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担负着全面提高中国工商银行电子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任,而推广部作为负责全行技术支持和产品推广工作的部门,推广支持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行的生产运行稳定和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工商银行的声誉。吴能斌作为软件开发中心推广部总经理,发挥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敬岗爱业,恪尽职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推广部员工奋力拼搏,树立“支持推广”的响亮品牌,为全行生产运行环境安全稳定保驾护航,使推广部成为全行技术支持服务的核心力量,出色地推动了新产品在全行的推广应用。开发中心的支持推广工作,得到了总行的高度肯定和数据中心、各分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在美丽的南海之滨珠海,坐落着一座引领中国银行科技发展的高新产业基地——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在这里,活跃着这样一个典型,十年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十年来以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十年来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面对多次管理岗位的调整;十年来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在金融电子化建设战线上树立了一个无私奉献、勤奋耕耘、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读者们,我怀着激动和崇敬之情,向你们介绍和推荐一位在不断涌起的金融信息化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既普通又常高的先进人物——左小波同志。是他在工商银行软件开发十年中,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默默奉献,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创新一项项科技进步成果,在全行金融电子战线上树立了一个勤奋耕耘、勇于创新和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成为全行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银行业,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确立了显著的信息化领先优势。回顾工商银行信息化发展之路,可以看出其在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自主创新的新思路、新模式。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一些关键应用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成立于1996年6月29日的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软件中心”),是工商银行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之举,依靠自身力量研发核心业务系统等应用,为推进全行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适逢软件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软件中心总经理梁礼方,从其所谈的软件中心创业和成长历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自主创新探路者的胆识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在软件项目开发周期中,软件测试环节是保障软件质量的最后一道关键性关口。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加大,其分工渐趋专业化。测试作为与开发独立并行的领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魏国雄,男,1955年生于浙江,1987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先后在分行金融研究所和温州分行工作,1995年任浙江省分行副行长;2000年底调工商银行总行工作,历任总行工商信贷部、信贷管理部总经理。1994年和2003年先后被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员,200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已成立十周年。这期间软件中心担负着提高工商银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任,成功提升了工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为工商银行奠定了领先同业的技术基础。十年来,软件开发中心围绕工商银行的总体发展目标,以金融信息技术应用及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工商银行的整体核心业务竞争能力、防控银行业务风险为重点,全面致力于工商银行金融服务产品及经营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率先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中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工程,构建起了全行统一的核心业务系统应用平台,为工商银行确立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的科技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高速公路上的车自然比沙土路上的车跑得快,借助科技创新造就的优质平台,工商银行就能实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可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创新,没有金融创新就难以立足金融市场,这一发展理念早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在全球快速发展以来,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支持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帮助金融业创新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期以来,数据大集中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主流。数据集中在建立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科技管理的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分行科技职能的转变、科技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工商银行于2002年率先实现数据集中,是最早面对和思考数据集中后分行科技工作的国内商业银行。2003年,工商银行正式推出分行科技集约化管理的思路,将开发、管理的职能上收总行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则重点做好运行、维护工作。可以说,这一工作思路为数据集中以后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行业领先的地位,而且在国际金融界也获得了一致好评。同时,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应用卓有成效。日前,本刊记者对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郭超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迎来成立十周年庆典作为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开发中心完成了多项研发成果.其中。资金汇划清算、信贷管理台账、网上银行、全功能银行等系统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推动了工商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为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制度之一,其目的是信息系统能够按照资产价值的大小,合理地、科学地进行保护。我国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即被提出,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正式明确实施等级保护制度.此后经过有关专家的反复论证研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制度不断得到细化和完善,2006年年初公安部出台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公通字[2006]7号),明确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可操作性。
金融行业因其业务的特殊性.对信息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软硬件技术的更新发展.以及网络业务的推进、完善,金融业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日益尖锐、复杂,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逐渐扩大.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如何将政府政策与金融行业信息安全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保护金融资产不受侵害,保障金融行业业务、机构正常运行,是新时期金融行业信息安全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了促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在金融行业的贯彻落实,政府相关部门选择了部分金融机构进行试点。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在基于等级保护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等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为我国等级保护在金融行业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必将促进我国信息安全宏观政策在金融业的全面落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1月1日工商银行成立以来,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广东省分行”)便秉承“科技兴行”发展战略,贯彻总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电子化、“十五”信息化的电子化建设总体规划,广东省分行于2002年完成“9991”工程,实现科技发展的历史性目标。1984年~2002年,广东省分行科技历经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四个重要时期:1984~1990年,电子化试点建设初期;1991~1995年,系统网络化建设全面展开;1996~2000年,全面系统转型、大机延伸;2000~2002年,综合业务系统投产,完成“9991工程”,实现电子化建设的历史性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扩张步伐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对网点渠道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银行客户不断提高的服务需求与现实的差距,造成了客户忠诚度难以继续维持和提高,于是“网点转型”的呼声逐渐由远及近,由弱渐强。这些都促使国内的商业银行期望网点能在若干方面进行改进,以摆脱不利局面。其中,无论是国际银行业还是国内银行业,全新的银行网点已经将传统柜台业务与银行自助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助设备已成为商业银行改变布局、控制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能让自助设备在支持银行销售战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一条独立和高效的销售渠道?为此,本刊记专访了德利多富中国区市场开发总经理梁溢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中信实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思路是推进统一、集中和整合。1995年,中信实业银行在全行范围内统一了第二代柜台业务系统,以此为一个新起点,1999年中信实业银行开始促进全行上下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和开发的统一,为2000年科技工作的突飞猛进和各种新业务、新渠道的迅速上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02年开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