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铁鹰 《商界》2007,(3):84-85
通用汽车公司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说过:“把我的资产拿去吧——但请把我公司的人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你拿去的一切失之复得。”然而,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我国高达53.8%的企业,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人力资源危机的困扰。其主要表现为核心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而在职员工中.也仅有8%的员工具有敬业精神,同时,足足有25%的员工被认为敬业度很低,而且这组人中的60%打算留在所任的企业里,因为他们不大可能再在别处找到更好的职位了。对那些渴望激励员工,并以此来提高公司业绩的中国企业来讲,这样的调研结果确实令人烦恼。[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商》2004,(5):32-34
企业老板尤其要警惕“工具”思想,即简单地把员工当做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看。而应把员工们看做是自己事业团队中的一员,当做企业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认同他们的工作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再峰 《商界》2006,(9):97-97
最近,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42%的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拼命加班”已经成了现代职场中的“家常便饭”。虽然针对上海职场的调查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的基本生存状况。而前段时间接连发生的因过度加班导致员工过劳死事件,更是把这一话题推到了舆论的前台。媒体纷纷指责企业是“罪魁祸首”,社会舆论也普遍把企业主看作是“万恶的资本家”。然而有趣的是,同样是“万恶的资本家”,当国内许多企业有意“将生命作为可牺牲成本”当作职场“潜规则”的时候.欧美企业却在强制员工休假。  相似文献   

4.
管理百宝箱     
《销售与管理》2005,(11):107-107
重视内部顾客 联邦快递发现,当其内部顾客的满意率提高到85%时,企业的外部顾客满意率高达95%,这表明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利润之间是一个“价值链”关系:  相似文献   

5.
酒店员工培训工作在酒店管理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就算选择了最优秀的外部培训师对员工进行所谓的“量体裁衣式”培训,其培训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一是因为培训师队伍良莠不齐;二是外部培训师对酒店的企业文化、制度和存在问题不了解;三是外部培训师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对培训需求无心调查,对培训后的改进措施也无力辅导,这必然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白友文 《浙商》2009,(19):44-44
从结构上看,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一般”判断的企业所占比重在增加。8月份,仅172%的企业选择“一般”,而9月份这一比重则占到了333%,增幅近一倍。而根据我们前面多期的调查了解看,选择“一般”选项的企业,大多是因对宏观经济走势难以做出明确判断。  相似文献   

7.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主体,其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员工对企业的组织认同则是企业发展基石。员工的人格特质与组织认同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以贵阳市的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除了个别的维度以外,员工人格特质与组织认同都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华商》2014,(19):88-88
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和一个自诩为持续创业者的顶级产品经理,周鸿棒在书中不但讲述了奇虎在发展的过程中历次变革,和著名的几场大战。还谈了他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很多骂周鸿棒流氓的人往往忽视了奇虎员工持股比例高达40%,上市后稀释到22%,是互联网里员工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之一。奇虎不少员工,从十几年前就一直跟随老周,如果老周是一个“恶人”,那么员工忠诚度高和用户覆盖度高都是无法解释的。  相似文献   

9.
使命的胜利     
接触过不少跨国企业,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对企业文化非常看重,一个新进入的员工,除了要考察其与企业文化肌体的共生性之外,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进行文化上的同化。他们总是很自豪地说,我们的企业有着非常伟大的使命,而且这些使命不是被装裱起来,堂而皇之地挂在墙上,或者被员工念叨在嘴里,而是真正进入到了员工的内心深处,被切切实实地执行了下来。“看,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  相似文献   

10.
要闻     
《中国广告》2011,(9):158-163
上半年多媒体广告效率下降 专事企业效益跟踪(ROI)的Fournaise市场调研集团通过新的国际性调查后发出:“上半年多媒体广告效率下降”的警报。被调查的20个国家中的大公司、中小型企业和代理报告称,消费者的反应同比下跌19%。而在澳洲、美国和西欧比率更高达23%。中国和东南亚则为16%。多媒体广告的品牌吸引力下降20%,网络广告点击率下降25%。  相似文献   

11.
经销商说     
《糖烟酒周刊》2005,(26):B016-B017
谈谈你的人性化管理 在人才资源如此重要的今天,大家都在谈人性化管理。有的企业逢年过节给员工发福利,慰问家属;有的企业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适时跟员工沟通等等。这些方式早已被许多企业采用。再拿出来说已是“老生常谈”,而其“功效”也比初时降低不少。有没有一些更好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呢?让我们听听这几位经销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俞雷 《商界领袖》2003,(7):53-53
“企业化”是现今时髦的词语,也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化”的建设上,只是满足于几条新颖的13号,或写几篇煽情的使命声明,或,由总经理发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这些都是有效的吗?这些都溶入了员工的血液了吗?  相似文献   

13.
方建国 《商业文化》2007,(12):58-58
人们只有认同其使命才会产生奋斗的激情,才会有工作的动力企业文化能否做到量化管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曾尝试用数学公式来剖析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有所心得。第一个公式是P=F.COSθ。员工对公司的贡献等于其能力在X轴的投影,其夹角越小贡献越大,员工为企业做出最大贡献的前提是  相似文献   

14.
李华军  杨琪 《商》2014,(29):93-94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载体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且被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的使命、愿景、精神和价值观念。而载体的字面意思是指传递能量或其他物质的物体。顾名思义,企业文化载体就是能够传递企业文化的东西,是一种工具,是企业文化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黄飞 《科技转让集锦》2012,(5):255-255,257
先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和谐企业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并存,兼容共生”的大格局,如何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用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用励志育人的企业文化塑造员工,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吸引员工,有力地促进员工各项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企业和谐文化在培养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育人功能,确保企业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催生人才的文化环境、独特风格的文化主题、彰显特色的文化元素、品味高雅的文化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现状,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出中国企业文化建业的难点问题,从而提出要建立的有效企业文化,需要端正认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要让员工“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到”,从“被动执行”到“价值认同”到“自觉自为”。  相似文献   

17.
冯盈盈 《浙商》2008,(7):90-90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进步是与全体员工的素质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觉真法师 《新财富》2012,(9):120-121
你尊重、关心、爱护了你的员工,你的员工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这就是领导科学。知遇之恩的向心力效应,大概决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的数值所可比拟的。在佛家这就叫自他不二,人我一体。利他,才能自利,慈悲心、平等心是真正的管理科学中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台湾今年《天下杂志》“一千大企业”调查显示,前一百大制造业平均获利率为2.76%,但是营收在10亿以下的“中小企业潜力一百强”,平均获利率高达14.24%,前十名的平均获利率更达到16.62%,远超过前十大制造业的9.04%。  相似文献   

20.
郑力 《饭店世界》2006,(6):26-26
威海金海湾国际饭店2006年被中国商务部国际商报社评为“首届商务人士最喜爱的中国百家商务/度假酒店”,并且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细微服务示范企业”。饭店自2000年开业以来,经营收入和效益每年大幅度增长,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商务客人的青睐,今年1~8月份回头客比例占到了住店人数的32.95%,有的月份达到了41.35%。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饭店倡导的“快乐工作、用心做事”企业理念是分不开的,员工们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深得客人的认同。下面几个事例可以使大家对此有所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