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春燕 《魅力中国》2014,(7):279-279
电视真人秀节日在探索中逐渐走向了成熟与完善,成为受众所熟知的一种节日形式。虽然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但是其篷勃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高潮。本文主要从电视真人秀节目相关概念、元素厦形态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进途径三个方面对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国内真人秀节目质量提升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武茜 《新西部(上)》2012,(12):109-109
东方卫视在2010年推出的《中国达人秀》是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这档节目的主要创新元素是叙事者创新——平等的地位拉近受众的心理距离;叙事策略创新——灵活的设置带给受众的独特体验;叙事结构创新——精巧的安排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从而有效地激起了受众的共鸣,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苏红 《魅力中国》2014,(22):278-278
近两年,音乐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的火爆掀起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狂欢”,“狂欢”的背后,笔者从美学的角度对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加以分析,以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为例,详细探讨了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审美特征。论文将以艺术理论为基础,围绕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情感性”、“主体性”、“审美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曹金  王雪芃  CFP 《走向世界》2015,(10):90-91
真人秀,这种在当下正大红大紫的综艺类节目,疾如风一般,席卷了人们闲暇时间的眼球。无论哪个正在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总能引发收视狂潮并迅速成为那一时间段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若是没有跟上潮流,简直连聊天的谈资都没有。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步并不晚,但对真人秀这种节目形式尚未有准确规范的定义。要说广为熟知的开端,应属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这个在当时饱受争议的节目在中国掀起了一阵选秀与追星的狂潮。争议不仅未能阻拦流行趋势的发展,反而让此类节目博得了更多关注。自此,真人秀作为一种能够带来广  相似文献   

5.
李颖 《魅力中国》2010,(32):62-6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完善新闻法的同时提高节目制作水平以及改进营销手段,促进中国真人秀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是近几年来电视荧屏的宠儿.本文运用莱西的元素论,从人物、环境、象征物、叙事、风格等五个方面骀解读、割析了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7.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而堪称"真人秀"鼻祖<幸存者>节目的成功运营更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文章简单介绍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幸存者>节目的成功与困境,重点以文化产业的视角分析了CBS对<幸存者>节目的商业运作模式,并论及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文豪 《魅力中国》2014,(22):282-282
近些年来,以《爸爸去哪儿》,《running man》等一大批韩国真人秀红遍大江南北,在全球刮起了猛烈的韩流之风。相比韩国真人秀的来势汹汹,国内真人秀节目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类型化和复制化,因此如何找到自身的本质才是长久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9.
受众是电视消费的主体。所以,充分的了解受众的心理是制作出成功节目的必要基础。电视节目的播出就是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了解受众的需求是策划节目的关键。从受众心理的"求真、求知"等各方面着手研究受众,充分的了解受众的心理,才能明白受众的需求,从而策划出受众真正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廖婧 《魅力中国》2009,(22):166-166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节目与受众之间感情与信息交流的桥梁纽带。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体与受众之间联系的直接中介,在整个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受众对媒体的理解和对信息需求的变化,节目主持人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意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从受众诉求角度来看节目主持人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芹 《理论观察》2005,(3):119-120
节目主持人的魅力是凝聚于主持人身上的美对受众的吸引力。所以要想使节目有吸引力、有生机,赢得受众的肯定和好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一档节目选择适合节目整体风格的主持人,主持人选择适合自身风格的节目,这样强强联手才能征服受众,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电视英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状况,分析了在人才培养、受众制约方面的问题,展望了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要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改进节目内容,提高主持人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3.
卞天歌 《魅力中国》2014,(12):284-284
《我们结婚了》真人秀火热影评。节目中介于真实与演绎之间的悬念,嘉宾身份的特殊选择,都突显出策划者的别出心裁。本文旨在通过对于该节目的关键词分析,探讨此节目的成功之处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李思婳 《理论观察》2009,(3):182-183
从上世纪末开始,电视真人秀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的电视媒体上兴起和蔓延,并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之一。在我国央视和地方台的某些电视节目,如《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星光大道》等都属于此类节目。比较受观众喜爱。但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人物选择与叙事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何搞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节目主持人其自身的语言风格往往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和升华,对于节目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相互联系的直接载体,而语言风格更是节目主题的直接体现。通过不同内容的节目表现自身的文化底蕴、语言风格,使之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6.
李英 《重庆与世界》2014,(12):16-19
2014年一开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硝烟四起.《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直面竞争.一直在娱乐方面广受诟病的央视,终于在2014年,凭借《中国好歌曲》的强势串红,扬眉吐气了一番.然而,作为国内第一档聚焦歌曲、聚焦创造者而非歌唱者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它好在哪里?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它,对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对音乐真人秀的节目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秋 《上海经济》2014,(2):22-24
马年大年初一,由同名真人秀节目延伸而来的电影《爸爸去哪儿》,火爆得一塌糊涂,票房超过了2.43亿,成为马年第一匹票房黑马。  相似文献   

18.
“受众意识”是传播学概念.受众,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就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言,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新闻消息的筛选及具体节目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广大电视观众的心理、求知、价值等多方面的需要.要使电视新闻节目达到预期的传播目标,并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中国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和特点是:对大众心理需求号脉精准,切中社会热点问题,营销推广模式实现了融合盈利.  相似文献   

20.
杨元 《魅力中国》2014,(24):283-283
自从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2013年10月登陆荧屏以来,围绕这档节目的各方讨论便层出不穷,其中由主持人李锐扮演的“村长”角色更是以其互动性与存在感引发了节目中萌娃和观众的喜爱。本文将以此现象为例展开对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角色扮演的讨论,剖析当今电视节目创作中主持人角色扮演的作用、如何进行角色扮演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