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爽 《黑河学刊》2012,(12):37-38
朝鲜半岛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北亚的中心,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核心,同时也是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关键地区。朝鲜半岛上的对峙从三大国鼎立变成了俄国、中国和朝鲜对峙美国、日本和韩国格局。对于中国而言,决不能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不能接受朝鲜半岛局势出现大的变动。中国的对策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以维护朝鲜半岛目前的格局和国家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2.
印度有建立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冷战后,其外交和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影响到与它接壤并有领土争端的中国安全环境和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其中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中印关系影响亚洲甚至整个世界局势,妥善处理领土争端,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加深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客观看待对方国际地位,正确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大国因素,对于中印安全关系来说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印度都是布热津斯基笔下的地缘战略国,又都是亨廷顿笔下的文明核心国,也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醇厚文化的传统现代国家,两国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何其相似?两国都抓住机遇争取崛起,却都面临挑战与危机。  相似文献   

4.
赵家艺 《魅力中国》2014,(24):30-30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征的国家,历史上,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并雄踞其中心腹地。地缘政治的变迁与其外交战略是息息相关的,地缘政治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发展脉络,以及俄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对我国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研究国家战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乌俄关系错综复杂 ,乌克兰长期处在俄罗斯的阴影之下 ,既没有民族独立 ,也缺乏民族自性 ,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并不突出。冷战后乌克兰的独立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态势 ,乌俄关系也出现新的变化 ,特别是在北约不断东扩的背景下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 ,为了拉住乌克兰 ,俄罗斯逐渐形成了对乌克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安全困境、地缘政治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崛起在全球层面上面临着大国安全困境,在区域层面上面临着地缘政治障碍。在分析中国崛起面临的困难基础上,又对崛起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阶段崛起”战略的新路,即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战略。现阶段应实施和平发展战略,以和平谋发展,以威慑求稳定,以合作缓解安全困境并谋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国际冲突的地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后国际冲突数量急剧上升,内部冲突比例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内战外溢导致边境冲突增多。一方面,国际冲突多发地区大多处于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由此也反映出国际政治根深蒂固的矛盾;另一方面,冲突多发地区普遍存在“现代化综合症”,此起彼伏的冲突折射出相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异常艰难。冲突与合作彼此之间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各种必然和偶然的条件。在现实国际关系中,有关国家应及时发现并努力削弱甚至消除可能导致激烈冲突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努力发现并善于利用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机会和条件,审慎应对和处置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8.
胡珊 《产权导刊》2005,(9):62-62
当今世界,人们在认识和衡量各种风险方面已越来越在行了,但投资者经常还是会忽略一种或许是最重大的风险,那就是地缘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9.
金纽 《环球财经》2004,(9):16-16
无论中国是“和平崛起”还是“和平发展”,重要的是中国发展本身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甚至引发了东亚地缘政治的变迁,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这场危机跟以前有两种根本的不同。第一是来得非常猛烈。各国政府和央行显然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第二是地缘上的不同。震中在西方,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喀什经济开发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什经济开发区是中央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做出的合理的地缘战略选择,是对西北地区地缘经济、政治的一种整合,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与中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阐述了建立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快讯》2008,(40):12-12
这场危机跟以前有两种根本的不同。第一是来得非常猛烈。各国政府和央行显然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第二是地缘上的不同。震中在西方,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庞晶  吴丹 《理论观察》2006,(3):36-37
中俄关系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非常重要,中俄关系在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后,已达到高水平,在2006年两国关系又有了重大发展。我们要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将其作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批判与继承:二战后法国的地缘政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法国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衰落、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战后经济社会危机的出现,为法国地缘政治研究的复兴创造了历史与社会背景。在其后几十年时间里,法国地缘政治学者在激烈批判传统地缘政治本体论、认识论及其历史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继承法国传统政治地理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主张,针对20世纪下半叶世界政治发展呈现的诸多问题,在相当广泛的议程上展开了考察。二战后的法国地缘政治思想以其注重文化解读、关注个案分析、拒斥理论归纳的情调风格以及在国际合作、一体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地位作用、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案例分析等项议题上的研究,体现出鲜明的法国特色与法国立场,具有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为当代地缘政治研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批判地缘政治学与南极地缘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玉刚  周超  秦倩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116-131,159,160
批判地缘政治学是地缘政治学的最新发展,它借用了后现代主义理论,证明并解构凝结在制度、技术和物质形式上的地缘权力,质问全球空间是如何被那些权力和权威中心不断地重新想象和重新叙述的,在领土意义淡化的情况下,新的地缘政治是如何在科学、知识、观念等内容上被重新建构的。南极地缘政治大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中又大致可分为领土驱动、科考和资源驱动、环境生态驱动三个阶段。自第二阶段领土竞争的意义有所淡化起,各种新的南极意义被不断构建并相互竞争,构成了南极地缘政治发展的新景象,批判地缘政治学可以为我们理解这方面的变化提供很好的理论工具。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南极地缘政治发展要求我们更重视科学、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力量的影响以及《南极条约》体系等新的知识创造、供给和传播的场域,参与和南极相关的各种概念、符号、知识体系和意义系统的塑造,同时对这些方面的深层含义和相关力量的实质意图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帮助苏丹建立起来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并逐步成为苏丹石油工业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在巨大的石油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因素干扰下,西方大国借机意欲重返苏丹,利用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严重干扰了我国企业在苏丹的正常的能源投资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察,优越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秦帝国兴起起到非常重要而直接的作用.包括:对秦人族群性格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对创造相对稳定的变法环境的保障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对扩张战略和外交战略均起到增加保障与纵深的作用;对因战争引起破坏起来缓冲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国际冲突数量急剧上升,内部冲突比例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内战外溢导致边境冲突增多。一方面,国际冲突多发地区大多处于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由此也反映出国际政治根深蒂固的矛盾;另一方面,冲突多发地区普遍存在“现代化综合症”,此起彼伏的冲突折射出相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异常艰难。冲突与合作彼此之间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各种必然和偶然的条件。在现实国际关系中,有关国家应及时发现并努力削弱甚至消除可能导致激烈冲突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努力发现并善于利用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机会和条件,审慎应对和处置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19.
能源资源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南亚的缅甸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印度均是缅甸的近邻,且均在缅甸天然气开发上具有重要利益,符合两国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加强能源安全的计划。并且中国在缅甸石油管道建设可以给中国提供一个绕过脆弱的马六甲海峡的陆路石油通道。因此,建设穿过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被中国视为至关重要的安全资产。本文将全面审视缅甸的天然气地缘政治,包括缅甸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历史,政治背景及主要利益攸关,重点是讨论中印围绕缅甸天然气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地缘政治对国家关系的影响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作为两个相邻的大国,中印关系也不可避免要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常被代称为“龙”和“象”的关系。这不单单是把两国所崇拜的事物用来指代两个国家,当提到“龙”与“象”时,更多的让人想起两种代表力量的图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龙象共舞”?还是如不少人所说的“龙象之争”?本文将从中印交往的历史梳理中,探讨两大国的地缘政治关系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