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一、引言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九年颁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彰显党和国家对支农、惠农、强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然而,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当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农村公共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并  相似文献   

2.
构建生态化新农村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青 《经济导刊》2007,(11):51-5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在以前的中央文献中也曾多次出现过.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前提出这个目标,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追求的憧憬和发展的方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较之以往的提法,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这次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又作为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突出地表现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内部”土地制度建设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惠生 《广东经济》2008,18(6):24-28
农业土地政策问题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冠以"社会主义"一词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口号、目标、任务的提出,已有几十年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在讲建设"生  相似文献   

4.
王兴华 《经济师》2013,(1):27-2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为目标,按照农业产业化为导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破解"三农"困境的重要出路。应当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加强对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政策研究创新,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依托。  相似文献   

5.
农村妇女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无论从整体素质还是发展态势上都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以开发利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为研究目标,提出政府和人力资源部门主导型的政策支持、各级妇联组织的扶助、妇女自身素质的培养等各层面的可操作的对策与措施,以进一步加快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王国辉  刘畅 《经济论坛》2007,(24):130-13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国农村问题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施城市偏向政策密切相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自然体现出明显的农村偏向指向,即把政策的着眼点放在农村,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中提出的"乡村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新农村的启示有:建设新农村应以农村为本,使"外力"与"内力"紧密结合;农村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农业与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8.
生态园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农村税费改革和一系列支农政策的逐步落实,为武川县刎"中国民主同盟"北方生态园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使武川县面临着经济、资源、生态、政策、市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约束.本文采用参与调查方法,以农牧民建设意愿为基础,初步构建起农业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体系,并提出了开展生态园建设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发展政策演变历程,对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的做法,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完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规划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公共事业目前的现状与原因,并提出搞好规划与发展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中后期进行工业反哺农业,是世界经济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论断,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结合安徽省实际,分析反哺农业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新农村建设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是农村振兴的新机遇和新起点。近几年,广西凌云县加大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发展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财政应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不断创新支持农村发展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农村发展,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财政投入农村发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发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只有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战略任务.以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阐述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发展基础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赤壁市沧湖生态旅游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中,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当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仍然是薄弱环节,各方面的投入还很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标本改善.本文提出五项措施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公共事业投入,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在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小城镇不仅只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助推器,同时也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及其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按照新时代要求,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以新农村建设理念指导小城镇规划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规划小城镇建设,解决好小城镇建设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小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入手,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揭示了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滞后的原因,提出了要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并指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必须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战略转移和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市优势资源在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上的积极作用为战略导向。文章还从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认识、统筹城乡资源、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体系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晶晶 《当代经济》2009,(19):34-35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省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农村政务网站的建设更是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我省农村政务网站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政务网站发展的建议及对策,期望通过建立数量更多、功能更齐全的农村政务网站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盛世危言的解读,强调要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统一,使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个关注民生、大体均衡、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宏观宗旨的研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政策主题思路清晰,保持了发展路径的一贯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微观对策强调,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新农村的规划要体现减少农民、聚集农民、转移农民的趋势;新农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同步化"、"一样化";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