌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且社区感知会通过社区信任而对农户品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品牌感知对品牌信任、零售商信任和农户信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互动感知对零售商信任和农户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品牌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社区信任对农户品牌行为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品牌信任对农户品牌忠诚和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作用均最大,零售商信任对品牌忠诚行为的影响高于农户信任,而农户信任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高于零售商信任;转换成本能正向调节品牌感知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也能正向调节互动感知与口碑传播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社会化商务情境下,基于社会风险感知和独特性感知的视角,探讨了社会化商务平台酷感知(吸引力、原创性和亚文化性)与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社会风险感知和独特性感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吸引力正向影响独特性感知,对社会风险感知的影响不显著;原创性和亚文化性正向影响社会风险感知和独特性感知;社会风险感知负向影响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独特性感知正向影响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同时验证了社会风险感知在原创性、亚文化性与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也验证了独特性感知在吸引力、原创性、亚文化性与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社会化商务平台提升消费者采纳意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化媒体发展的速度特别快,不同种类的社会化媒体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并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喜欢。作为重要的平台,社会化媒体具有的商业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更多企业通过社会媒体开展营销活动与品牌推广。在此环境下,农业电商企业也认识到社会化媒体对提高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农业电商企业想借助社会化媒体树立品牌形象,应该从微信、微博、视频、社交网络等方面,增加农产品销售途径,宣传企业文化与服务理念,增强农业电商品牌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在中国乡村生根发芽,民宿成为了很多游客出行的优先选择,民宿的蓬勃发展对社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社区居民对乡村民宿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会形成整体的感知,整体的旅游利益感知会影响对民宿发展的态度,态度从而决定社区居民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外来游客进入当地旅游。居民对乡村民宿发展的态度,是决定民宿是否能够在中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乡村民宿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以海南省5个民宿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支持程度、社会距离、社区依恋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社会距离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支持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 (2)社区依恋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3)旅游影响感知的3个维度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揭示乡土依恋、城市融入等心理情感因素在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决策中的影响机理,为科学设计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政策体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决策受到城乡空间依恋的共同影响,乡土依恋越强烈,退出意愿越弱;城市融入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2)在乡城空间转换中,乡土依恋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影响强于城市融入的正向影响,乡城移民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后才会乐意退出宅基地。(3)乡城移民对宅基地作为私人财产和居住保障的产权认知对其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乡土依恋在其中起着显著中介作用。(4)相比老一代乡城移民,相对更高的城市融入和较低的乡土依恋感知使得新生代乡城移民退出意愿相对较高。研究结论:政策设计应重视城镇化过程中心理情感层面人地关系的作用,保持历史耐心,加强城乡联动,从促进进城农民的城市融入、满足过渡阶段多元需求等方面提升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意愿。  相似文献   

7.
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创新性地从景观感知以及地方依恋的视角出发,构建游憩者景观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三者的影响关系模型,选取福州市四个城市山地公园(乌山公园、金鸡山公园、于山公园以及金牛山公园)为案例研究样地,收集有效问卷408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者景观感知可划分为景观自然性感知、景观庇护性感知、景观空间性感知、景观文化性感知以及景观视野性感知五个维度;(2)景观感知能够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也可以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而景观感知维度中对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景观文化性感知(0.656)、景观庇护性感知(0.392)、景观空间性感知(0.377)、景观视野性感知(0.273)、景观自然性感知(0.224);(3)地方依恋的二维度均具有中介效应,其中地方依赖的效能大于地方认同。据此,通过解析游憩者的景观感知,营造良好景观感知体验的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游憩者对公园的地方依恋情感,进而激发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为游憩者提供高品质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是催动其环境责任行为的核心要点,这对推动绿色旅行、创建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引起了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的变革,也必然会对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社会化媒体为背景,通过分析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化媒体对营销沟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交流、互动等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刻影响.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使青少年从中受益,但同时也受到网络社会化自身的局限与副作用,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地调研得到的561份问卷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提取6项管理措施并分析其与5个乡镇的关联关系,据此分析居民感知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居民整体感知最强的是共同保护措施,最弱的是功能分区措施;6项管理措施的感知强度与5个乡镇具有关联关系,其中对共同保护、民生发展、旅游科普和功能分区措施的感知强度最大;居民感知类型主要分为环保意识增加型、产业经济获益型、旅游带动发展型和分区限制发展型,总体上积极感知大于消极感知。根据社会表征理论和相对剥夺理论,分别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媒体影响、自我比较和社会比较5个方面分析居民感知类型的成因。因此,提出完善社区参与机制;提升居民专业素养;开发新的替代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是乡村旅游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实现的重要助推剂。文章旨在建构并验证游客感知价值、地方依恋与环境责任行为之关系模型,以了解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路径。[方法]该文选取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为案例地,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经文献回顾和相关理论梳理,建立概念性框架,并运用AMOS 21.0软件以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结果]乡村旅游感知价值对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环境责任行为皆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对环境责任行为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并且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在感知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结论]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感是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升游客感知价值和强化游客地方依恋情感,从而促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负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城市森林环境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会带来多种积极效益。因此,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并收集到20多年来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的98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影响机制研究的概念框架。主要分析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的作用过程,即互动动机、互动路径、互动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研究发现:互动动机可总结为亲近自然与放松、个人爱好与交际、情感交流和消磨时间四类;互动路径归纳为间接互动、偶尔互动和有意互动三个层次;互动效益包括心理效益、生理效益、认知效益、社会效益、精神效益和有形效益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具体表现;影响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的因素又可概括为与城市森林等自然环境相关的供给端因素和与人们个体相关的需求端因素。文章对未来的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综合性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在4个方面加强研究:(1)完善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影响机制研究;(2)优化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研究方法;(3)开展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的时空动态研究;(4)深化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理论(TAM),以干果类农产品为研究对象,构建消费者网购干果类农产品行为意向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关系,包括具体的作用路径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感知网购容易、干果类农产品特征和消费者创新性三个变量均通过感知网购有用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减弱。感知网购有用对行为意向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且影响最大。感知网购风险对于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在线品牌社群的信息互动、人际互动及人机互动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并探讨社群氛围在社群互动与顾客品牌忠诚度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信息互动、人际互动和人机互动对品牌忠诚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信息互动对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影响程度最大;社群氛围的支持性氛围正向调节信息互动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人际互动、人机互动和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控制性氛围负向调节人际互动和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因此,为提升营销绩效提出家具品牌社群管理者应提升在线品牌社群互动质量以及营造良好的社群氛围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本质上是特定社会要求和社会影响在校园环境内的反映与折射,因而能够为大学生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找到结合点,从而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社会化也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小农户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采纳行为是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核心体现,村集体兼具政府代理人与农户当家人的双重身份,其作为可有效缓解采纳不足问题,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S-O-R(Stimuli-Organism-Response)即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分析框架,选取陕西省关中地区69份村级样本和1 602份农户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和分层线性回归模型(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HLM)分析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验证农户感知的中介效应,并利用多群组分析探究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的调节效应。结果 村集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感知的信任度和行为态度维度在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群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在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应注重农户反馈,以差异化战略提升农户适应性,通过村集体积极作为搭建起供需双方的合作桥梁,优化社会化服务工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4家中国林业上市公司2011~2017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方法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互动影响,并探讨媒体关注度在CSR对公司投资效率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中国林业上市公司CSR与投资效率存在动态内生性,当期CSR与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相互促进作用。(2)滞后期CSR与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跨期互动作用,但是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影响程度变小。(3)当期和滞后期媒体关注度对投资效率影响方向不同,但CSR与媒体关注度的交乘项,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期均对投资效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4)当期媒体关注度对CSR的履行呈显著负相关,滞后期媒体关注度对CSR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得出应当从政府部门、企业自身以及大众媒体机构3个角度促进林业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提升投资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不断涌现.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非洲猪瘟为背景,通过设计问卷、提出假设、运用SPSS21.0和AMO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对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和感知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源可信度和风险感均对信息搜索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在信源可信度和信息搜索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品牌信任视角,运用AMOS20.0建模技术,探讨了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负性感知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农产品品牌负面信息发生后,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感知负性对其购买意愿具有边际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感知负性对品牌信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信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且在消费者农产品品牌感知负性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传递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自媒体平台积极参与到农村帮扶计划中,通过直播和视频方式将农村生活真实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农村自媒体对于"三农"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农村自媒体助力"三农"发展的建议,力求真正发挥农村自媒体的作用,加快"三农"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