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茹  孙蓉 《保险研究》2017,(3):90-102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面临困境,价格指数保险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农产品期货市场因其价格发现功能及对冲机制,使得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具有相对优势。本文研究了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农产品“期货+保险”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是大宗及鲜活农产品价格调控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具有显著作用。我国应增加农产品期货品种,提高市场有效性;建立再保险体系,分散系统性价格风险;促进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菁  张琅  袁佳子 《保险研究》2019,(3):103-115
目前我国的收入保险主要以是"产量保险+价格保险"的形式呈现,费率厘定采用自然灾害责任和价格责任单独计算损失率后相加的方法,与实际的收入保险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结合美国收入保险的定价经验,探讨了适合我国现状的收入保险产品类型,研究收入保险产品的定价技术,对影响收入保险的要素进行论证,并完成了东北地区粮食集中产区——辽宁省级、地市级费率厘定的全流程分析,为收入保险试点做好定价储备工作。建议我国现阶段发展以目标价格进行赔付的收入保险(RP-HPE)产品为主,试点时以地市作为承保单元进行展业;统一全国各省农作物产量数据发布口径及明确各省发布机构,以省级产量数据为基础,积累地市级、县级产量数据;利用收入保险助推农产品价格改革,用收入保险替代现有的价格支持政策,先从玉米、大豆收入保险开始着手试点。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都是政府服务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战略的重要金融渠道。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进行了肯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稳步扩大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试点,国家通过市场化轨道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对于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风险管理体制的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实施背景以及理论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经验做法,梳理我国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为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且具有实操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以及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完善,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农民收入,在构建“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中,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农户的当前及今后的实际需要来看,他们有两方面的迫切需求:一是对收入保障的渴望,二是尽可能地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在这种背景下,2018年8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原银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5.
粮价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的"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农产品价格保险以及承保风险在衍生品市场进行二次对冲,降低了各参与方尤其是农户的风险。从微观层面而言,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承保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从宏观层面而言,对于服务"三农",落实农业领域改革开放要求,促进金融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辽宁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保险+期货"的优势、潜力及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广试点范围,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Copula方法的河北省玉米收入保险费率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收入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对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际农业保险和农业支持政策的发展趋势,近两年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利用Copula方法、河北省的玉米单产和价格数据对玉米收入保险进行了定价研究,确定了河北省玉米单产和价格的最优边缘分布形式和联合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出了不同保障水平下玉米收入保险的纯费率值。最后,对河北省开展玉米收入保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价格风险是农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农产品价格保险作为防范价格风险的有效手段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论文在梳理美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保险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归纳。目前的研究还鲜有涉及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投保影响因素及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对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实施效应的实证检验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汪必旺  王克 《保险研究》2019,(5):117-127
美国的牲畜价格指数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且保险方案相对比较完善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它是美国将作物收入保险的经验向畜牧业延伸的结果。通过保险方案的设计和再保险安排,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在解决农业价格保险可行性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效果。相对于期货与期权工具,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具有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更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操作不够灵活等劣势,总体而言,更适合美国的中小规模生产者,而对大规模生产者吸引力较弱;且与期货与期权工具类似,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只能提供年度内的价格风险保障,无法如美国的农产品计划项目那样提供跨年度的价格风险保障。从运行结果来看,美国的牲畜价格指数保险的承保规模较小,且没有发展成为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趋势。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的经验及局限性对中国具有如下启示:错开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承保期间;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险再保险制度;探索多种政策可能性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9.
过去两年,"保险+期货"试点在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上取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保障水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新目标。本文对目前"保险+期货"模式的收入保障机制详细阐述,就其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从提高保障水平和降低承保成本入手,对我国农产品收入保险的方案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满足优质小麦的市场需求,河南省近年来重点发展优质小麦等高品质农产品。在优质小麦的生产经营中,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业收入保险因其能够实现对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双重覆盖,未来将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险种。选取河南省优质小麦主产区2003-2018年的单产和强麦期货价格数据,确定优质小麦的产量和价格的边缘分布,并通过Copula函数确立产量和价格的联合分布,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模拟收入数据,最后依据费率公式厘定出优质小麦收入保险在保障水平从70%提升到100%的过程中,纯费率从0.51%增加到5.76%,如将管理成本考虑在内,毛费率从0.64%变动到7.2%,费率的变动幅度大于保障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按照现行收入保险试点的政策要求,在85%的保障水平下,优质小麦收入保险的毛费率为2.31%,比传统小麦种植保险费率低3.69%,但保障水平反而提升50%,既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又能保证收益。如果将优质小麦最低限价补贴转化为收入保险保费补贴,不仅有利于降低财政负担,保障农户收入的稳定,而且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竞争力是提高农产品供给稳定性,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发育程度存在差异,距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建议从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产业法律政策、改革农业管理体制等方面构建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农业产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三农”领域的主要特征是农村劳动力绝对规模下降、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收入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提高、农村资金持续外流、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上升、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大等.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拓宽“三农”收入来源渠道,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引导多种类型经济主体进入“三农”领域.可以采取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机制、分享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收益、扩大农村贷款担保品和抵押品范围、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建立与多层次农村融资需求对接的农村金融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在各地陆续试点推出,正逐渐成为我国小微农业主体主动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新型优质工具。本文考察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基本原理、运行情况、服务功能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一是期货价格保险相较于传统目标价格保险,其在目标价格和结算价格厘定、风险对冲机制、价格透明度和历史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二是"保险+期货"模式具有有效整合分散型小微农业主体、实现跨市场套期保值、锁定未来销售价格、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等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金字塔型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的设想,并从政策环境、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三个方面阐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产品价格机制逐渐形成,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分散需求日益增多.当前农产品价格指数推出、农产品指数期货产品的丰富为通过期货市场分散风险和套期保值创造了适宜条件,本文在总结借鉴美国、加拿大发展经验基础上,得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度供给、加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期货与保险的监管协同、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手段,提高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风险分散能力,将有助于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较之表现为贷款预期损失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自身对表现为贷款非预期损失与极端损失的信贷风险的覆盖能力非常有限。基于对信贷风险计量的新认识,充分考虑信贷资产非预期损失与极端损失的各种情况,构建起的贷款保险定价模型,能改善贷款保险价格的定价依据,对完善信贷保险机制、创新信贷风险转移定价理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表现为贷款非预期损失与极端损失的信贷风险更适合被保险业务转移,且基于此制定的贷款保险价格存在可能的价格优势。研究同时结合国家对金融保险业的改革愿景,提出了加快贷款保险业务发展、完善贷款保险业务价格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保险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价格风险管理和分散的视角出发,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可保性进行了分析,随后指出了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6种可能的风险分散途径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国外发达国家承保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经验进行了介绍。研究认为,开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要特别关注其可能的巨灾赔付风险;同质性很强的农产品(如粮棉油)可能并不适宜采用价格指数保险;对大部分农产品来说,收入保险或收益保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秦敏花 《西南金融》2022,(12):69-80
我国“保险+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从运作机理看,其充分利用了期货和保险的优势,将保险与期货结合起来,是保险业和期货业之间的一种跨界创新。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发展迅速,试点品种日渐增多、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予以肯定和支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保险+期货”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险产品以价格保险产品为主,收入保险占比较低;保费补贴仍以交易所提供补贴为主;风险分散机制、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保险+期货”模式需从多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保险+期货”的运作机制和模式;推动保险产品由价格保险向收入保险转变;建立以政府为主的保费补贴机制;构建包括再保险、期货市场在内的风险分散体系,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以确保其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谌争勇 《海南金融》2008,(12):11-16
本文认为,我国当前此轮通货膨胀主要源自难以为继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作为出口导向模式配套的本币低估的汇率政策,加之失控的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等导致的基础货币的超量供给,并提出在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基础上,严格控制城镇化进程,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企业进行减税激励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适时放开石油和电力等的价格管制,允许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在适当的范围内上涨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两个核心原则分析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与农作物期货价格保险的一致性;提出通过“保险+期货”农作物价格保险产品创新,建立小规模分散农户与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稳定农户预期收益,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是推动农作物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本文结合农作物价格保险的作用机制和初步实践,梳理了当前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蕴含的风险隐患及主要问题,并从保险期间、保险价格、保障水平、有效市场风险转移机制、巨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和监督、构建多部门协作监管机制与创新财务制度等角度给出了农作物价格保险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价格与农户生产行为以及保险行为的关系,重点考察了农产品价格对农业保险投保及道德风险的影响,结论认为:农产品价格对农业保险投保和道德风险具有一定影响,农产品价格越高,在保险费率高于公平费率的情况下,农户投保积极性越高;农产品价格越高,正常生产行为获得的利润越高,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小。根据该结论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关注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农业保险稳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防止其所引致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扭曲传统农业保险经营。建议采取价格保险的形式合理转嫁农户面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应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发达地区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