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之际,中国经济尽管遭受了冲击,却仍能较快增长,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美国《新闻周刊》等媒体认为,中国是“惟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金融危机造成的恶果不断显现,世界各国也在研究中国的抵抗力到底来自何处,并从中吸取经验。各国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的全面分析,统筹兼顾到发展与稳定、发展与公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创了一种科学的增长模式。科学发展让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更有“底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时下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探讨金融危机对我国当前经济的影响,同时回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的立场和所受到的影响及发挥的作用,通过以史为鉴来透视此次金融危机,并探讨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发现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机会和发展点.进而深入展望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3.
明年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年”,调结构,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调整是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必须迈过去的一个“坎儿”。此次金融危机倒逼中国制造业格局必须做出重大调整,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内在驱动力,中国要选择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反危机的突破口,金融危机正是东中西部制造业对接形成跨区域产业链的有利时机,相信制造业区际转移的展开也将标志着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增长转型的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能源争夺战正在席卷全球。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又面临着怎样的能源形势,我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5.
8月7日,法国<世界报>在头版重点介绍了中国飞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文章指出,随着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发展,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渴求与日俱增,中国正在雄心勃勃地变成一个可再生能源大国.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开发》2003,(2):15-15
2002年10月底,英国《金融时报》刊文,预言中国将在2006年之前爆发金融危机,许多经济学者也指出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巨大风险,近20年来,大国中尚未爆发严重的银行业危机的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  相似文献   

7.
林文生  彭涛 《潮商》2011,(1):5-8
"十一五"时期,中国以约12%的GDP增速高居全世界之首。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立下了汗马功劳。"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面临从"制造业大国"变为"服务业大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的重大转型,这将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使我  相似文献   

8.
我想我自己并没有起码的远见,可以在这里有把握地谈论中国的未来。即使没有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的未来也充满着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内部发展极不平衡,过去的很多包袱还纠缠着她前进的步伐。在达到了人均2000—3000美元的发展高度以后,中国经济究竟还能不能持续、健康地保持高速增长,是一个没有确定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商品市场金融化导致的金融危机致使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中国吸取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充分利用了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大力扩展内需,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力推动了世界商品期货市场的繁荣。本文就以中国为典型代表,重点分析新兴经济体的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实需发展以及对冲基金套利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1]。并在实在需求跟短期投机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短期投资和长期实需相结合的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有关中国发展模式的话题再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模式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且更多的将是挑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国发展模式的完善和创新的课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昌先生。  相似文献   

11.
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政 《上海质量》2014,(4):22-27
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制造业发展态势 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领下,先进制造业发展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美国再次成为掀动制造竞争的动力源,密集出台了多项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扩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此全球的经济学家对此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为了对危机的未来发展进行正确的决策,有必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此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崛起中的金融大国也受到了危机的波及.所以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做出正确的决策,吸收危机的经验,避免危机再次发生.因此本文也整理了相关的文献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07年3月的美国次货危机正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萧条和衰退。作为出口依存度很高的发展中大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以往的预期。如何看待次贷危机走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采取战略措施加以应对,是举国关注的焦点。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的走势及其影响并就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均居于世界前列,建立一个发达高效的金融产业已成为中国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鉴于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资源享有方面的先天优势,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成为迫切需要。当前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全球金融新秩序有待进一步形成,这为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的变化,在促进发展过程中,中国外交中经济因素日益增大、中国对外政策相应调整,经济外交己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其滞后效应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危害性不可低估。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外经贸体制、管理和外交战略导向上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的思考和分析,以尽量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5年前的2008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节点上,一个日渐成熟的大国正在更加理性地思考未来。下半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把求速度、还是求质量的历史之问,推到了中国发展之路的正中央。转型发展已成不二选择。在这样充满挑战的发展之路上,一个一贯富有责任感的社会组织——上海市质量协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型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机械制造大国,在改革开放近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得到了最佳、最快时期,主要是因为承接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制造业,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8.
荐书     
美国著名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正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描绘着中国的未来,他坚定地相信“中国模式”将以难以令人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如今中国经济的崛起深深吸引着这个未来学家,无论是中国的GDP、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还是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赶上西方成为亚洲大国,已经开始努力为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过去的“赶上西方”更多的只是国内动因,对国外的经济影响不大,而今天则开始愈发具备国际动因。因为,任何中国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都会对全球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说当年大跃进的失败导致中国成千上万人饿死,那么今后中国经济的挫折则可能把世界推进“高危病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孙欣 《中国企业家》2009,(11):28-29
中国离“技术大国”的梦想还有多远? 这距离似乎正因跨国公司相继加速将技术研发中心落户中国而不断缩短。金融危机下,一拨拨外资在华工厂逃离中国,同时却有一支支外资研发大军悄然进入。中国较低的研发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让不少跨国公司将中国视为“研发避风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