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密的城市     
吴婷  王鹏 《中国企业家》2011,(22):22-25
这是真实版《2012》的画面:一颗蓝色星球,喧闹且乌烟瘴气,超过70亿人口正在瓜分越来越少的资源。嗖嗖嗖,放大到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度,这里挤满了13亿人,污染严重。再锁定这个国家的心脏——也是最拥挤的地方——北京。镜头停在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生物学里的异速生长理论应用人文地理领域,构建了城市城区面积——城市人口异速生长模型,然后以武汉市为实例研究了武汉市城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异速生长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探讨了城区面积——城市人口生长模型在城市化研究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白雪 《乡镇论坛》2010,(18):31-32
在城市人口超过人类总数一半的21世纪初叶,"城市"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别有深义——中国是过去30年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未来几十年仍将有两三亿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类生活方式,在28年间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下——  相似文献   

4.
长弓 《英才》2004,(10):44-44
在卓达集团成立1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杨卓舒再次描绘了卓达的“造城”计划——在石家庄的东部即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再造一个新的石家庄市区。杨卓舒认为,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从国民生产总值、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和中心城市辐射人口3个指标看,石家庄起码应该有600万人口,但目前只有220万。所以  相似文献   

5.
"城市病"作为已然的现实存在,一方面充斥着我们的日常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充溢在社会学者的研究范畴之内。以往的研究较多将"城市病"框定在宏观——社会层面,强调人口、交通、环境、住房、贫困等问题,却较少涉及甚至忽略城市精神问题的考量。齐美尔关于大城市精神生活的诊疗,包括"持续"的精神紧张、理智压倒情感、计算统摄一切的"城市生存原则"和冷漠—反感—矜持(审慎)的人际交往态度以及无意义感的个人存在,这些问题理应囊括在"城市病"的范畴之内,作为"城市病"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结构系统,并尝试通过具有共同体性质的"城市气质"的建构祛除"城市病"。  相似文献   

6.
城市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已有较多的研究,但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对城市发展尤其重要,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有何种关系?基于我国50个样本城市分析,对各城市人口结构要素、总体人口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性别构成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在人口的年龄构成中,"0~14岁"组与城市创新能力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15~64岁"组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正相关性,"65岁以上"组与城市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城镇人口比重与创新能力有非常显著正相关性。城市总体人口结构也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相关性。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通过改善城市人口结构,可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往社会城市之路——霍华德的构想与中国城市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的动态过程是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当迁移数量达到或已经远远超过城市的容纳数量的时候,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提出通过建设田园城市以及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最终构建一个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的田园城市群——社会城市,从而达到重新分布城市拥挤人口的目的。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时期,农村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城市聚集已经明显造成了城市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病。中国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中国城市的未来在哪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城市化的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二)霍华德构想的社会城市——重读《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中国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当年的全国首批开放城市现在发展如何?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如下:——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总量已占全国1/5。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15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545亿元,占全国的19.3%,大大高出其7.5%的人口比重。换句话说,这些城市以全国1/1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正逐渐面临着各种全新的问题和挑战.从宏观角度出发,有效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优化与完善社会治理方法,整体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民生工程建设水平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基于此,通过分析城市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研究解决城市人口发展中面临的公共...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上海质量》2014,(11):74-74
全球首个城市ISO标准问世,上海为试点城市 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论坛透露,世界标准化组织建立起了第一个城市国际标准——ISO37120,上海成为全球2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试点城市。据城市数据世界委员会预测,全球城市人口将在2030年时增加约20亿人,城市总人口将接近50亿人。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经济》2008,(10):42-45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区,处于长江上游最密集的城市群——川南城市群中心位置,辖四区两县,幅员面积4373平方公里,是一座拥有320万人口的老工业城市。全市农村人口223万人,农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75亩,耕地质量较差,后备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制约了自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芝加哥市位于美国五大湖之一——密西根湖的西南端,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根据2000年全美人口调查统计,芝加哥市以289.6万人口位于纽约市、洛杉矶市之后,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大芝加哥地区(包括库克县等9个县)则有8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变化与地区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北京人口加速、过快集聚已成为其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着重对东京、伦敦、纽约的人口发展情况、结构变化规律、人口调控措施进行分析,并与北京目前的人口增长与地区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建议北京在把握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副中心"、制定城市规划、运用经济与产业调整等举措推动人口合理、适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对这一进程中的城市蔓延问题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城市蔓延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或者城市人口的低密度化,使得城市边界不断向外扩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蔓延问题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都会面临的困局,而造成城市人口低密度化和城市  相似文献   

15.
和谐城市化及其测度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和谐。通过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理解,充分挖掘和谐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发展特征,并通过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和谐度来衡量城市化的和谐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城市人口发展的多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出发,建立了城市合理人口规模的可能-满意度模型。运用灰色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进行因素指标值的预测,应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因素权重。由此综合方法体系及其所建立的计算机程序,研究了德阳市人口发展的主次要制约因素,确定出德阳市市区2000年人口的合理规模为23-26万人,最佳规模为24.5万人。  相似文献   

17.
宫攀  杨宇 《城市问题》2023,(6):4-13+45
以我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标度律评价城市人口规模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适配程度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与结构均与城市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标度关系,且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加率小于人口规模增加率。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来看,除科学技术支出与城乡社区支出外,其他支出的增加率均小于人口规模增加率。总体来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修正指标存在空间异质性,组内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能较好地适配人口规模,超大特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相较于其人口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经济性。研究结论可为优化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新总体规划对房地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规划新建设11座新城,市区的人口要逐渐向中心城市转移,中心城市人口在50万左右,其人口中至少70%以上在当地就业,预计未来15年内,北京市将有90%的人口到郊区居住。□北京旧城将停止大拆大建,要把行政、商贸、金融等很多现代的功能放到二环以外1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空间去体现,而古都风貌则在二环以内62.5平方公里的旧城区体现。  相似文献   

19.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丽 《新远见》2008,(5):106-109
生态城市的提法在我国开始热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新世纪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其实,关于城市环境意识的萌发古来就有。1682年,英国经济学家W·培笛在《关于伦敦市政发展的政治估计》一书中,对人口已达67万的伦敦,从多方面分别进行扩大人口规模与缩小人口规模的两种论证,得出这样的结论;扩大人口规模时可获得集聚效益,但人口的集中会使瘟疫更加严重。人们陷入自然法则和经济法则尖锐对立的两难处境,暴露了古代城市环境思想的局限性。工业文明诞生后,随着人类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日益强大,在集聚效益的趋动下,工业和人口向城市大量集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将广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变成密集的建筑群和密封的水泥沥青地面,使大城市中心因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而变成了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依据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大体可以看清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变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一线、二线城市,出现了复合多种城市功能、一种新的城市形态——都市综合体。都市综合体是指在都市中的居住、商务办公、出行、购物、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化意识形态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它包括各种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