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深入剖析该区域少数民族农户致贫因素,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环境特征等3个方面对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农户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户主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中熟练说国语人口所占比重、兼业情况、是否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家庭成员是否残疾或重大疾病、人均耕地面积、是否通公共交通车均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预期一致;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中劳动力所占比重、未成年人口所占比重、离县城的距离、有无自然灾害对贫困的影响均没有通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与预期假设不符,主要是"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政策及惠农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未来应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两个方面提高片区的脱贫成效。  相似文献   

3.
援疆背景下,新疆南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呈现新的特点。反贫困的路径选择根本在于甄别贫困的现状、类型与原因。鉴于此,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新疆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300户典型贫困户的生活、生产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农民收入、支出与贫困和国家扶贫政策与贫困等方面对造成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从民生角度、完善扶贫机制提出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贫困问题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旅游扶贫可以带来精神和物质双重作用,探讨旅游扶贫的效应对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利用统计分析法对相关年鉴和国民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利用扶贫效应评价指标和指数模型,对其扶贫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应以及总体的扶贫效应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290、0.506、0.254和0.331,分别对应一般、很强、较强和很强,整体上说明旅游扶贫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效应很明显。同时根据最终评分可以看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论]以继续推进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为目标,加强该片区内经济效应的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旅游发展进而加快脱贫步伐。  相似文献   

5.
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农村扶贫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因此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本解决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但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发生率较高,返贫率较高,仍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扶贫开发成本较高、相对贫困问题显现、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等主要困境,分析其农村扶贫模式的现实情况,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寻求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连片特困区则是我国扶贫的主战场。绿色农业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是新时期武陵山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的优质载体。本文以武陵山区绿色农业发展路径优化的动因分析为起点,深入分析优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障碍因素,并提出明晰的路径优化指向与相应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构建多维减贫指标体系,测度2000—2020年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多维减贫动态变化,系统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综合扩张指数和脱钩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间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成效显著,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县域单元多维减贫指数均值分别为0.134和0.186,经济减贫指数明显高于社会和生态减贫指数;(2)集中连片特困区建设用地扩张先缓后快,局部区域扩张迅速,但整体以相对稳定型扩张为主,2010—2020年扩张明显加快,缓变型和快变型呈现组团化分布;(3)研究期间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指数与建设用地扩张指数以较理想型的弱脱钩为主,强脱钩县域单元数量由2000—2010年的131个减少为2010—2020年的10个,与之对应的弱脱钩县域单元数量则由369个增加到486个,有效体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方式的转变。研究结论:特困区减贫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存在密切关联,县域土地城镇化有助于增强特困区内生发展动力,后扶贫时期特困区需推进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调整的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4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雾霾的主成分,然后与因变量PM10的平均浓度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对安徽省雾霾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汽车尾气污染、燃煤污染、扬尘污染和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连片特困区脆弱生态环境和贫困耦合关系的演变及预测模拟研究,为研究区统筹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生态环境和贫困评价体系,运用系统耦合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对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研究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关系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研究区两系统耦合关系进行了预测模拟。[结果](1)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河北连片特困区贫困度指数呈下降趋势,由0902下降到0761,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略有下降,由0438下降到0412。(2)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河北连片特困区贫困和生态环境耦合类型由拮抗时期过渡到磨合阶段,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型转变为濒临衰退型。低水平耦合县主要分布集中在太行山北部山区,耦合协调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北部燕山山区和南部太行山山区各县耦合协调度普遍较高。(3)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和贫困度指数都在降低,两者的耦合度在不断提高,耦合类型处于磨合阶段,接近于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在不断降低,协调类型由濒临衰退型过渡到勉强协调型。[结论]快速提高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片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搬迁扶贫作为我国重要的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地区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差异性的成效,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对四川省民族地区来说,目前的搬迁扶贫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对四川省民族地区搬迁扶贫情况进行深入的评估,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更好的发挥搬迁扶贫模式在四川省民族地区集中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进而推进四川全省和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2007—2016年云南省经济发展基本数据为基础,根据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等3个因素,对云南省人均GDP和经济总量增长有很大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云南省经济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山东省粮食生产的实际环境,结合学者相关研究,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生产条件三方面归纳出山东省粮食产量增长各影响因素,用多元线性方程分析其贡献值.用SPSS 22.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去掉极弱相关因素后检查多重共线性,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得出粮食单产影响因素的方程以及各影响因素的贡...  相似文献   

13.
从农户家庭禀赋、经营结构、社会资本、农户所处地理环境、农户主体性等五个层面建立农户收入模型,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各类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农户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是能力差异,这是一个复合的、多层面的因素,既有微观层面因素如农户家庭禀赋、经营能力和经营结构,也有中观层面因素如当地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还有宏观层面因素如全社会的公共产品供给等。在过去30多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减贫的最主要动因,但也因此导致并加剧了乡村空心化和衰退等问题。现阶段,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有机协调乡村和城市平衡发展,优化农村劳动力布局,使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相互补充,使其成为增加农户收入、改善乡村环境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切入点,这对于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的减贫脱困十分重要,也是在欠发达地区形成城镇化和村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新疆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民族多维贫困的程度和特征,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基于能力贫困理论构建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利用AF法,基于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农户生计调研数据测度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多维贫困的程度,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各主要民族多维贫困的特征,剖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连片特困地区各主要民族都面临着多维贫困问题,且非收入贫困比收入贫困严重;与汉族相比,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多维贫困覆盖率高,贫困程度严重;从各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来看,汉族的教育维度贫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最大,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收入、教育和健康维度贫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较大。[结论]收入低下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新疆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民族摆脱多维贫困的重要障碍,新时期反贫困工作应充分考虑各主要民族贫困的差异性和多维性特征,尤其要重视从人力资本方面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经济》2021,(3):52-55
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载体,使用Stata计量软件对我国2000年以来林业方面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自然要素禀赋、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微观生产要素、政府政策与环境方面影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层次的要素。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蓄积量、城镇化水平与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度呈相同变化趋势,林业制度改革具有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型的作用,同时居民消费水平对林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并从自然资源禀赋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后2020时期,防止脱贫户返贫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任务。以集中连片特困区武陵山片区为例,通过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两个维度分析了武陵山片区返贫的风险构成,并提出了内部环境返贫风险防控及预警机制和外部环境返贫风险防控及预警机制,以达到巩固武陵山片区扶贫成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程度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文章基于新疆南疆三地州1 25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VEP方法对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并使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疆三地州农户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331,贫困脆弱发生率为16.93%,且贫困脆弱性呈现出地区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地区。家庭能熟练说普通话人口占比、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农业保险情况、社会资本、是否收入多样化、所在村庄地形、是否通公交车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健康冲击、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据此提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促进农户积极投保农业保险、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重视农户健康贫困脆弱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6个因素作为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因素主要为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折纯量,并通过分析,提出了提升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六盘水市2001—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计量经济模型,以六盘水市旅游收入作为因变量,选取GDP、常住人口数、国内旅游人数等变量作为自变量,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论表明,GDP、常住人口数、国内旅游人数对六盘水市旅游收入影响显著,且三者均与六盘水市旅游收入呈正相关。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二级省会城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我国少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一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是很多人向往的居住之地。本文选取西安市2006~2015年商品房价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西安市商品房房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竣工房屋面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