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县湖南省农村税费改革三个试点县之一。一年多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示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带来了全县农村的深刻变化,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全县核定农业税计税面积65.14万亩,亩平产量831公斤,平均税负6.97%;全县农业税正税及附加4532.2万元,人平负担67.86元,亩平负担69.51元,比税改前人平负担减少24.38元。既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一、长沙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及成效长沙县按照省农村…  相似文献   

2.
廖文中 《湖南经济》2002,(12):38-39
近年来,洞口县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坚持以产业化振兴农业,减负和增收并举,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扭转了传统大宗农产品多而不优,现代高效农业优而不多,农产品加工业弱而不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2001年,全县主要农产品水稻、柑橘、生猪的优质率为22%、42%和80%,加工率提高到30%,商品率为59%,全县农业总产值20.5644亿元,人平纯收入2216元。预计到2002年末,农业总产值达21.7亿元,人平纯收入2260元,继续保持较大增幅,为农村稳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调准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在洞…  相似文献   

3.
清水乡是江西省上饶县的农业大乡,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12067吨,人平拥有粮食720斤。而农业产值只有1950万元,人平产值只580元,农民人均收入1830元,大部分是来自外出打工的收入,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农民不能富裕起来,脱贫致富就成为一句空话。通过这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清水乡广大干部群众从思想上有了新的提高,深刻地认识到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有些地方原有的集体经济几乎崩溃,有些地方集体铺路,个人发财,“富了和尚穷了庙”;有些地方摆脱贫困的羁绊后,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富有的物质与空虚的精神形成明显反差。然而,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与农民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时,江西省丰城市尚庄镇候塘岗村委会岭下村民小组另辟途径,共同致富。1989年,该组工农业总产值318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7.9万元,集体积累45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21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086元,人平纳税501.7元。  相似文献   

5.
瑞金县沙洲坝村在1978年以前还是一个人平收入60元的老区特困村。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总产值484万元,人平口粮678斤,人平纯收入665元,拥有固定资产119万元的富裕村。村党支部还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的称号。其发家的奥秘是:  相似文献   

6.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边远山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间经济发展出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到198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023.23万元,上升到1983年的5407.18万元,增长34.2%,县财政收入由226.2万元,上升到414.2万元,增长83.1%,农村人平纯收入由86  相似文献   

7.
瑞金县日东乡龙头村和万田乡青坝村是两个自然经济条件相同的山地区村,人均耕地、人平山地和1986年以前的人均纯收入(1986年两个村人平纯收入都是148元)都基本一样。但1987年却产生了很大差别:龙头村1219人,总产值达到434442元,比1986年增长49.9%,纯收入达到330925元,比1986年增长84%,人平纯收入289.9元。收入最高的达到1848元,差不多实现小康生活。而青坝村1011人1987年总收入为206541元,比1986年增长23%,纯收入204417元,比1986年增长35.8%,人平收入只达到201元,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一年之隔,龙头村比青坝村增收126508元。人均增收88.9元。两个村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远安县是湖北省37个贫困山区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截止1986年,全县已有178个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路,占全县196个村的90.8%。人平纯收入由1978年的127.9元上升为437元,增长2.4倍,人平拥有粮食已达413公斤。但全县高山边界地区的18个村人平纯收入还处在  相似文献   

9.
上饶县尊桥乡周坞村党支部书记郑增牛,被群众亲切地赞誉为“拓荒牛”。是他,把一个农民人平收入只有60元的穷困村变成了人平收入达到580元的致富村,80%的农户住进了新房;是他,把只有64元的村级经济扩大到拥有固定资  相似文献   

10.
一、认清现状,增强振兴财政的紧迫感南县是湖南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国家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县。由于多种原因,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南县财政陷入了严重困境。1991年,县级财政收入仅3400万元,人平只有54.2元,大大低于全省人平115元的水平。在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视关心下,从1992年开始,我县被定为全省产粮大县财源建设试点县重点扶持之后,财政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财政收入连续快速增长,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1995年财政收入超过8000万元。1996年又登上9000万元台阶,1997年财政收…  相似文献   

11.
江西高安县兰坊乡杭上村原是个贫困村,1982年人平纯收入不上150元,人平口粮不足300斤,集体经济一无所有。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这个村彻底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新干县实行统一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方式,使全县农民家庭经济和村级合作经济不断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比1983年增长11.9%,平均每年递增6%,农民人平收入435.7元,比1983年增加107.7元。1987年,全县粮食、柑桔生产分别创历史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宜丰县天宝乡松溪村,是个名副其实的“食不裹腹,衣不御寒,住不避风雨”的“三不村”。1980年,全村人平纯收入不足100元,1981——1983年人平纯收入也仅109元,但是1988年人平纯收入却达到786元,比1983年增长5.5倍,全村  相似文献   

14.
宜丰老区因大革命时期的深重灾难,文革十年的破坏,致使老区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直至1985年底,老区天宝乡的人平纯收入在120元以下,车上、双峰乡人平纯收入在150元以下。贫困村61个,特困户2636户属老区特贫困县。  相似文献   

15.
婺源县盛产绿茶,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5.8万亩,1987年茶叶产量达9.5万担,比1986增长9.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茶农增益、财政增收、外汇增加、企业增利四个同步增长。1987年毛茶总收入达到了253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全县农业人平增收30元;提供税收5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创汇1000万美元。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毛茶产值占20.8%,税收总额中茶叶税收占28.5%,外贸出口总额中茶叶创汇额占90%以上,可见茶叶在我县老区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非抓紧抓好不可。  相似文献   

16.
1990年,高安县310个行政村中,已有19个村人平纯收入突破了1000元,其中兰坊乡坑上、筠阳镇凤凰、华林山乡茶溪、黄沙岗乡铁团、相城乡官塘、村前乡九美和肖坊、伍桥乡白土等8个村农民人平纯收入超过1200元,成为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7.
芷江全力实施畜牧产业化开发战略,既是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观点审视企江畜牧业发展态势,产业化开发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从发展势头看。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到1997年,全县牲猪饲养量达到58万头,其中出栏33.9万头,较上年增长14%;牛饲养量为75万头,出栏0.22万头,增长10%;家禽饲养量达357万羽,出笼192万羽,增长17%。畜牧业产值为1.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4.7%,仅此一项,使农民人平增收400元。从区域化布局看。1986年后,我县逐…  相似文献   

18.
茶陵地处湘赣边界,面积2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26个乡镇(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和“老、山、边、贫”县。1994年全县财政收入仅4382万元,人平只有76元。1995年开始,我县以建立完整的乡镇财政为重点,大力推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县乡财政活力明显增强。1995年全县财政收入达6035万元,比上年增加1653万元,增长377%,1996年达8092万元,增加2057万元,增长34.1%,增幅居全省县级财政第三名。其中乡镇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2240万元增至1996年的5231万元,年均递增52.28%,为全县的改革、发展和…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我随同县扶贫工作检查小组,对我县留车、龙廷、菖蒲三个乡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这三个乡的扶贫工作和其他乡一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特困户通过扶助,人平纯收入可达二百元以上,一年即可脱贫。但是,在检查中我们也发现,这三个乡的不少村、组,因交通不便,水利电力设施缺乏,村办企业落后,给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  相似文献   

20.
盐都县老区开发促进会对秦南镇张燕村、北蒋乡屯村,伍佐镇构港村和大纵湖镇马沈村,就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和剖析。   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央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正确而重大决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是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统计,去年四个村的三业总产值为 15889.44万元, 三业纯收入 3310.76万元,人平收入 4092元,高于该四乡(镇)人均收入 15%以上。 其中多种经营总收入为 4637.5万元,人平纯收入 3019元, 分别占三业总收入和人平收入的 51%和 60%左右。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张燕、屯村、构港、马沈四个村,去年多种经营人均纯收入依次为 3446元、 2038元、 2811元和 4399元,农民年收入 60%~ 70%得益于多种经营。在大搞特经、特种、特优等多种经营生产的各类专业大户中,年纯收入超 3万元的 201户,超 5万元的 143户,超 10万元的 81户,超 10万元以上 39户。马沈村水产养殖专业大户宋洪林, 1999年投入 13万元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