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强化农村信用社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在2005年6月获得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后,随着改革推进,我们对晋宁县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截至2006年9月末,晋宁县农村信用社股本金总额1390.8万元,与2002年12月末央行票据发行前锁定数据比较股本金增加了1178.3万元;资本净额由960万元升至5678万元;资本充足率也由4.12%升至8.62%;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比例由16.43%降至5.79%,不良贷款余额由5752万元降至4736万元;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农村信用社传出喜讯: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93.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4%,3月末资本充足率为2.49%。同改革前相比,这些数字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2002年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资不抵债330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2003年全行业亏损5个亿。在短短两年的改革中,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如此迅猛的变化,是什么力量催生了农信社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3.
卓君 《金融与经济》2003,(12):49-50
近年来,人行广丰县支行一直将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当作金融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引导农信社坚持"立足三农根,服务地方经济,注重自身效益"的办社宗旨,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当地三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今年8月末,全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44497万元.较1999年增加25729万元,增长137%;贷款余额33971万元,较1999年增加24729万元,增长135%;其中不良贷款11614万元,占比34.19%,下降3168万元,下降28.86个百分点;财务利润逐年翻番,2000年实现利润64万元,2001年152万元,2002年达426万元,今年1-8月又盈利313万元,连续3年利润名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截至2002年3月末,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和县、市联社39417个,职工64万人.经过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基本方向已得到确立和巩固,成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截至2001年底,全国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4417亿元,比1996年增加2930亿元,增长近2倍;农贷比重从1996年的23%增加到2001年的37%,提高14个百分点;信用社农贷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农贷余额的77%.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戴相龙行长指出降低不良贷款将是今明两年人民银行的主要监管任务之一,并提出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工作目标.从绍兴市情况看,农村信用社是整个"抓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农村信用社在绍兴市金融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到2001年8月末,共有机构网点523家,从业人员4070人,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88.9亿元和156.6亿元,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的26.2%和31.7%,经营规模居各金融机构首位.第二,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较差,自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到2000年末,全市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上升了16个百分点,高出全市金融机构的平均不良率8.8个百分点,农信社抓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对绍兴市辖内几家较典型的县级联社开展了"抓降"调研,分析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抓降"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安金融》2005,(6):76
2004年,合阳县马家庄农村信用社针对辖内不良产生的成因,在总结过去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走“放水养鱼”的老路子,向有陈旧贷款64万元的100户农户发放21万元新贷款,支持他们种植棉花。年末除收回21万元新发放贷款外,还收回100户不良贷款85080元,陈欠利息21717元,64万元不良贷款的冰山一角开始融化,得到盘活。  相似文献   

7.
管鹏  马敏 《青海金融》2011,(7):20-23
2005年6月,民和县农村信用社与人行民和支行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认购中央银行专项票据1000万元,用于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部分历年挂账亏损;该社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通过增资扩股、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扭亏增盈等方式,使改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分析,对贫困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金融》2005,(6):75-76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4年末,泾川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38,783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6980万元.占18%,资本充足率为8.84%,与2002年末相比.不良贷款余额净增2376万元。按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的条件,统一法人体制的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应达到4%,与2002年末相比不良贷款比例降幅不低于50%。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条件还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些地方是采取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的,而中央银行票据兑付必须与信用社改革效果挂钩,其中有一条标准为不良贷款比例较2002年12月末的降幅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10.
谢海潮 《浙江金融》2002,(12):21-21,42
城市信用社改制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9月,普陀金达城市信用社更名归并农村信用社管理后,经过一年的运行,已逐步走出困境.一年多来,普陀金达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已达11304万元,同比增加1536万元,增长15.72%;各项贷款7440万元,同比增加1434万元,增长23.88%,其中不良贷款1106万元,不良率为14.86%,同比绝对额减少1282万元,下降17.74个百分点;待处理抵贷资产704万元,同比减少485万元,下降40.8%;综合收息率达到94.5%,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2002年1-9月完成考核利润102万元,人均利润2.8万元,实现扭亏目标.改制并没有成为信用社发展的包袱,且有助于其增强实力,提高美誉度.  相似文献   

11.
何富华 《西安金融》2005,(11):64-65
2005年,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大了“清非”力度,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截至8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8229.37万元,较年初减少949.3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1 3%,较年初下降7.07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767.27万元,较年初下降429.4万元,逾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88%,比年初减少1.67个百分点;双呆贷款7462.1万元,较年初减少520万元,双呆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8.25%,比年初减少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通过央行票据置换和贷款呆账核销等办法,使不良贷款有所化解,但由于一些信用社重效益轻管理等因素影响,出现了旧的不良贷款未彻底解决,新的不良贷款却有增无减,不良贷款边清边增现象,导致目前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和服务 ,确保农村金融稳定是基层央行职能转换后的重要职责。近年来 ,人行临颍县支行坚持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重点 ,不断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 ,优化金融服务 ,保证了辖内农村金融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截至 1999年底 ,全辖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 716 0 1万元 ,比年初增长 14 5 % ,贷款余额达 5 45 16万元 ,比年初增长 12 % ,存贷比例为76 % ;全年盘活不良贷款 2 816万元 ,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 13 3个百分点 ;全辖农村信用社当年亏损比上年减少 2 0 % ;高风险社比上年减少 2家。  一、一级抓一级…  相似文献   

14.
截止2004年7月末,十堰市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6557万元,占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11%,有的拖欠历时20年之久。八月中旬以来,十堰市政府大力组织专项治理清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2004年10月2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对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债务核实率达到100%,清收额度达1703.27万元,清收率达26%,其工作进度位于湖北省前列。  相似文献   

15.
何毅 《甘肃金融》2004,(8):35-37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与其他银行业不同,对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业金融风险的分类,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不能按时履约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产生的信贷风险,这是由农村信用社单一的资产业务决定的.某市农村信用社1999年1月-2002年6月底5万元以上贷款检查结果表明,占各项贷款余额62.5%的5万元以上贷款中,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检查期5万元以上贷款余额的64.3%,占2002年6月底不良贷款余额的51.66%.   ……  相似文献   

16.
李绍坤 《金融博览》2005,(12):46-46
我们在对基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真实性进行大检查时发现,有四大人为因素导致不良贷款反映失真.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发行专项票据置换农信社不良贷款,既是国家“花钱买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信社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桦南县为例,桦南县农信社于2005年9月1日正式获准认购专项央行票据3,935万元,全部用于置换不良贷款。票据认购后,农村信用社为盘活这部分不良资产,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由此可见,如何加强置换不良资产的管理,已成为农信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课题。加强置换不良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主要障碍,造成不良贷款占比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单靠某一方面、某一渠道十分困难,必须因社制宜,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以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下降很快,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隐形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隐瞒不良贷款,虚假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已成为一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者保“帽子”、增效益的手段。这种以制造隐形不良贷款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连市复州湾农村信用社郭屯分社主任葛行伟自1998~2002年,采取假质押和冒名顶替等手段,违规发放贷款1902万元,致使大量贷款悬空,给农村信用社造成重大资金损失和恶劣影响。此案经新华社反映,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和内控。从此案发案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造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