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庞景安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9):46-49
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而形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主体是企业科技竞争力。深入研究有关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开展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日益成为科技管理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企业科技竞争力的知识内涵,重点阐述了支持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经济学基础,简要评述了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定量测度的相关研究,同时,概要分析了科技进步对提升企业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区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15(1):60-61
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地区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多种方法运算,求出各级指标的得分和排序,对数据来源有关指标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企业界、学术界和科技管理部门热切关注的企业科技竞争力监测与评价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地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开展企业科技竞争力监测评价的意义,企业科技竞争力监测评价系统的构建,企业科技竞争力概念及要素分析,评价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原则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 努力提升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和综合反映,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广东、上海等先进省市的成功做法。在新的世纪中,要着力提升我省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在我省与全国先进省市存在明显差距的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 相似文献
5.
卢小宁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9,(4):60-60
近年来,挪威政府制订了工业研究开发总体战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实施了若干计划;采取了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研究开发与创新活动,促进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为企业长期依靠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为帮助工商企业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迎接新的挑战,挪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定向研究是工业研究开发的第一支柱。定向研究课题指的是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而进行的研究工作,这里的企业用户指的是基础工业规造工业、第三产业等。战略性工业研究是工业研究开发的第二支柱。挪威政府提出在信息通讯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9.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8):95-95
学校名称总排序投人序产出序效率序学校名称总排序投人序产出序效率序103 68 19 43 8 123 78 120 40 22 133 84 89 79 102116川18 53 44 104 48 92 112 173 86 69 118 51 35 23 196 165 100 108 153 67 77 91 87 76 207 62 63 65 54 166 27 7512661 70 115 53 46 52 57 54 40 60 89 76 56 51 82 73 69 91 5883%90 50 106 110 64 66 79 98 72 95 123 94 78 68 97 129 158 62 88 59 154 65 87 92 142 67 75 12674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 相似文献
10.
11.
欧盟促进科技创新的实践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勤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2,27(1)
本文综合分析了欧盟科技创新的总体环境,介绍了欧盟促进科技资源统筹利用和优化配置、推进欧洲研究区(ERA)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分析了欧盟促进科技创新的主要经验和2011年欧盟推动科技创新的最新举措,以期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企业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雇佣性概念是对胜任力模型的继承和发展,企业通过胜任力培训提升员工最初就业、维持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以适应宏观环境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可雇佣性.员工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提升、可雇佣渠道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来提高可雇佣性. 相似文献
13.
A note on sustainability economics and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érôme Ballet Damien Bazin Jean-Luc Dubois François-Régis Mahieu 《Ecological Economics》2011,70(11):1831-1834
14.
通过建立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开课教师胜任力模型,对四川省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开展胜任力情况的调查,表明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基本达到较好的要求。但还没有达到师资建设的理想状态,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设备选型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27-28
在企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设备选型是一个重要环节,制定先进、适用、合理的设备选型方法,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论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阐述了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并进行了方案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为企业设备选择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我们认识与把握技术创新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系统总结创新经验的主要手段。它对于正确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减少创新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在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论等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作者在理解和认识“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并提出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分解为国家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的产出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的扩散能力和国家自主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四个一级指标,且将一级指标细分为十六项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当代经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并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构建体制基础和科技基础以及营造生态环境,是推行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据包络理论,本文研究了我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1999-2006年的技术效率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6年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并不差,其加权平均技术效率值处在[0.6,1].11家被研究的商业银行中,中国民生银行的技术效率最好.固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技术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Xiaobo Wu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13,22(2):103-126
This paper aims to search the threshold point during the technology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for human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cquisition. Related data of patent application and invention patent granted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aradigm shift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hreshold point, which means tha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vention have shifted from external to internal. Further, some simple implications are made based on the moderate effect. Firstly, technology acquisition has been attached wit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vention performance. Secondly,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lso plays a substitutive role in building up internal technology capability when internal technology is low, but it will change to be a complementary resource for local technology build-up when local technology is high enough. So building up internal technology capability seems critic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