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农村宅基地是乡村农民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多功能复合空间,是乡村地区人地系统进行交互的关键。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促使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和自身禀性产生历史性转变。农村闲置宅基地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再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成为协调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抓手。如何将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进行有效资产转化,激活乡村振兴要素,促进乡村产业生态位升级转型和农民增收,是目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策略,以助于激发农民的参与内生动力、探索闲置宅基地多元利用、强调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利、提供足够的法律法规保障。 相似文献
4.
5.
6.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中国农村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安徽省农村老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从老人状况、子女数量及家庭代际支持三个层面,考察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制约了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老人居住安排的性别偏好未能充分体现,女儿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有显著影响;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带来的代际支持的变化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10)
文章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从投入产出水平、区域关系的合理性、人地关系的融洽性、空间载荷程度四个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用以评析城镇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整体呈现出生态效益(1.9758)经济效益(1.9109)社会效益(1.7135)的基本特征,三者效益之间差异不大,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水平粗放、低效,多数地区仍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阶段;从空间相关性分析,甘肃省城镇建设用地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随机分布,呈相互独立的状态,在空间上没有强极化效应,甘肃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差异明显,中部最高,西部最低。 相似文献
8.
市场和政府是推动土地规模流转的两大重要因素。土地流转导致农村出现了多元化的就业结构,农民因职业差异而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除了少数拥有市场和技术资本的村民在竞争中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外,多数村民不得不向外寻求就业机会,如何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缓解贫富分化、提高农民收益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为研究背景,选取2002—2017年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劳动力市场发展程度、政府的财政投入、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5个相关指标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利用OLS最小二乘法分析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在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的作用下,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最后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内容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HP方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通过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技术路线、构建评价指标和确定其权重,在考虑评价指标的不完全补偿性的基础上,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2)实证研究中,对芜湖市进行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的指标真实贡献率分析和指标障碍因素诊断分析,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研究结论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朱有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1)
采用目标值法、发展趋势估计法、先进经验逼近法和特尔非法对安庆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状况对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贡献最显著,其次是用地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庆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创新土地使用机制、加强开发区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指标衔接和协调、优化用地结构能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进而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是缓解用地矛盾、缓和人地关系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安徽省天长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和空间布局3个维度构建集约用地评价体系,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层次分析法(AHP)、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等研究方法,综合评价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据此进一步提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加大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统筹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管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6)
本文在生态文明和土地循环利用的概念和内在关系基础上,借助长沙市2011-2015年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长沙市土地循环利用评价体系,评价其土地循环利用发展水平。并提出:长沙市土地循环利用的水平不断提升;2011-2015年土地循环利用水平逐年上升,2013年以后增长幅度达到最大值。经济因素是阻碍土地循环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规划发展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地方政府树立新的经济观、科学规划是根本途径;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和建立生态工业园,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评判出滁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水平指数,揭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提出对策.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研究结论:安徽省滁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水平指数为63.16%,处于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针对主要的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安徽省农村住房浪费现象非常普遍,若不及时治理,该趋势将在广大的农村、乡镇和县城持续下去。同时认为,不完善的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遏制乡村住房浪费现象和消化农村过剩住房的政策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
城乡结合部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在界定大连城乡结合部界线、分析城乡结合部空间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大连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结构、特征及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耕地社会保障价值研究——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面貌迅速变化,城乡一体化引领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阐明当前农村地区耕地社会保障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耕地社会保障价值研究。在条件价值评估法下,利用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受访者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年龄、家庭年收入与受偿意愿呈负相关;家庭收入来源、农地流转期限、新农保养老金发放级别与受偿意愿呈正相关;同时测算出怀宁县耕地资源社会保障总价值为9.91亿元,占当地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68%,单位面积耕地社会保障价值为1 141.67元/667m~2,占当地征地统一年产值的71.95%。通过与他人相关研究对比分析,结论认为目前耕地在中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仍承担着基础性作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耕地社会保障地位正在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打造特色小镇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在结构上以传统产业型、旅游型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南多北少、南强北弱的特点。特色小镇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三生”融合不够充分、专业运作人才匮乏、建设规划不完善、融资瓶颈难以打破等问题,尚不能达到高质量发展要求标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推动安徽省特色小镇发展提质增速,应以品牌驱动产业集聚、以市场主导管理运营、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创新建设融资方式、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开发区土地利用扩展程度和扩展方式.通过利用江苏省18个开发区调查资料,选取14个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产出驱动力模型.从开发区的角度上来看,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首要限制性因素,开发区的区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土地集约程度,也说明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