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7月,平安保险公司首次设置专门的分期付款购车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条款,俗称“车贷险”。截止2006年6月,“车贷险”已为80%的汽车消费贷款提供了保险支持。但就在“车贷险”极大地刺激消费,盘活银行信贷业务,拓宽保险渠道的同时,其经营风险亦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理论上而言,在汽车消费贷款过程中,贷款人必须履行严格的申请程序,办理相应的抵押、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手段 ,如何使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良性发展进行了探讨。从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开办的基本原则 ,合作银行的选择 ,选择汽车销售商的基本条件 ,投保人、担保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对贷款所购车辆的限制 ,客户服务回访制度及其服务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全生 《经济论坛》2004,(21):96-9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逐渐步入小康社会,轿车也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了,而货运车也不再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独有的运输工具,它比轿车更早进入个体经营者手中,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4.
赵建伟 《经济师》2000,(2):27-29
一、汽车消费贷款的现状及原因探讨1996年5月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一汽集团合作,开办捷达轿车分期付款贷款业务,揭开了汽车消费贷款的序幕。从时间段上来看,建行经办此项业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创阶段。1996年5月,建行推出汽车消费贷款这一新型服务品种,率先在国内开办此项业务。在实施过程中,建行为用户提供的车型仅限于捷达车,贷款年限规定一般不超过一年,期限太短,使得短期有偿还能力的客户没有必要贷款,短期无偿还能力的客户却得不到贷款,客户群体规模不能有效放大,直接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汽车消费贷款的受益…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现状及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履约保证保险是指以债务人为投保人,债权人为被保险人,在债务人到期未履行合同义务时,由保险公司承担支付保险金责任的一种保险业务,它是保证与保险两种法律制度联姻的产物.我国保证保险业务起步较晚, 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滞后,在实践中纠纷不少,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对履约保证保险进行了从理论和实务层面进行了剖析, 以期为我国履约保证保险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及消费信贷意识的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现状入手,分析影响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因素,为商业银行营销汽车消费贷款,加强汽车贷款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是指银行对在特约经销商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当前国家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与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发展空间也不断增大,各家银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何实现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稳步发展,以促进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消费贷款中,银行承担着相当高的风险,各商业银行需要贷款者提供可靠的贷款担保。在这种情况下,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俗称“车贷险”应运而生。自从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颁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到2004年4月份,车贷险全面停办。车贷保证保险在我国只经历了短短5年时间,但它导致的银行、保险公司及借款人之间的法律诉讼案件却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0.
按照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开放汽车金融服务业势在必行。那么,商业银行应采取怎样的经营模式,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开放后的竞争格局,并提升自身发展速度?为此。笔者对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担保实践中贷款担保合约可提前终止的特性,本文建立了基于障碍期权的贷款担保价值模型,测算了担保价值并分析了障碍值、债务方资产初值、资产波动率、债务面值、无风险利率及担保期限对担保价值的影响及敏感性。指出障碍值超过某阀值时,担保机构的风险才会有效降低;揭示控制担保额度和债务方资产的波动率比控制债务方资产初值和担保期限更有效,为担保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引入第三方信用担保的角度,探讨防范中小企业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发生的银行信贷契约设计问题.研究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考虑到银行内部信贷治理机制因素,银行基层机构将对高风险中小企业实行高担保、高贷给率;对低风险中小企业实行低担保、低贷给率.另外,引入担保企业的前提条件是其能够有效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起信息桥梁的作用,防范信贷市场逆向选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数字社会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数字社会建设中科技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回应法治”的要求下,通过归纳推理分析发现:数字社会建设中科技治理体系构建应从监管、主体、权利、权能4个方面提出完善进路。具体来看:在监管层面,应加强法律监管与社会监管共同作用;在主体层面,应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促使社会主体和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科技治理;在权利层面,应加强数字科技研发中个人数据权利保障,明确个人数据权利属性;在权能层面,应明晰政府部门、科研专家、社会公众等主体权责关系,明确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行为权限边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中国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我国汽车保险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世界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将为中国汽车保险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决定了公共产品供给机构的法律形态,政策性担保是准公共产品,其供给机构的法律形态由供给方式决定。世界各国政策性担保根据政府财力状况、反腐法律制度与机制的完善情况、政府效率情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供给方式,其中有政府机关、社团法人、公司法人等不同法律形态。至于我国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主要法律形态,国有独资公司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开展,在改善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学术界有不少文章进行了分析,但这些文章几乎都是从保护银行的角度出发,对侵犯银行利益的诸如骗贷等行为进行研究,而从保护借款人利益的角度,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鲜有人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银行在与借款人签订《抵押借款合同》前后,利用垄断地位与格式条款等侵害借款人正当权益。本文从法律与金融两个角度,对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按揭贷款的捆绑销售问题,格式合同中剥夺借款人对抵押物的合理使用权、加重借款人的责任与义务、剥夺借款人对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权、银行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随意性过大、以及在贷款类别上设置的缺陷,还款方式上的缺陷,提前还贷上存在法律缺陷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剖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对策建议:一方面需要修订现行相关法规,加强法律监管;另一方面借款人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合同的性质看旅游合同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合同纠纷也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合同法》分则中没有将旅游合同作为有名合同进行法律规制,从而使得旅游合同纠纷的处理有较大的难度且处理结果在各地差异明显。本文对旅游合同的概念、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旅游合同的性质展开了探讨,进而强调了旅游合同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以及航运业的发展,船舶溢油风险越来越高。船舶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能有效地保障船舶油污损害得到及时充分的赔偿。我国已意识到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出台解决了保险范围、保险额度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也给我国油轮市场带来一定压力。在分析新规定的优势和不足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路径依赖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演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兰虹  冯涛 《当代经济科学》2002,24(2):8-17,28
人地比例、耕作技术、土地产权制度之间的互动循环导致了中国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的形成。中国目前人口与资源(土地)之间的紧张关系就是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结果,这一约束条件决定了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只能是朝着更加周密细致地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与收益权的方向演进。从公社一级到三级所有、大队为基础,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直至承包期限由短期变为长期,由15年变为30年。这一步步的演进都是朝着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与收益权的方向回归,显现出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作用。由于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的方向应该是土地国家终级所有的前提下,强化农民现有土地长期使用权,并通过法律手段保证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体制弱化等原因,我国人寿保险产品基本是利率敏感型的产品,这使得产品极易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致使寿险公司形成了利率风险.具体来说,防范与化解利率风险的途径是,加快寿险产品转型步伐;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建立自动调节机制;设立专项准备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