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我国1998年~2010年工业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并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与协整检验对能源消费与工业增加值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亚 《商》2012,(3):141+143
本文以1978年~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魏松峰 《江苏商论》2020,(3):58-61,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均取得了高速增长,旅游消费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文章以兰州市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为主题,选取兰州市2008—2017年与旅游业相关的经济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对兰州市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兰州市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互动关系,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用实证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农村消费不足抑制了社会总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小,对人力资本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分析了农村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提出农村消费不足导致消费升级不快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是解决农民有钱花、愿意花与能够花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较大的国家之一,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都息息相关。以我国1990—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增长率的角度系统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关系,同时将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引入能源消费增长的原因分析模型中,分别讨论了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GDP为代表,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探讨石油消费总量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石油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石油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其产生原因,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出了相应的经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不同产业GDP数据、不同产业的天然气消费量数据后发现: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与最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所处阶段有关.分析产业结构分解模型分解出的四个驱动因素发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是驱动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主因,本来应该起到抑制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在消失.特别是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强度抑制作用在2004年以后消失了,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几乎没有起到抑制作用,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共同促进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韩海燕 《消费经济》2012,(4):61-64,60
文化消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1993~2010年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在eviews 6.0做了具体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性,但也发现在经济转型期,文化消费在供需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从而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透析提高我国消费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莎 《商业时代》2011,(14):22-23
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并且持续下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提高消费率的途径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本文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出发,从总量数据与人均数据两个层次分析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探寻提高消费率的有效途径。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率与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是提高消费率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付媛媛 《商展经济》2023,(24):19-22
数字化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发展我国经济已是重要趋势。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讨论了城镇化的中介作用与财政支农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并且,财政支农显著正向调节了数字经济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城镇化中和了数字经济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参考该结论,本文认为政府应该考虑通过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来刺激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影响。本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萌萌  权英 《中国商论》2018,(29):63-64
本文基于2000—2017年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模型,研究了我国低碳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低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强,二者之间协调程度较低,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收集了2004—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以及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对GDP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城乡居民消费相比显得相对薄弱,因此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时应当注重考虑拉动居民的内需,以带动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且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消费会引起经济负增长,同时也会对城乡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或调整期,在政府试图将经济增速适当放缓的形势下,经济统计的数据出现了"打架"的现象,特别是消费领域的数据更是出现不统一的掐架问题。那么,我国消费数据与实际情况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消费数据也展示了这个趋势,2013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9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3%,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4.5%。这也  相似文献   

15.
能源消费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用我国30个省份2002年—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与总产出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与总产出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得出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对总产出存在正的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费量对总产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能源安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国内环境治理制约能源消费增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能源低碳发展,环境容量已成为制约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二是由于国际能源技术和经济竞争加剧,能源技术水平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因素和经济竞争力,我国必须要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三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速仍然过快和煤炭占比过高、消费结构不合理,油气对外依存度大,非化石能源近中期占比仍十分有限,我国的能源消费现忧不可持续,严重影响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国际社会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重视,全球能源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本文在总结归纳国际、国内油气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识别我国油气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油气低碳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一、全球油气供需格局与发展趋势(一)全球石油供需格局与发展态势目前,油气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2010—2014年原油和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费的平均占比分  相似文献   

18.
FDI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的概念越来越被重视的现代经济里,FDI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FDI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使以煤炭资源驱动为主的我国经济,加大了煤炭能源的消费量。通过全国三十个省的煤炭能源消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FDI对煤炭能源消费的地区效应是有差异的,且差异显著存在。因此应分地区改善FDI的投资结构,使FDI促进经济增长与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消费持续低迷的态势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灰度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对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了统计分析;提出必须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也跟着水涨船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建国以来有关资源税费改革演进历程的政策法规,并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三国的资源税费制度进行对比,总结新疆油气资源税改革一年来的成绩,提出进一步完善新疆资源税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