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银行是银行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通过网络向银行客户提供开户、销户、转账、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网络银行作为一种实体银行的虚拟工作环境,其风险范畴要比实体银行大得多。广义上的网络银行风险不仅包括实体银行风险中的一切基本类型,如信用风险、银行内部人员犯罪等,而且还包括具有网络特性的各种运营风险,如"黑客"的恶意攻击、客户密码被破译等。狭义上的网络银行风险仅指网络意义上的各种风险。本文主要讨论怎样防范网络银行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管理和相关技术操作也进入了网络时代。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银行的实际管理效率更高,更方便了客户的需求。但是在另一方面网络经济时代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各个方面,因此对网络经济时代银行风险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网络经济时代银行风险控制现状出发,分析网络经济时代银行风险控制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技术落后,存在安全漏洞;审计不到位,不能够根据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问题,提出加强网络经济时代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加强网络银行技术提升,减少技术风险;加强审计管理,有效的预防各种风险,提高网络经济时代银行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网络银行是在市场需求、技术范式和金融理念都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以传统银行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目前正日益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一种崭新的银行经营交易方式,引导着银行业迈上全新的制度变迁之路。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它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吴燕 《北方经贸》2008,(2):84-85
网络银行的各种风险中,信息不对称带来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既包括网络银行在判断客户风险水平时所处的不利地位,又包括客户在判别网络银行服务质量时的不利选择。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网络客户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网络银行应该建立和完善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建立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树立网络银行形象,增加客户信任感,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企业网银是银行依托网络技术,根据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推出的网上自助服务系统,,网络银行的出现,使传统银行经受了一场技术革命,网络银行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的业务,而且会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创新业务方式,拓宽技术创新空间和领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与传统的银行结算方式相比,  相似文献   

6.
直销银行是国内银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它不设实体网点,不发实体银行卡,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电话、网络等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直销银行是国内银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它不设实体网点,不发实体银行卡,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电话、网络等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国内网络银行的风险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商业研究》2003,(18):133-135
网络银行是一种新型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已成为各国银行业共同的战略性选择。从我国国内网络银行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国内网络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体制风险、认知风险、经营风险和竞争风险等的具体特征及成因,揭示出国内网络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而言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其逐渐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网络技术也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为广大客户端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的服务,并且发展进程快速,然而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即网络银行风险,当网络银行遇到安全性问题时则会造成银行、用户经济利益的损失,为此,我国对其实施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工作,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均给网络银行的正常运行造成深刻影响,为此,笔者结合目前网络银行风险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改善对策,以期为网络银行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网银是银行依托网络技术,根据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推出的网上自助服务系统,,网络银行的出现,使传统银行经受了一场技术革命,网络银行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的业务,而且会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创新业务方式,拓宽技术创新空间和领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与传统的银行结算方式相比,网  相似文献   

11.
李极 《华商》2007,(Z1)
一、加强对网上支付资金的监控网络银行内部审计基本出于空缺状态,缺乏一套成熟的风险技术识别、度量、监测和控制系统。有关监管当局应广泛采集相关的商业、财税、会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建立网络银行技术风险预警数据库,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估计各种技术风险监管指标,通过实时、动态的监控队对网络银行技术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2005年11月央行向社会公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该指引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活动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对银行针对不同客户在电子支付类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网络银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网络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如系统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其他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芬 《商业研究》2004,(11):75-78
“网络银行”(net—Bank),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Internet上开设的银行。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在我国,网络银行正伴随着网络业的迅速崛起而发展。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交易成功。网络银行在给银行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货币理论和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另外,由于广泛运用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银行传统的和创新的业务深入交融,网络银行业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势头迅猛,它的出现给了传统银行发展极大的冲击,使得传统银行的规章制度不得不发生变迁。网络银行同时也对金融业的制度和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给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网络系统监管现状及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的分析,对网络银行安全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韦锋 《大经贸》2001,(3):52-54
1995年10月,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 Internet 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网络银行——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rokBand)简称 SFNB,银行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市,借助Internet 每天24小时提供全球范围的金融业务服务,客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个网络帐号即可享受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利率牌价、信息咨询、服务示范、安全措施、自助项目。  相似文献   

16.
朱彤 《现代商业》2014,(22):77-78
随着科技及网络技术发展,电商平台欲涉足金融行业也不足为奇,2013年9月,坊间盛传阿里金融拟设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阿里网络银行,业务范围涉及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若其成立将成为中国第一家网络银行。网络银行实际上是虚拟银行,没有实体网点,没有总分支组织机构,并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业务。本文通过阿里网络银行建立的尝试,建立的优势与困难,初步探索虚拟银行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银行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极大促进了银行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增强了银行活力。论文介绍了网络银行的概念和组成,并介绍了网络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并结合我国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风险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新生事物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给银行监管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银行监管过程中的漏洞,并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银行贷款集中度不断提高,集团客户占比明显上升。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风险管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监管方面普遍存在难以防范关联融资、难以控制关联风险。因此本研究将对银行集团客户的风险控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20世纪最大的金融创新—网络银行。网络银行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的一种新兴的银行服务模式,给广大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