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建立政府预算改革绩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2000年以来的辽宁政府预算改革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政府预算改革在增强预算的资源配置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投资既是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也会通过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和分布来影响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高速增长阶段,地方政府在“GDP增长竞争”中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并偏向于实现短期内更快的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增长极的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资会加剧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并可能通过“虹吸效应”促使资源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及重点领域过度聚集,进而加剧地区资源错配。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投资转向适度,并注重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有利于减轻资源错配。采用2007—2019年中国29个样本地区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投资强度(人均地方政府投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资源错配,且地区经济对国有企业的依赖度越高,该负面影响越大;当环境规制强度过低和过高时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都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下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可以减轻资源错配,表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有利于地方政府投资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但跨越发展阶段的过激转型政策也不利于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过度时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资源配置不足时会减轻资源错配;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中部地区会减轻资源错配。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资源流动和配置效率;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促进地区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支出可分为一般性公共支出和专项扶贫支出。根据2002—2008年中国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模拟21世纪以来政府一般性公共支出、政府专项扶贫支出、农民自筹生产支出等各自对贫困县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贡献情况。实证发现,政府专项扶贫支出按类型看,扶贫发展资金绩效最好,贴息贷款绩效最差。专项扶贫支出按投向看,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不显著。一般性公共支出投向农业、科教对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作用都显著正相关。必须及时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的投资方向与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支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减缓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有限、有效、民主和透明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基于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主要是:围绕有限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资源配置、外部性与民生治理等职能,发挥监督与评价、约束与保障以及参与等功能;在有效政府中,作为绩效评估重要主体并发挥促进提高政府治理绩效的增值功能;在民主政府中,发挥保障、监督、反馈与沟通等功能;在透明政府中,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工具。围绕有限、有效、民主和透明政府价值取向,从开展公共政策评估审计、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和公共资金审计,开展环境、民生和公共危机事件审计,建立绩效为主导的国家审计模式,引进民主参与机制,加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设等方面扳导国家审计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宏观政策     
关于4万亿元投资的有关情况2008年第4季度,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主要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为加快这些重点领域的建设,从2008年4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共约4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项融资政策,以促使经济尽早走出困境。我国也在2008年提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成效显著,这说明我国中央政府的投资政策在恢复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各级地方政府在配合中央政府实施投资计划、筹措政府项目资本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以保证地方政府投融资过程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投资的适度增长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和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民间投资能否被新一轮政府投资所带动。目前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就是民间投资不足。因此必须进行政策改进,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政府职能、法律法规、市场准入、投融资体制、政府投资刺激、税收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启动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2011年18个市的民生领域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民生领域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运用经济增长衡量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运用更具科学性的绩效评判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市的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估,应当成为未来河南省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金融不是孤立的,它内生于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不同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同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不同的经济增长效益.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而不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造成巨额不良资产,形成"惜贷"、"恐贷"的恶性循环,造成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因素及不同层面上加以完善与改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下滑的趋势,加强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福祉的关键。辽宁省在分析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民生保障体系发展现状以及民生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民生保障体系发展的具体对策:大力治理空气雾霾,创造清新空气环境;加强对重点民生领域的保障;建立"民生保障"的政府绩效观念。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有赖于储蓄的增长,但高的储蓄率并不必然带来高的经济增长。在我国,过高的储蓄已转化成为一种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和金融创新的滞后阻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通常存在两种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市场和政府“看得见的手”,在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借助于政府“看得见的手”,将资源配置于一些基础性产业,可以有效发挥政府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后,笔者提出了一些健全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政府投资项目数量、规模日趋扩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对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政府投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不仅重视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强调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合理地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科学、系统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并且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有效实施环境绩效审计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要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政府应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向农业发展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加大对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1996~2008年政府经济行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因果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农村投资支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产品价格补贴支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双重作用,城乡之间差别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所有增长模型的结论都是以经济人追求私利最大化为条件导出的最优结果,即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有共同的根源。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他非贸易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分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贸易通过影响引起经济增长的诸要素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通道,对外贸易通过影响经济政策、政府规模、资源配置、投资、技术扩散、利用外资、收入分配、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等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历代领导人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008年,成都市政府将民生民意调查工作制度化,于每年底前结合政府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对市民开展一次民生民意调查。本文对2008--2012年成都市民生民意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城乡居民对文明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百姓安居、食品安全、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建设、社会保障、就业与收入等民生工程的满意度情况,得出三点结论:城乡居民对民生工程的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对各项民生工程的满意度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对当年民生工程完成情况满意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14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包含人口流动因素的非线性门槛模型对各地区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民生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人口流动因素则是导致这种结构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区人口流入规模扩大时,提高民生财政支出水平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我国仅有少部分地区处于这个区间内,意味着财政资源配置空间失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及建立适应人口跨地区迁移的财政资源配置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放缓,国内外存在不同的解读声音。事实上,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至少表现在八个方面:城镇化的巨大经济拉动效应、与民生改善相关的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具有广阔的空间、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并存巨大的"后发优势"与"先发优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外投资空间巨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科教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简政放权和法治化运作等,都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企业已取代政府在拉动投资增长中的主导地位,投资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明显减弱,创业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展望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增长潜力仍会继续加大。我国重化工业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业链条长、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引致需求大等特点,与住宅、汽车消费升级周期长等特点交织在一起,为2004年投资保  相似文献   

20.
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增长变缓、出口需求下降和国内投资需求下滑的形势下,中央政府高瞻远瞩,把宏观调控政策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确定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庞大的数字增强了居民和投资者的信心,但是积极的财政支出计划中还有可以优化和完善之处。本文主要从投资应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应稳定就业、民生支出应协调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应转变方式以及财政投资资金应加强监控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