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丽艳 《魅力中国》2010,(22):60-6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艺术灿烂的文明古国,而源远流长的民族乐器乃我国人民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不愧为祖国的瑰宝、民族的骄傲。其中,二胡这一弓弦乐器,因其表现力极其丰富而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然而。二胡的演奏手法复杂多样,多变的音色、精湛的演奏,使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它既能表现活泼流畅、喜悦明快之曲调,还能表现地域特色鲜明的抒情旋律。虽说二胡的曲目有着舒缓、奔放之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2.
任丽艳 《魅力中国》2010,(27):220-22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艺术灿烂的文明古国,而源远流长的民族乐器乃我国人民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不愧为祖国的瑰宝、民族的骄傲。其中,二胡这一弓弦乐器,因其表现力极其丰富而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然而。二胡的演奏手法复杂多样,多变的音色、精湛的演奏,使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它既能表现活泼流畅、喜悦明快之曲调,还能表现地域特色鲜明的抒情旋律。虽说二胡的曲目有着舒缓、奔放之不同风格,但其表现范围却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3.
余志刚  张雪蓉 《魅力中国》2013,(28):100-100
“意境”是贯穿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灵魂。透过作品的审美意境,陶瓷绘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得以更生动地传达和更广阔的延伸。集结独特的陶瓷品性和文化内涵。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独具魅力。本文着重介绍了陶瓷绘画的艺术特色,从表现陶瓷绘画审美意境的层面解析了陶瓷绘画的写“意”手法。为陶瓷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唐明 《魅力中国》2014,(1):112-112
声乐的学习,需要强化基本功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唱技巧;找准自己的基础音,建立自己的声音形象;理解声乐作品意境,用创作的心态对待每一部作品;把握作品的曲式结构,表现作品的艺术美感。声乐本身有生命力,有音乐的感染力、修养和风格。造就辉煌音乐的人生,发掘声乐技术的表现力,将会成为未来生活的支柱。因此,声乐的传承发展和艺术的修养、风格的培养及能力的运用,被视为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文章谈了二胡演奏揉弦的种类与方法,而且揉弦也是表现作品地方风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乃至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同时也是近代音乐"印象主义"的鼻祖。德彪西汇集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突出特点,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冲破了几个世纪以来惯用的音乐模式,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钢琴的艺术表现上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伟大作品。德彪西钢琴作品虽然不多,但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其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沈学玕 《黑河学刊》2013,(11):35-37
目前我国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趋同现象严重、地域特色模糊,同质倾向过多,历史内涵不足,影响着大学物质文化育人功能的正常发挥。大学诞生于特定的地理文化区域,大学物质文化和其所处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密不可分,所以应当充分挖掘大学所处地域文化内涵,从地域特色视角寻求大学物质文化的建设路径,打造大学物质文化的地域风格,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化物质文化的育人内涵,拓宽物质文化的育人途径,提升大学文化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8.
张庆果 《魅力中国》2013,(32):382-382,38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声乐作品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声乐是一门较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作品是将声音作为作品表达的载体,通过声乐作品的表演者对声乐作品风格的掌握以及对声乐作品意境的理解和表达,将声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充分的展示出来。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掌握声乐作品的风格以及如何表达声乐作品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白洁 《新西部(上)》2013,(10):102-102,105
本文阐述了肖邦谐谑曲的音乐风格,并对其谐谑曲0P31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演奏的难点与技巧。指出肖邦音乐中的既刚强、豪迈,又细腻、柔美的诗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肖邦对祖国的热恋,对自由解放的渴望,是贯穿在这首作品中的主线。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整体风格,把握好对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滕非 《魅力中国》2010,(32):265-266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独具一格的是,他将异国曲调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这些作品深受广大歌剧爱好者的喜爱。作品中的异国曲调分别采用日本、中国和美国的民歌,而这些民族语汇的运用是普契尼歌剧音乐中特有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了作品奇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正>根雕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十分注重作品"意境"的营造,以此来深化主题的内涵。根雕作品的意境不是天生存在,也不是有意硬凑,而是从作品骨子里自然流露出来的文化魅力。其充满东方意蕴的意境营造手法,在工艺美术中可谓独树一帜。一、意境构成了作品的灵魂什么叫意境呢?我认为意境是造型艺术家通过其创作的作品,传达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蕴和境界。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创作的具体形象,如人物、山水、建筑、动物等,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称它  相似文献   

12.
《东北之窗》2012,(Z3):3
郑冰,大连人,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中国写作舞剧音乐最多的作曲家(20多部),写作二胡协奏曲最多的作曲家(共6部),写作广场文艺晚会音乐最多的作曲家(包括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亚运会、东亚运动会、大连服装节开幕式等30多项)。作品《第一二胡协奏曲》获美国新音乐作曲比赛最高荣誉奖。  相似文献   

13.
覃春华 《黑河学刊》2014,(11):23-24,27
文学翻译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更是能够将作品中的精华内容更大程度进行传播,并让更多的欣赏者了解作品中的精髓。在文学翻译中最核心的理念时要将要传达风格,体现出原作的语言特色,并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交流方式。现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张谷若先生的《苔丝》译作,发掘出翻译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原文语言特色。这是需要深入透彻领悟原文精髓,在反复揣摩的前提下,找寻最佳的汉语表达方式,完美的诠释出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陆在易作为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的体裁很多,而且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成就更为显著。他被专家评定为"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本文旨在研究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以及演唱处理,并以《家》作为例子,探讨陆在易是如何在演唱中精确把握作品风格,更加完美地诠释作品企图表达地深情及意境的。  相似文献   

15.
一、风格的定义 “风格”即人。风格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它本身带有某种可知的内涵.一个设计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够为人所理解.能够感动人.一幅好的设计作品除了让人有美的视觉感受外,更能让人体会到设计师的内心情感抒发.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动态的时间艺术,它不象语言那样具有确定的语义性,它在音符的变化运动中提供了比如文学、绘画、舞蹈、雕塑等等更为广阔的联想空间。在众多乐器演奏中,发音准确、乐谱无误不是音乐表现的最终目的。因为技术技巧只是音乐表现的一种手段,而音乐的最终目的。如何深入理解作品的精神与内涵;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品的意境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如何抒发人类的情感,表达人类的思想,使音乐形成一种"流动的建筑"展现在听众眼前,萦绕在听众心田,用优雅的演奏晕染着听众的情感,通过不同的环节使听众和演奏者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的作用和目的才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7.
张晓玲 《魅力中国》2014,(12):70-70
多年来在戏曲团体从事一种特有的职业--戏曲演奏。这个职业颇为大家所熟悉,河南的地方戏曲与时俱进,在发展与传承的文化中不断更新,多种不同风格流派和音乐的变化更让人们体会和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作为一个在戏曲乐队磨练出来的乐手,一直在戏曲乐队担任二胡的演奏,从陌生的旋律到熟悉的韵律,从枯燥的梆子戏曲慢慢了解到戏曲音乐的潜质,每出戏曲的核心唱段也在感染我,使我不得不停下来用心去感受优美或悲沧的故事,在演奏中去发挥二胡的能量,从而使二胡在戏曲演奏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杨蕾 《魅力中国》2010,(8):69-69
图形有别于文字、音乐,是超地域、超时空的一种非文字的世界语言,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其实图形更无国界。它较之文字更含蓄,更有意味,它是有“意味”形式的艺术视觉符号。艺术家可以张扬自我个性的体现,而一位优秀的图形设计师不仅在作品中要体现自我设计风格,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普通观众认可的“共性”。只有“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图形设计才能更完全更有效地发挥出图形所具有的大众传播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近现代钢琴改编曲中的优秀作品,它在形式美与意境美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同时作为改编曲,也充分发挥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的特性,作品中高潮部分浓厚的音响色彩与清丽的江南风格形成了美的对比。理解与演奏钢琴曲《二泉映月》对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影》一直以平实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颇受关注,而对于作品中所蕴涵的感伤风格,人们则少有提及。文章从作品的意境、人物、写法等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其感伤风格的形成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