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沈城 《新财富》2005,(11):126-134
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四通系”大家长的段永基至今直接操控了中关村(000931)、^*ST四通(000409)、四通控股(0409.HK)等3家上市公司。前两家上市公司目前都“各有难念的经”:中关村在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后,好不容易在2004年靠出让下属控股公司股权实现扭亏.今年中期和三季度又重陷亏损泥淖:^*ST四通2005年7月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原因是该公司在2000年9月~2003年1月期间涉嫌未在相关报告期报告中披露重大债务.涉及金额9.7亿元,而在这28个月中的18个月.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段永基任董事长的四通集团。多元化投资造成了段永基失手中关村。在多元化道路上左冲右突而缺乏主心骨业务的惰况下,四通控股(0409.HK)从健特生物(000416)那里“抢”来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尽管2004年为公司带来了10.55亿港元的销售收入,但公司净利润仍较2003年同期下降了83.68%.而且分析人士对已问世9年的“脑自金”的生命周期也颇多担忧。纵观段永基这么多年来的资本运作轨迹,可以发觉他一直在以风险投资商的心态运作企业,而这种下注惰结令其“染指”过的几家上市公司相继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2.
他是“中国式管理”的践行者 与商业领袖万润南、段永基、任正非等人有过火花绽放,也有过矛盾冲突他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 39岁下海参与四通打字机合资企业的创办,迅速改变四通OA本部、华为子公司莫贝克的困难局面接手濒临倒闭、后来成为高压变频器领域第一品牌企业利德华福  相似文献   

3.
《财经界》1997,(4)
四通是中国的著名高科技企业,从创办到现在,人在变,经营在变,不仅在国内,同时也向国际发展。作为四通的领导人,段永基先生对新闻媒体谈了四通的经营策略、变化过程及对今后发展的一些想法,本刊现刊登其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四通是中国的著名高科技企业,从创办到现在,人在变,经营在变,不仅在国内,同时也向国际发展。作为四通的领导人,段永基先生对新闻媒体谈了四通的经营策略、变化过程及对今后发展的一些想法,本刊现刊登其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6日,中关村巨人,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正式向外界宣布:四通将解产权之结。四通这个前辈巨人在今天中关村的处境曾相当尴尬,有媒体这样形容"四通成了一个谁都知道但谁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的公司。"事实的确如此,四通集团现有42亿元总资产,拥有52家独资、合资联营企业,4个海外机构,3700多员工,这么大的排场,却看不到什么有后劲的业务  相似文献   

6.
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科技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 ,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村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可以说“中关村”如今已成为一个标志 ,一种象征 ,一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旗帜。如何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步伐?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登记注册问题目前 ,在登记注册工作中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门坎”过高 ,主要体现在注册资金方面。现行《公司法》规定 ,有零售业…  相似文献   

7.
在1999年的北京,“高新科技”这个词似乎格外引人注目。从其见诸报章的频率,似乎预示着一个发展的高潮即将来临。6月,首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国务院批准北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对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的批复中,国务院要求在实施时,要注意借鉴国外建设科学城的有益经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这意味着,“中关村”已不再是从前北京地图上表示地名的一个小点,也不再是电脑爱好者们头脑中那条可以找到与…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新四通还是老四通,都难以解决四通历史上遗留的产权虚设和所有者缺位问题,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不得不借助他人之力打造一个产权运作的新平台。由此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成功者”和“一个著名的失败者”的新新四通的合作之旅。  相似文献   

9.
在段永基的四通卖打字机和4S排版系统的时候,史玉柱在卖巨人汉卡。那时他们是对头。折腾了一圈以后,老段和小史在2003年末把手握在一起了。一个著名的成功者和一个著名的“失败者”开始一次基于情感和利益的合作。只不过现在的局势是史玉柱卷土重来,春风得意,而段永基却只能靠多年来的修炼勉强从容行走。史玉柱为什么要把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卖给四通?段永基为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新四通还是老四通,都难以解决四通历史上遗留的产权虚设和所有者缺位问题,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不得不借助他人之力打造一个产权运作的新平台。由此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成功者”和“一个著名的失败者”的新新四通的合作之旅。  相似文献   

11.
四通兴衰录     
在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中,最早的"两通两海"已是过眼云烟,后来的"四方联",老大四通败了,老二方正还居老二,老三联想跃居老大.我们曾这样评价:段永基是大聪明,王选是大才华,柳传志是大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财富》2004,(31):44-46
段永基长袖善舞,整合资源堪称九段高手;史玉柱悟性极高,营销策划无人能出其右。一个长于战略,一个善于操盘,段史“双人舞”真乃“黄金搭档”。这对“黄金搭档”对近年来急于寻找业务突破口的四通真的是一剂补药吗?  相似文献   

13.
新书过眼     
“职业经理人困境”是当代中国商业社会的一大主题,而本书作者恰恰是这个困境的集中诠释者。从40岁到60岁之间,他与万润南、段永基、任正非等共同创造辉煌,又三次辞职,见证了四通的辉煌与衰弱,经历了华为的成败与得失, 也挑战了利德华福不断发展壮大的极限。这位从中科院下海的实干家,20年的企业生涯或许有抹不去的悲剧色彩,这是中国一代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宿命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商》2001,(12):110-112
20世纪末,在一次工商座谈会上,大将风度的段永基,在回首四通往事时,哭了,许多人跟着流泪,为他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陪同段永基流泪的还有沈阳飞龙公司总裁姜伟,姜伟说“民营企业家怎么都那么容易流泪。”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第一家民办科技实体,成为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中关村第一人”。 如今,20年过去了,他并没有像柳传志、段永基等中关村的英雄们一样大红大紫,而是一直默默无闻地耕耘着。 有人曾对他说,你如果当初不“下海”,现在一定是中科院的院士了,你为什么偏要做这个“中关村第一人”呢? 为什么呢?陈春光用他颇具悲壮色彩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硅谷情结”。 人们没有理由因为过去的失败和沉寂而轻视他什么,因为他的作用是历史不能抹灭的。相反,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与经历,人们…  相似文献   

16.
人人说话     
一个标志性的中关村民营企业家到一个国企,却败得垭口无言,到底是什么原因?本文把原因归结为段永基是一名有赌博色彩的投资家,而不是有效的管理者,不幸的是,他在中关村科技决策的投资失败了。那么,当初北京市政府把中关村科技托付给他、让他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为什么没考虑到这一点? 投资必有成功和失败,它比老老实实改善管理、经营实业风险要大得多,所以,段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的1月,1亿元人民币打造的一家“始终保持兴奋状态”的软件公司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凭借中关村科技、四通、微软三家国外著名软件巨头的加盟,在中国信息化方兴未艾之示,也搭上了创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的快车。  相似文献   

18.
春天的故事     
一场沙尘暴,似乎预示着北京的春天真的来到了。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我们却着力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冰河期”的故事——“四通化石”。“化石”是巧借四通的英文名字“stone”的含义,而我们更多是从四通的象征意义上着眼的。我们认为,四通在更大意义上是一块化石,因为它记录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近20年风雨、近20年浮沉。除了“四通化石”之外,本期《电子商务》还为读者倾力推出了《[(IT)-222.2(\264\363\261\344\276\326)]》。[(IT)-222.2(\322\265\262\273\276\260\306\370\243\254)111(\325\342\322\321\312\307)]不争的事实。敏感的…  相似文献   

19.
四通化石?     
关于四通,人们有太多的关注,也有太多的疑问——曾经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一面旗帜的四通,是如何在中国经济快速跃进的90年代被拉下的?四通前度时期的沉寂和2001年的再度风光到底为什么?本刊本期特地推出名为“四通化石?”的长篇专题报道,希望能就近观察一下四通为什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虽名为“四通化石?”,但更大意义上是从四通的历史意义和符号意义上着眼的,恰恰“四通”的英文名字又是“Stone”,所以才有此一联想,但愿不致引起大家的误会!在本文成文过程中采访过一些当事人,也参考了大量的资料,遗憾的是在约见采访四通的时候并不顺利,在四通内部人士的推荐下,我们和原四通集团企划宣传部部长左方女士进行了接触,但因种种原因采访未能如期进行,在此深表遗憾。由于掌握材料和采访的不充分,本文内容和观点偏颇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尴尬     
在中国,中关村的名字完全可以用 “妇孺皆知”来形容。即使在国外, 中关村的知名度也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节节攀升,中关村经常被习惯地称为“中国的硅谷”。尤其是从 1999年开始,随着所谓“新经济”热潮的涌动,中关村更是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政府到企业,从中关村里的人到海外留学人员,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各种软环境的变革。从创业到投资.从名为“中关村”的企业上市到各种“中关村”概念的泛化,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强化着人.们对于中关村的认识。 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中关村的时候,当我们不带任何偏见地考察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