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品牌大国”,而打造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宇时 《经营者》2006,(22):77-77
大概三四年前开始,国内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讨论甚嚣尘上。各个企业、广告公司、甚至各级政府均依此作出战略规划.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大家对于“中国创造”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停留在一个感性的阶段,在理论基础上.没有深度的去挖掘。  相似文献   

3.
中央明确提出中国企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基于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入分析而做出的战略性决断。那么,对于中国承包商而言,应该“创造”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闫婷 《东方企业家》2007,(11):116-116
如果刨除软件行业这个载体。这本书可以为任何一个打算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产业提供经验。当我们还在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瓶颈中喋喋不休,讨论着被这个瓶子折射过的现实时,芮祥麟决定用这本书来告诉我们创造力是如何制造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企业》2011,(8):14-16
如果把创新看作是组织成长本身,看作是组织生命本身,就会有很大不同。我们的视角决定了我们看到了什么系统(或者是系统的哪些特征),我们看到的系统决定了我们会采取什么行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提法,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于中国过去三十年企业组织发展的反思,“中国制造”的过程似乎指向的是“模仿”、“效率”、“抓机会”和“抢资源”,而中国创造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张南 《经营者》2011,(7):78-81
做强设计是做大汽车品牌见效最快的捷径,是汽车行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点上,我们绝不能叶公好龙,不舍得真正投资  相似文献   

7.
王进昌 《齐鲁质量》2003,(12):29-2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变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信息》2012,(6):21-30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带动就业,积累外汇,可以说,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改革开放巨大的物质成就。然而,高速发展后,“中国制造”也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制造不仅面临着价值链位置低端、没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惊险一跃的老问题,而且又遭遇到劳动力老化、人口数量型红利...  相似文献   

9.
捕风捉影     
《人力资源》2010,(7):48-48
“官本位”制约人才创新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称,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人才资源大国之列,但是主要得益于巨大的就业人口规模,而非人才资源的平均可持续文化素质。其后果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步履艰难,空喊口号许多年,却缺乏坚实的人本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人类的科技成果:电子、网络、生物工程及其贴近我们生活的电脑、手机、电视等等的发明和改进,几乎都与中国无缘。我们在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同时,反倒发现离“中国创造”更加遥远。我们在谈及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的贡献时,仍不得不请出老祖宗的“四大发明”来。  相似文献   

11.
“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关系,二是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如何把“中国制造”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向有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李聪 《中国企业家》2010,(22):21-21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之惑,不单单是市场规模、成本优势、模式灵活可以解决的,还关系到文化寻根、对接西方思维和发挥品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F0002-F0002
近期,“中国制造”成为一系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焦点,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铅超标玩具、不合格轮胎、禁类抗生素水产品等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界对“中国制造”的广泛关注。“中国制造”面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海外媒体恶意的对“中国制造”进行“妖魔化”宣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缺乏品牌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缺位,中国品牌并没有同中国产品一同走出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15.
资讯评论     
《中国企业家》2006,(11):12-12
“未来之星”正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Web2.0的新创业家,2006年第9期《张裕改制一年》,画报社会应是一种本能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有“创造之神”、“富国之源”美誉的工业设计,在发达国家被作为核心战略予以普及和推广,而在中国产品的研发设计一直是薄弱环节。若要想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就需要硬化这根“软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到处安家落户。而与此同时,由于核心技术、设计的薄弱和自主品牌的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代工”模式,使“中国制造”的获益微乎其微,这是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的艰难困境。现实中.“中国制造”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制造”?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有“中国工艺毯之乡”和“中国桌椅之乡”之称的山东宁津县,在那里我们对“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有了诸多新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07,(1):66-68
2005年,弗里德曼说:在世界变得更平坦的未来三十年之内,世界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的”。“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 ,资本都可以为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没有技术来保证产品的功能.没有创新设计来温暖消费者的心.当只能靠低价去赢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尴尬已不言两喻.这一点“宁津制造”也不例外,那么“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简称记者)对宁津县委书记许绍华(简称许书记)进行了深入访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水荒”+“水漏”,以一种怪异的姿态。并存在几乎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一面是因缺水而造成的恐慌.一面是不负责任甚至是人为制造的挥霍,所以有人说.发生在中国城市的水荒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