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实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出让土地经营权。这是我国首次从立法层面上明确了农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出让。但与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相关法律问题必须明确,相关法律规定有待统一修改,以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产权内容残缺等方面的法律缺陷,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为弥补上述法律缺陷,应从立法上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以完善,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立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并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通过赋予农村土地所有权应有的处分权能、适当放宽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的收益权能等途径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权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现有土地制度和理论界提出的几种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农民具有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抵押等在内的具有准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永久土地经营权,国家只在法律上保留对土地的最终所有权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合格抵押品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等的出台,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的快速发展初步解决了体制障碍。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在理论上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土地金融理论为核心,以西方农村土地金融的主要理论为补充,逐步打破金融抑制,使广大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实践要充分借鉴国外土地金融的经验,以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依托、以农村土地金融产品创新为载体,推进土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进程,助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路径要着力于解决组织机构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农地金融产品创新、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遭受严重侵害。本文通过对《宪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对现行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公益目的过于宽泛、征收补偿立法滞后和征地程序混乱问题及其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对我国"土地征收法"的制定进行了立法思考,为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党以来农村土地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村土地公有制的确立,高度集中的土地公有制的确立,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关系是我国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合理分配收益是农村土地关系调整的实质内容,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是农村土地关系调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时提出的一项新权利内容。对罗马法及我国历史上永佃权制度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永佃权制度之间的异同。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与永佃权相似的法律属性;而立法上认可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地位,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创造了前提条件。《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因此,加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引导、完善、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所存在的缺陷,既不利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也制约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深化改革。在现有法律支持下,坚持现行土地所有制、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确立产权代表、赋予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征用所致的农村土地价值显性化激发了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农村土地承包权划分不清和农村“合法权威”的缺位则使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之下,村民间为争夺土地附加价值而产生的“界畔纠纷”有其必然性.应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建立划分明确、易于执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通过建立惩罚和约束农民机会主义行为的法律法规、树立政府管理部门的廉政形象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文化素质,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则在农民内心进行内化,实现法律秩序的经验效力,树立农村社会“权威”,才能有效控制当前我国农村的“界畔纠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不可能不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起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聚焦于广袤辽阔的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钢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核心应是重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重点应是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使用权改革,突破口应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改革。要保障依上述思路进行的这轮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必须构建起和谐统一的集体土地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弱化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加强政府对集体土地的监管和调控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例外。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围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希望借此来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通过地票交易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在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短缺的同时,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成效显著;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在理论上为破除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性障碍提供了可行思路,对我国统筹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配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重庆地票交易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将土地一级开发权的市场化改革与地票结合;二是实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双轨制,改革征地制度;三是加强地票制度与规划的衔接;四是适时推出地票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障碍:关于土地产权和农村金融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农村最早实行产权改革,但改革并不彻底,这种不彻底性在后期使得土地无法自由流转,这样土地集中形成的规模收益不能为农民获得;同时,产权改革不彻底也阻碍了农村金融对农转工的投资支持.因此,土地产权的不明晰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真正障碍;城市工业对农民的转移,并不是一种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合法土地权益所造成效用价值损失的合理补偿,是增强离农农民承包地退出内在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各地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对离农农民承包退出补偿的探索,存在补偿依据不清、补偿构成不合理以及补偿资金不足等问题。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所造成的所有效用损失进行的补偿,应包含对承包地的"生产资源价值""保障价值""财产预期价值"和"其他价值"的补偿。目前我国各地农民的离农程度、离农类型差异较大,应分情况、分类别建立差异性的承包地退出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人地矛盾化解: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人地矛盾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矛盾.发达国家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表明,产权清晰界定和规模经营是化解人地矛盾的两个重要途径.土地改革、农村合作化和家庭承包制三次农地制度变迁未能根本化解人地矛盾,其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将这两个途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地产权到户,是下一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三农问题"引发的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研究和关注,使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为学界和一般民众抨击的焦点。因此,以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为目标的改革,不能不从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变革开始。虽然学界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缺陷及变革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对于应如何改革却存在多种不同观点。从现实出发,以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和意愿为依据,并运用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两权分离"的理论,提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方向应是土地"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有现象,现行法律制度下“城中村”土地无法进入市场流通,不能享受与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价值。土地改造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内容。一般通过土地征收补偿实现改制,但土地征收因其自身缺陷,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城中村”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城中村”土地权属变更的思路。总结各地“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指出采用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的形式,是突破“城中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有益尝试。对于转制后的土地,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重新布局,对土地集中进行整理,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包括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两项内容,但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显然是结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同地同权,即:使农村建设用地去身份、市场化,最终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相同的性质和流通能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并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开发权,引导农村走自主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