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管理层也存在运用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的动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可能会产生利益侵占效应或利益趋同效应,有必要对大股东的存在及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可从大股东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程度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理,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探究大股东控制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该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且在大股东控制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伴随着大股东与企业利益的趋同,大股东会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增强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即大股东控制与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在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在我国当前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下,管理层对会计行为选择的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激励机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傅颀  邓川 《财经论丛》2013,(4):66-72
以2008-2011年度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从管理层权力视角考察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在全流通时代公司完全有可能诱使管理层为满足激励函数而操纵会计盈余,以实现股票期权收益;在薪酬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下,管理层权力大的公司其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明显,说明管理层权力的大小确实能够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从公司和监管层的角度分别提出建立更为合理的与业绩挂钩的长效薪酬管理体系和进一步完善强制性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26):20-21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高管薪酬激励对管理层决策有一定的导向性。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年的截面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建议高管薪酬机制的完善与提高应作为基础性的激励机制,以更好地带动其他方面的激励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在公司制企业制度下,高层管理者突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对管理者进行激励,成为公司治理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以研究企业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而对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薪酬激励的有效方式,在公司激励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为切入点,针对我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合理与否一直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矛盾的关键。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后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上还存在着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股票期权激励运用不足和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徐静霞 《商业研究》2006,(13):117-119
管理层收购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促进公司管理、激励机制变化的有效工具,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内我国产权改造的主流性重组手段。我国现阶段实行管理层收购对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MBO既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热点,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天价高管"现象,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的关系,首先采用熵权法构建管理层权力综合指标Power,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高管薪酬与Power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管理层权力越大的上市公司中,高管的薪酬水平越高,从而证实了上市公司的高管存在以权谋私的动机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管理层薪酬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考察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管理层薪酬之间敏感系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与资本化研发支出强度显著正相关;在研发支出费用化强度更高的公司,管理层薪酬与研发支出费用化强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对于企业盈余,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人并未给予研发支出资本化更高的薪酬激励,即使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更高的公司也是如此,说明委托人无法理性察觉,由研发支出资本化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带来的股东未来财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刘蜀秦 《消费导刊》2014,(10):113-113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绩效的相关性,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OLS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持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上市公司的薪酬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以债务期限结构为权衡指标,以我国深沪两市2003-2011年上市的588家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着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延长债务期限的同时提高自身薪酬的管理层防御行为;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防御效应可能更严重;总经理兼任董事长的企业管理层防御效应较不兼任的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商场现代化》2007,(3):117-118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现状出发,提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完善高管薪酬机制的对策研究,为我国建立高管人员薪酬机制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像青岛海尔这样的民营上市公司,其股东与管理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特别容易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实施薪酬管理计划例如股权激励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能够引导公司的管理层充分从企业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做出决策。因此,借助薪酬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岛海尔实施薪酬管理的案例分析,提出了青岛海尔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问题出发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股权激励作为高管的激励机制,在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率方面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某些缺陷需要去完善.本文将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下的高管薪酬机制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管理层权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以2010〖KG-*4〗-〖KG-*6〗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考察TMT网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显著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但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而TMT网络显著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为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为完善我国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抑制管理层权力、规范高管之间的兼任行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庞海峰  屠姝 《北方经贸》2014,(4):181-181
本文以我国10家食品饮料类上市公司2002-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它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在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方面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4)
现代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里取得胜利,人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高层管理者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结合中国的薪酬的激励现状,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中间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为完善企业的高管的薪酬激励机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5-200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中CEO薪酬、高管薪酬、董事薪酬以及公司业绩关系的分析,指出博弈占优的一方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影响CEO、高管报酬的总量和结构同时对CEO、高管、董事之间博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普遍处于"低激励状态",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薪酬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4)
激励机制是指激励主体根据自己的目标刺激客体采取某种经济行为与否的机制。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由于股东与经营者的分离,使股东和经营者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的目标不一致,上市公司难以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关于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和高管薪酬制度的研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在高管激励机制中的现状及问题,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