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蚌埠市固镇县为例,对蚌埠市固镇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找出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湘南山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但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不平衡、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状况缺乏关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形式单一且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要加大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培育文化专业人才,改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以促进湘南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各级政府供给乏力、乡村自治组织供给水平偏低、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主体能力不强,尤其是非政府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弱,制约了供给行为。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强化农村自治组织,积极培育合作组织,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徐州的城镇化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具备,但如何尊重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有序有效组织实施是当前徐州美丽乡村建设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一、当前徐州乡村建设的总体特征(一)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徐州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时期。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近年,安徽省五河县在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方面成绩突出,但也存在资金不足、结构不优、方式不佳等问题。结合五河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在县域层面,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具有的信息技术特征与低门槛等特点,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特效药"。立足蚌埠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遇到复合型人才匮乏、产业环境落后、冷链运输物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创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的限制、文化提取和宣传力度不足、文旅融合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有效促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旅游发展基础条件,深入挖掘彝族文化内涵,积极推广宣传,培育文化接班人,实现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问题、资源和方法,对如何推进农业新产业培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实现精准扶贫,提升职业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探究。[方法]文章通过对苏州地区区域公共品牌的实证分析方法,借助对比和数据研究,立足区域公共品牌重构的创新思路,发现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现存的突出问题,提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落脚点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有效供给、农民增收。[结果]加强产业融合新思想,突出借助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新视角下,提出了成立苏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协会,"双品牌"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确立区域公共品牌准入和评价标准,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生产智能化、拓展区域公共品牌内涵,文化互通打造乡村"大国工匠"特色产业、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多元主体,产学研用助推乡村社会进步、建立区域品牌智能传播虚拟体系,互联网监管保障产业生态化等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主要措施。[结论]区域公共品牌重构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内在要求,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高质量的制度供给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础,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与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健全等造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遇到困境。为此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现有制度供给中不适应乡村发展的成分,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供给,激发和释放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越来越受到政府及全社会的重视。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文化振兴情况,并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路径提出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经济、文化、制度3个层面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主要困境进行总结概括。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突破路径,总结出创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组织等发展路径,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在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蓄势待发,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文章立足于国内相关理论研究,选定柘城县为切入点,深入农村了解返贫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通过走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了解柘城县脱贫成效的基本情况,总结柘城县脱贫成效举措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柘城县实际情况提出抑制农村返贫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帮助柘城县农村地区实现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也对其他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按照"以建设促保护,统一规划布局,服务三农发展,推进城乡融合"的思路,全域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共投入资金3.52亿元对10.5万亩土地进行了集中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新增耕地1.21万亩,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明显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实施情况,从牧区发展、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概况、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川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本文以川南大草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川南大草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经典的企业发展理论,提出了川南大草原的发展策略,据此探究了川南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品下乡是多元促进、多方共赢之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村社区与农村居民多元共享、共同获益,可谓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文化产品下乡实际上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之一,作用明显,意义巨大。文章以西南地区农村为背景,主要探讨了西南地区农村文化产品下乡的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江苏是否能率先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在江苏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江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和取得成果进行量化考核,以便准确判断乡村振兴的成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江苏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在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江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评价模型基础上,利用江苏2021年各地区统计年鉴、农业普查数据及其他权威数据,计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得分。得分结果表明:江苏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存在地区差异,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划分明显,苏南优于苏中,苏中优于苏北;在乡村振兴的“二十字”五个维度内,地区差别也较大,乡村经济富裕并不代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江苏各地可以根据得分,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地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一些乡村的凋敝和衰落与当前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实施这一国家战略,是一项重大课题。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的广东,近年来乡村的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形成了明显反差,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都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本文在研读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农村实地调研,提出这一战略在广东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颁布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道路。采用定性分析法,研究了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和模式,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问题,从农村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以确保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现代化进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顺利实施这一战略,需要驾驭好制度变量,准确识别和消除那些导致乡村衰退的制度安排,适时完善和创设那些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在内的各方面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未来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制度变迁,要以此为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