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资本市场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原有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颂具体准则。新具体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也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总体来看.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笔者认为.完整的会计准则规范体系应该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确认和计量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三部分构成,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是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备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1.新会计准则内容概述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的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相对于旧会计准则体系在很多方面对存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2001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主要就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和旧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确认与计量、披露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部2000年1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仅对会计核算作出了总体规定,还就有关会计要素和一些特殊会计领域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作出了具体规定。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财政部此次发布的会计准则大多是针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处理的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在北京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或“新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准则白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施行。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在38项具体准则中,还包括22项新推出的准则.极大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其中,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项单独的具体准则发布,体现了对资产减值的重视,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新发展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体系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9.
《商贸与会计》2006,(10):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并明确执行该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固定资疙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本文就固定资产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固定资产准则有何变化谈谈认识,旨在加深理解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与以前的17项会计准则相比,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其规范的交易和事项的内容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颁布之前没有专门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依据1994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2006年2月出台、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会计进行核算。这项准则的出台一方面做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必将对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该准则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2.
黄裕丽 《会计之友》2007,(11Z):72-73
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企业作为会计准则实施主体,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新1日会计准则的衔接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有效实施。本文拟对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换转过程中遇到的具体会计事项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会计工作者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新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执行新会计准则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所得税会计的全新规定,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最大变化是要求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4.
国有大中型企业会计准则转换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今年1月1日起大部分中央企业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此次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核算体系、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报告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准则,直接影响到企业新旧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和会计信息质量。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新旧会计准则转换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陈燕 《中国审计》2007,(3):25-2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在旧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的核算没有具体的内容。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给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使传统的会计模式无所适从。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执行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是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修订的版本,文中称旧准则。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旧准则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为了防范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促使我国债务重组会计与国际惯例趋同,又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具体准则,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文中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在对原《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1500家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与旧准则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应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市场财务与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其中,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的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进一步趋同.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穆倩 《天津财会》2009,(5):11-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加速中国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6号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时实行多种会计制度并行的会计制度体制,就企业而言,2007年以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和16项会计准则分别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施行;2007年1月1日开始,新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解释等(以下统称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等企业施行。会计界习惯地将《企业会计制度》等现在仍在多数企业执行的原有的三类会计制度称为旧制度。而将新准则的会计制度体系称为新制度。新准则由于倾向于与国际准则趋同,在诸多会计处理规范上与旧制度有较大差异,而三类旧制度之间,在会计处理规范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就成本、费用、损失和收入、利得的确认和计量.介绍新旧制度的若干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