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劳动模式逐渐转变为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化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发展相对较弱、机械化水平低,对建设新型农村和实现共同富裕产生了不利影响。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应用情况,以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农业种植水平及农业机械化现状发现,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效益。农业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我国农业朝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对农户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2016年湖北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反事实分析框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土地转入会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94%,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会分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10.21%和3.71%;土地转出会显著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4%,水田转出和旱地转出会分别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7%和8.83%。土地规模效益导致土地流入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升效应大于土地转出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下降效应,而不同类型耕地作业难度差异会导致水田流转和旱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作用效果有所区别。研究结论: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程度,需要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继续加大对农机补贴的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农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的措施,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在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取湖南省2008—2019年的农业相关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拓展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检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为0.919,农机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为65.82%。在此基础上,从农机研发投入、农机补贴、农机宣传与推广3方面提出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推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农机维修等问题,影响农业的稳步发展。分析研究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机购置补贴对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安徽省农机化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了解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各地区补贴效果。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补贴效果北高南低;影响补贴效果地区差异的因素主要来自补贴资金规模、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经营收入与服务等。最后,文章从提升农机化总体水平、科学分配补贴资金、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政策、技术创新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农业减排压力,为深入分析农业政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水平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在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农业政策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传递作用于农业碳排放的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政策与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农业政策对不同的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创新在农业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间均起到中介作用;在农业政策作用下,环境保护水平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不仅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而且对农民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为此,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实证检验了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程度越高,农民主观幸福感越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生活用水质量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使广大农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拥有机械的农户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机服务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0.
刘佳 《农业经济》2022,(4):32-33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农业转化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状况,加快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创新突破转化,是基于我国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实际的重要课题。为此,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深化基础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至关重要。而农机合作社是依法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有效高质量运行,将有力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助力三农发展取得更高的突破。为此,本文立足于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通过深入的剖析农机合作社发展问题,在借鉴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辽宁省农机合作社服务模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元礼 《山西农经》2017,(21):33-33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但是我国地形广阔,农村的不同地形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结合我国的农机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对策分析,并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农机发展情况,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为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法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实际影响。[结果]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种植总面积增加0.4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0.4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增加0.1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104%。[结论]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面积有稳健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对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样本修正后工具变量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会严重低估机械化水平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西藏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通过回顾西藏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分析其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剖析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因素,进而指出新时期西藏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发现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山地面积、耕地所在的地域、国家农业补贴、非农收入以及农户劳动力打工地点等因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显著,并依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地规模经营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其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与土地家庭承包制是相容的,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其农业区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为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俄罗斯近年来坚定推行农业机械化战略,建立了覆盖中央、各联邦主体以及基层的多层次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体制,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仪洪言 《山西农经》2023,(21):157-15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体系改革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明确了未来农业发展主要振兴目标,对于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开始广泛引入各类现代化技术,提升了生产活动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现代化可以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开发资源内在潜力,为粮食稳定供应打下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生产现代化中仍然存在着较多制约因素,影响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此,文章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生产现代化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农业生产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明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实现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言献策。研究方法: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强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农地流转面积扩大会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2)农业化学化水平在农地流转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地流转主要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3)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地流转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过程中发挥遮掩效应(削弱作用),农地流转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降低其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减量效应。研究结论: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建议通过加快农地流转、提升农业化学物资使用效率、推动清洁型农业机械应用等措施进一步发挥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减量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发展在未来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业发展机械化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粮食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农业发展机械化的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束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推进的步伐。本文就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使得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完成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可有效应对农业劳动力匮乏对农业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打牢基础。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组织服务能力不足、农业机械化门类品种存在缺陷等。从粮食安全视角出发,提出优化农业机械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等对策,以提高农业系机械化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中的核心问题,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是重要的一环。围绕农业机械化的驱动机制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索:第一,讨论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第二,讨论了农户就业与其收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会影响农户的就业和收入状况,从而改变农户家庭的生计策略,进而影响粮食生产行为。但是,鲜有研究将上述两个方面纳入统一框架内,定量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程度。本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最低工资标准如何影响粮食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