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考察了国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提出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目标、协调机制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引下,通过结构配置方式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积极干预,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区域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区域协调的结构性政策面临一系列困境。因此,根据新常态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实现从结构配置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具体地,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基础上,要通过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创新驱动解决结构问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发展由外生向内生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按照类型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类型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有效避免按照板块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由于板块区内部异质性太强而导致区域政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从而使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更具有针对性,调控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如何作为新的增长动力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依据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在区域发展历史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各国的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发展的模式分为延伸发展模式、新建发展模式以及转型发展模式。从战略计划引导、法律制度保障、财政金融支持、人力资源供给四个方面总结各国关于科技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对于总结国际经验,实现中国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于2018年11月18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目标。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安排必然要转向更加重视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本刊特组织知名专家围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问题。现阶段,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为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在实现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基础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发表真知灼见,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企业》2008,(5):84-85
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需要根据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和“加速器”。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有效解决。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的情况下,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高,各区域各行业人群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新发展阶段,应着重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完善城市群建设,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各地区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初步摸索、萌芽形成、持续推进、加速提升到全域深化的演进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强点不强、弱点较弱、先发不足、后发难发等突出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按照点轴带动、组团融合、分类指导、整体提升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分类调控、区别施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提升,打造河南经济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近年来,中国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即区域分化仍是困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新时期,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型、可以制度化的理论和实践,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和巩固,即守正;根据新形势与新任务、新目标与新要求,新需求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即创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且差距在扩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则专门从财政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并寻求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作用,它是把经济资源有效连接起来的纽带,同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正面作用。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加深,我们应该不断加深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从而使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本文通过阐释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基本现状,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  相似文献   

18.
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区域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主导"阶段,应从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功能分区、财政转移支付与产业内生能力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在"扩散效应主导阶段",可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产业链整合与产业技术联盟、"四化同步"与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进行政策工具创新,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生产力,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体育、国防、政府治理等各个领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13年前后陆续将数字经济列入国家战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2013年前后在贵州、内蒙古等地布局南方和北方数据中心,2015年大数据列入中国国家战略,此后连续7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东数西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市场的不协调发展,将会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文章着重从东西部市场非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入手,从市场容量、商品市场、流通市场等微观角度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