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主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关系的机理及中介作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内部人行为是否充当了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中介变量。采用2010—2012年度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间接影响路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人行为尤其是总资产周转率是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间关系的中介变量。研究成果对丰富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丰富关于我国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质量经济后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内部控制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中间路径,并以2010—2012年度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于自举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直接影响路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尤其是应计质量是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间关系的中介变量。该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中对内部控制、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以及权益资本成本三者之间进行割裂研究的不足,同时对于进一步厘清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我国沪深A股2009—201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总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对于降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总资本成本均有显著作用,但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对于降低资本成本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通过构建内部控制鉴证、终极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理论模型,以2007—2011年沪市A股8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PEG模型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中是否存在终极控制人性质这一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能够给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同时终极控制人性质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信息质量提供保证,降低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估计,从而降低权益性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5.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分析终极所有权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其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没有系统性差异;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分析终极所有权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其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没有系统性差异;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2011—2014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公司治理与环境不确定性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不确定性和债务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高,其所承担的债务资本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公司治理水平对环境不确定性与债务资本成本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冲击。因此,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高管持股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赋予高管一定的股权激励可以减弱应计盈余管理的资本成本效应.且在不同的控股公司背景下,应计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国有控股公司削弱了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探究了企业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来降低权益融资成本的非财务途径,即高质量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可否从融资的角度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益处。以2010—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权益资本成本更高,并且考虑到其所处的信息环境,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中小投资者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要求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究了企业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来降低权益融资成本的非财务途径,即高质量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可否从融资的角度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益处。以2010-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权益资本成本更高,并且考虑到其所处的信息环境,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中小投资者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要求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及外部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中,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并未改善审计质量,而且外部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按照外部制度环境分组检验的结果发现,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说明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可以减弱审计市场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开放后,互联互通机制引进了国际资本和先进治理经验,这既增加境内资本市场信息风险水平,亦带来监督效应,审计费用也发生相应变化。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显著提高;行业竞争程度负向调节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且这一调节作用在高市场竞争地位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市场竞争地位负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高竞争行业中。结果表明,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地位会对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产生双重调节效应,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低竞争行业公司和高竞争行业中的低市场竞争地位公司提高审计质量需求。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后,非国有企业和内控弱有效企业审计费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企业金融化在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领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学者对企业金融化在审计领域的研究关注较少。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能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业务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在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即企业金融化通过增加业务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质量;来自四大的审计师具有更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且连续审计中,其能更好地利用内部控制以应对企业金融化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监督能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而内部环境、风险评价、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均未能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质量领域的相关文献,拓展了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的理论边界,同时也为推行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审计定价的高低与审计成本及审计风险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盈余管理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审计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的多少以及审计风险的大小,从而影响审计定价。通过研究2014年深沪两市230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定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的内部控制水平下,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定价的正向影响具有不同的显著性,内部控制水平越低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的显著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经历了由自愿规则至强制规则的转变,以2007—2021年内部控制审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规则下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自愿规则,强制规则减弱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强制规则在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模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程度上有所不同。盈余质量、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均可以缓解强制规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当前强制规则下,上市公司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获取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同时,还应关注独立审计模式带来的增量价值;提高盈余质量,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作用,也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2014年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解除卖空限制这一事件为研究情境,系统考察了卖空制度执行对企业内控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解除卖空限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并且在资本市场外部监督机制较宽松的情况下,卖空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内控质量改善动因分析表明低质量内控行为引起卖空势力的聚集,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卖空压力。卖空压力的存在是企业完善内控体系、提升内控质量的重要动因。经济后果分析表明解除卖空限制以内控质量改善为途径,促进了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经营效率效果及合法合规等内控目标的实现。研究结果提供了卖空机制与内控质量间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对于理解资本市场监督机制对企业内控制度影响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环境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关系,并考察内部控制质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环境不确定性越高的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越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能够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面影响。基于稳健性的考虑,运用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匹配得分法(PSM)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9—2018年中国24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内部控制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内控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银行部门间贷款信息传递及风险协同控制效率,由此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相对于非国有、低联结度与高权力度银行,内控质量对国有、高联结度与低权力度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更大。(2)资本结构在内控质量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内控质量通过影响资本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内控质量—资本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3)货币政策对内控质量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非对称性调节作用。高利率货币政策会减弱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4)股权集中度提高会减弱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这归于控制权过度引发的关联贷款风险集聚效应对冲了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可为防控中国银行部门单体风险及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开发支出资本化与审计收费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从产权性质和是否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异质性特征角度进行了分组检验。研究发现,存在开发支出资本化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负向调节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非国有控股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充分考虑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存在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并将其作为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