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省植被NDVI对气候因子的滞后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植被对气候因子的滞后响应,为区域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利用1998—2013年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NDVI生长变化特点,对植被NDVI与降水、NDVI与温度的滞后关系进行研究,并将另一自变量的影响作为常量,揭示植被生长季不同时间尺度NDVI对降水、温度的滞后天数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与传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5月、6月、7月、8月、9月植被NDVI对降水的滞后天数分别为70d、10d、40d、70d、20d,其中6月和9月植被对降水的响应相较其他时段更为敏感;5月、6月、8月植被NDVI分别与同期、累积10d和同期温度的偏相关关系最大;5月、6月、7月降水对植被的影响均大于温度,8月和9月植被受降水和温度的共同影响;生长季植被对降水的滞后天数在辽宁省西部和东南部等地区较长,对温度的滞后天数在辽宁省北部地区较长。结论 偏相关分析比相关分析更能准确地表达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采矿工艺和技术将矿体上面的废土石挖走并且堆成很难生长植被的排土场。即使在过了十几年以后 ,在含硫的下层土上面也不会产生自然植被。为了成功地在这种土壤上种植植被 ,必须研究和利用特殊的方法。根据现有的先进技术 ,在排土场上面培养了植物可以扎根的、深达 10 0 cm的表土层 :这就使得植被能在排土场长久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环境的 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曲草地覆盖度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0年,草地覆盖度整体呈减小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草地 植被普遍存在退化趋势,低覆盖草地植被只局部有修复现象,出现稳定存在趋势。(2)玛曲草地覆盖度变 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自然因子,超载放牧以及社会经济因子。水热不匹配增加了草地蒸散 量,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鼠虫害对牧草和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致使草地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非法采药挖药,严重破坏了草地植被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 上是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牛羊数量逐年增多,草地负荷加重, 亦导致了植被破坏和植被覆盖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王强  靳晨 《山西农经》2021,(7):111-114,135
基于MODIS数据NDVI月合成数据,借助差值法和像元二分法,对山西省2006年、2010年、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2006—2016年,山西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西省不同地形区的生态环境呈现明显差异,丘陵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持续增加,山地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先增后减,盆地与台地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先减后增;山西省北部各地形区及中南部的太原盆地、运城盆地、阳泉盆地和晋城盆地的植被覆盖度都有明显下降,西部和东南部的丘陵和山地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选取1995、2000、2008年为时间变化单元,以江苏省从北到南的20县市区域为空间变化单元,建立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量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植被覆盖度和水土流失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异较大,随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新沂的植被覆盖度最高,扬中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大。(2)20个县市区域的水土流失量随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有所增加,而如皋、通州、海门、东台、扬中、泰兴和兴化等区域的土流流失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地貌结构,水土资源匹配,成土能力,植被初级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云贵高原东南斜坡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重建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镰刀弯”等生态政策实施以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探究各类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归纳了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地形、农村居民点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驱动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 19年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区看,农区植被覆盖度最高,其次是半农半牧区,牧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全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96.63%面积植被覆盖无明显变化,2.07%面积植被覆盖极显著改善,1.30%面积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基本无退化区域。结论 (1)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气温因子正向相关,降水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高于气温。(2)高程、坡度和农村居民点密度均与植被覆盖度正向相关,其中农区人类农业种植活动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生产建设活动的负向抑制作用。(3)林地和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的增加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退耕还林”和“镰刀弯”生态实施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但“退牧还草”生态工程效益有待提高。应注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预警,充分发挥生态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优化生态工程实施结构,提高生态脆弱区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Radarsat 2全极化数据的多种雷达植被指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雷达植被指数(Radar Vegetation Index,RVI)作为评价雷达影像植被分布与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算法的雷达植被指数对于同一地物类型的表征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比分析3种常用RVI在多种类型地物上的差异,为其在SAR影像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实验基于武汉市Radarsat-2全极化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选取林地、灌丛、草地、耕地、水生植被、建筑、道路、裸地、湖泊、河流10种典型地物样本,从样本折线图分布、类内标准差等方面,对分别通过H/A/alpha分解、Freeman分解和后向散射系数计算得到的3种常用雷达植被指数Van_RVI、Freeman_RVI和Kim_RVI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 3种雷达植被指数有着相似的折线图走势,对植被的监测能力良好,但对于不同地物的敏感性稍有差异:Freeman_RVI对林地等高密度植被区域敏感程度较高; Van_RVI对耕地与林地、灌木与林地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Kim_RVI对水体与建筑的敏感程度较高。[结论] Freeman_RVI对高密度植被识别能力最好,可用于林地提取、森林制图; Van_RVI对植被与非植被的区分能力最好,适用于植被提取; Kim_RVI数据预处理计算速度最快,但提取精度不高,可用于应急制图。  相似文献   

9.
对金华市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林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分布特点及演替过程做了调查。绘出风景林植被分布图;对风景林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广西荔浦锰矿废弃地植被重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荔浦锰矿废弃地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了高等植物75种,隶属38个科;优势种包括板栗、老虎刺、桉树、马唐、加拿大飞蓬、山萝花、赛葵等7种植物;由于受人为干扰,整个矿区形成了7个不同植被特征的区域;通过对7个区域的植被特征分别进行分析,推测出荔浦锰矿废弃地在植被重建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认为马唐、加拿大飞蓬可作为复垦的先锋植物;板栗×老虎刺是该区较好的人工植被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1.
植被物候特征的遥感提取与农业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时相遥感数据因其高时效、宽范围和低成本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活动中,为大区域尺度掌握植被/作物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的回顾,该文系统归纳了植被物候特征遥感提取的关键步骤.首先从数据获取与处理方面,整理了目前常用的NDVI数据集以及预处理方法等相关背景信息;其次从提取原理、假设条件以及适用性等角度,比较了目前用于时序遥感数据重构和特征提取的常用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基于时序遥感数据拟合曲线提取的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农业内涵意义;最后,结合目前的农业应用,探讨了其在识别作物物候期、确定种植制度以及提高遥感估产精度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方向,以期为区域尺度上生态管理与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市区为研究区,分析1988等4个年份热岛效应的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的平均温度差值不断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热岛效应程度排序为水体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强、中等热岛效应区主要对应建设用地,并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展而延伸;非、弱热岛效应区主要对应水体、耕地和林草地,非热岛效应区随耕地和林草地的萎缩而减少。(3)不同植被覆盖度平均温度排序为水体高植被覆盖度中植被覆盖度中低植被覆盖度低植被覆盖度裸地,强热岛效应区和中等热岛效应区主要对应裸地,非热岛效应区主要对应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弱热岛效应区域主要对应低、中低和中植被覆盖度区域,随植被空间萎缩和稀疏化强、中等热岛效应区扩张而非热岛效应区减少。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为研究区域,利用3期不同时间Landsat TM遥感影像,沿着13条不同海拔高度等高线构建特征剖面,提取了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上地表亮度温度、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植被覆盖度和亮度温度的关系随着海拔高度及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在区域尺度内,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植被覆盖度和亮度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去除海拔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海拔高度时,大部分情况下,植被覆盖度与亮度温度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某些条件下,两者可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也是连接土壤、大气和水分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对水土保持、气候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大庆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方法估算植被覆盖度,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0、2001和2007年三期的TM遥感数据,对植被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NDVI平均值在1990-2001年间下降,2001-2007年为上升的趋势。17年间各行政区的NDVI平均值及植被覆盖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见,大庆市在生态破坏后开始注重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了措施进行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说明人类活动是城市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我省中草药资源概况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部的省份,幅员辽阔,面积为四十六万余平方公里。本省绝大部分地处温带,仅大兴安岭北部属寒温带。从植被区域来讲,我省兼跨全国八个植被区域中的三个区域,即: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包括我省东部山区、小兴安岭及完达山区);温带草原区域(包括我省的松嫩平原);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坡)。这种一省兼跨三个植被区域的情况,在全国是比较少的。另从植物区系来讲,我省跨有东北地区四个植物区系中的三个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前后植被覆盖度~([1])做对比,反映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评估该区域的退耕还林工作成效,可以为渝东北区乃至全国的植被监测与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利用空间分辨率为500m,2012、2015年同期的NDVI数据,使用像元二分法~([2])计算得出2012、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对比显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国家,菌物资源丰富。该文依据中国山区山地生态类型、气候、森林植被特征及菌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对中国山区菌物资源进行区划研究,将中国山区菌物资源分布划分为12个区域,并对各区域所包括的行政区域、山地生态系统、植被特征、气候特征、菌物资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以苏州市高新区的宕口资源为例,对其植被恢复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2002年底全面停止开山采石以后,关闭的矿山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示范工程已初见成效,各个宕口的绿色植被在逐渐恢复。道渣型宕口立地条件好,植被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花岗岩型宕口立地条件差,植被恢复难度大,宕口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借鉴我国宕口修复的成功范例,提出了建设生态公园、生态住宅、循环经济、生态墓葬及科学复绿等宕口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刻画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者多采用土壤保持量指标来衡量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然而该指标强烈的受到区域潜在土壤侵蚀量影响,从而导致低估或高估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本研究在土壤保持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并将该指数应用于延安麻塔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控制指数比土壤保持量在区域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更能有效的在流域尺度上侦测植被对潜在土壤侵蚀控制效率;(2)麻塔流域植被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均值为0.92);(3)土壤侵蚀控制指数主要受到植被和坡度单独作用的影响,两者能够解释侵蚀控制指数84.11%的变异来源;(4)由于麻塔流域潜在土壤侵蚀量较大(114100 t·km~(-2)·a~(-1)),导致该区仍然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8200 t·km~(-2)·a~(-1)),因此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应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黑龙江省2012~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分级制图,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级别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好,只有西南部城市群的植被覆盖相对较为稀疏;植被覆盖变化状况总体呈现改善趋势,尤其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改善明显,中部地区基本维持稳定。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黑龙江省植被演化格局与过程,对推动绿色可持续转型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