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部分官员以“自强”为号召,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然而,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相继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特别是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造成极大刺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维新变法成为朝野共识。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1日。一个全世界炎黄子孙翘首以待的伟大日子;是日零时,是世界瞩目、永垂青史的不寻常时刻。庄严的时钟敲响,悬挂在这块中国领土上150多年的米字旗颓然降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繁花似锦的礼炮声中冉冉升起。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欢声雷动,旌旗挥舞。香港,这颗难璨的东方明珠,这一脱离祖国母体百年之久的“游子”,终于永远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回归圆了一个梦,圆了一个几辈人想了一百多年,盼了一百多年的梦。从1841年英国政府军统帅帕麦借助鸦片与大炮在香港岛强行登陆,到后来通过所谓《南京条约》入北京条约》、《…  相似文献   

3.
刘德喜 《新远见》2008,(9):30-42
19世纪中叶的中英"鸦片战争"及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一直作为划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标志。17世纪中叶的"30年战争"及随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直作为划分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标志。这是否说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中国还没有进入世界近代史的阶段。本文则说明,17世纪中叶的中俄"雅克萨战争"及随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实际上已使中国进入世界近代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由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对回归后香港经济能否保持繁荣,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香港回归后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作简要剖析。一、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有水平香港全境的面积为112平方公里。1841年1月25日英军登陆占领香港前,这里早已有中国居民。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英军占领香港成为既成事实。从此,香港居民处在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这种状况势必影响香港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看,当时香港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其中包括:内地历史上多次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5.
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午战争前,清政府一直禁止私人创办新式企业。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同时,由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投资,因此也不便继续禁止民间设厂;再加上清政府此时财政极为困难,无力“官办”新式企业。在危机面前,清政府不得不公开改变以前禁止民间办新式企业的政策,颁布了“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的电旨。  相似文献   

6.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领导人定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急于收回香港、澳门,但声明港澳都是中国领土。1972年3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致信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同年底,第37届联大通过决议,从殖民地名单中删去香港和澳门。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在达成的协议中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归还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1月4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公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英国国家标准化机构首批中英互认标准清单的公告》,公告称为进一步推动中英标准互认工作,提高中英标准一致化程度,有效促进中英两国经贸发展,2015年11月9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英国国家标准化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在北京确认了《中国国家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天,香港终于回归中国。 1841年,英帝国的战舰火炮迫使清朝政府签下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了香港的殖民统治耻辱史。在这100多年里,英国的米字旗飘扬在香港上空,而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也曾肆意践踏过这块美丽的土地,香港的历史,成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史。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抛却国耻疮痍,五干年灿烂又化必将格外辉煌。而这一切,又总使我们想起香港的许许多多。血肉相连的神州疆土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秦时,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于历代各朝县级行政管辖范围的变动,又先后隶属乐官郡宝安县、广州东莞县、新安县。香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半  相似文献   

10.
<正> 自80年代初香港问题提出到现在,已然听到香港回归祖国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蓦然回首,十几年的回归足迹豪迈而坚实,历史的时钟正滴滴答答,一刻不停地走向那个牵动亿万中国人心脉的时刻.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撒切尔夫人访华后,中英之间随即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第一阶段谈判.1983年7月12日,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第二阶段谈判.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  相似文献   

11.
要命的质量     
清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入侵我国,攻陷北京,抢劫掠夺,焚烧圆明园,皇室外逃,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华民族遭受了史无前例的侮辱和灾难.谈及此事,我们常常慨叹大刀长矛抵不住洋枪洋炮,其实也不尽然.有这么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咸丰皇帝为抵御外强,全权委托北京红顶商人马鸿飞与其子马小诺,置办军火.英国军火商马吉尔给了马鸿飞一大笔回扣,做成了这单生意.马鸿飞也因此没有认真验货.次年,英法联军入侵我国,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击,但中国士兵手中的洋武器不是拉不开栓,就是放不出火.  相似文献   

12.
赵艳 《中外企业家》2013,(35):270-271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相对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而言的。从正式宣布"一边倒"到1950年2月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政策最终得以抉择和实现,是当时剧变世界中一些极复杂的主客观因素所决定的。遗憾的是,美错误地估计了"一边倒"性质,把其与"附庸"相并论,恶性膨胀起极端仇共情绪。这无疑会助长中共和中国人民的仇美情绪,愈发加大中共"一边倒"的倾斜度,并坚定地告诫国人不要再对美抱有任何幻想,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相似文献   

13.
孙昉 《新远见》2010,(1):103-109
中朝宗藩关系的存废之争是《马关条约》签订前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之一。中日双方各自运用条约手段围绕着中朝宗藩关系的存废问题展开斗争。除了中朝日三国之外,俄、美、英、法等欧美强国亦程度不等地参与或卷入这场斗争。这场斗争实际上是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14.
恢复行使主权结束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将成为香港历史的转折点,按照《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从这一天起,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恢复行使主权的主要标志是:———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生效,成为香港地区宪法性的至...  相似文献   

15.
陈骅 《潮商》2012,(1):60-62
1860年,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天津条约》,汕头(时称沙汕头)被迫对外开放,正式成为条约规定的商埠。汕头开埠以后,取代原先樟林港成为粤东的门户和海运贸易基地。当时,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的轮船公司,  相似文献   

16.
在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蔡定国先生约我到邕江宾馆拜访马庆丰先生。一见面,马先生就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把南宁市政协出的一本《心桥》杂志送给了他的老朋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翻阅之后,董建华饶有兴致地说:《心桥》很有特色,郭先生为你作的专访《香港巨变喜心怀》很好,我很喜欢看。 马庆丰先生说:国务院、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英王储查尔斯王子、末任香港总督彭定康都曾致函邀请我参加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及各种重要庆典活动。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公民、一个香港回归…  相似文献   

17.
1951年 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年底,解放军西南、西北部队会师拉萨,完成了统一祖国大陆的事业。 10月2日英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附近的蒙蒂贝洛岛试爆成功。 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该年普通彩色电视在美国问世。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70年代起,英国把鸦片大量输人中国,导致白银外流,吸食者备受摧残。1839年6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将收缴英商的237万斤烟土当众销毁。英国借机发兵中国,"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月26日,英军占领香港。8月,英全权大臣璞鼎查率英舰自香港北犯,1842年8月初至江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斯特利赫特条约》(简称《马约》)规定,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于1999年1月1日开始进入第三阶段,欧洲单一货币—欧元(EURO)正式启动。欧盟15个成员国除英国、丹麦、瑞典暂不加入和希腊因经济不达标而未加入外,其它11国组成首批欧元国。丹麦和希腊...  相似文献   

20.
杨淼生 《潮商》2016,(3):89-90
1871年,英国、俄罗斯、丹麦铺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